|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1 15: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介绍做鞭杆的材料及规格要求: 做鞭杆的材料可根据本地的情况就地取材,只要坚固而又有韧性即可,没有别的什么要求,所以一般象藤条,白蜡木等均可。长度和粗细则因人而异,以两臂侧面平举,一臂伸直,另一臂屈肘,以肘尖即俗称鹰嘴到另一手的中指指尖的长度为准,即通常所说“把子顶肘,稍子顶手”不可长也不可短,太长换把换不开,太短做不出动作,打不出劲道。只能用这种办法来确定长短,其他以身材或拳的长度确定鞭杆长度的方法极不科学,用胳膊练鞭杆就用胳膊定鞭杆的长度,因为每个人的身材和臂长的比例都不一样,身长的人胳膊不一定长,用身长定鞭杆后,短胳膊拿一个长鞭杆,一掉把就抓在了鞭杆的中间,下半截则刮衣服或干脆掉不过来,影响应用或演练。鞭杆的粗细一般不宜太粗,以鞭杆的小头,也就是鞭梢比大姆指略粗一点即可。鞭杆太粗动作出不来,太细演练起来人显的轻浮。 甘肃鞭杆的基本鞭法有:搬砸扭扣、飞刮撂挑、(扌敦)格戳拂、撩点剁卸、劈崩拨绞,平阴犁(扌窝)、勾挂攉扎,擞搭滚提、推架云扭、穿插轮截。从以上基本鞭法上,产生出了许多绝妙的招法,经王天鹏和罗文远二位先生总结为“五阴”、“七手”、“十三法”,还有缠海十八打。 十三法可以说是鞭杆的基础,是十三个单法式,每式都可一左一右单独练习,即是鞭杆的基本功,又是鞭杆的实用招法。这十三法是无中生有、十字八道、二回头、三格三砸,老翁拄拐、枯树盘根,认蹬上马、转环外飞,左右搬点、移步换形、扣佛穿喉、倒搬浆、铁扇子。 “五阴”是五个阴手把位招法的的组合,歌诀如下 : 外搬滚进迎门点,抽鞭提打转把砸。 撩挂换手当头劈,外搬内搬进步打。 转环外飞击后脑,演会五阴逞刚强。 “七手”是由鞭杆的七招精华组合而成,歌诀如下: 提撩进步把面刮,肘底砸把势难防。 无中生有左右戳,铁扇封门带搬砸。 挂打翻转稍把点,转环外飞斜劈鞭。 认蹬上马两边跑,七手连招无对家。 “五阴”、“七手”可以说是鞭杆精华的组合,有诗为证:“演会五阴串七手,见了名家敢下手”而十八打则是十八个鞭杆技法的小组合,这十八打名称是:横扫千钧,老虎撅尾,猴子击鼓,二龙戏珠,虎卧中堂、太公搬桨,罗汉扫地、秦王挎剑,铁门横闩,凤凰点头、狸猫捕鼠、二郎担山、张良品箫,猿猴掉棍、迎风展旗,当头棒喝、铁牛犁地、脑后一窝蜂。 “五阴”、“七手”、“十三法”,还有缠海十八打组成了八趟缠海鞭杆,也是当今鞭杆的最高心法,将缠海鞭杆谱诀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手执鞭杆最为高,长枪短剑不相饶。 (一) 出势朝天一炷香,横扫千钧如卷席。凤凰点头去彼械,拧身圈鞭虎撅尾。 秦王挎剑横铁闩,左右转打二回头。风火轮子砸带搬,移步换形闪一边。 (二) 提撩进步把面刮。肘底砸把势难防。无中生有左右戳,铁扇封门接搬砸。 挂打翻转稍把点,转环外飞斜劈鞭。认蹬上马两边跑,迎风展旗把山挑。 (三) 猿猴掉棍把鞭藏,下提上打难提防。连环抡劈激步进,反身一鞭劈华山。 上打散花把顶盖,中间玉带缠腰间。下打枯树盘根节,转打左右两边行。 (四) 盖步立轮二回头,左右搬点不留情。短兵长打气势雄,掉把回转上下攻。 秦王展旗打带揭,跃起脑后一窝蜂。朝天翻劈护身体,英雄驻下埋伏势。 (五) 太公钓鱼把杆扬,退步穿裆倒搬桨。蝎子摆尾朝天撅,罗汉扫地当头棒。 盖步立轮二回头,左右搬浆脚下忙。二龙戏珠打一边,扣拂穿喉用腰上。 (六) 外搬滚进迎门点,抽鞭提打转把砸。撩挂换手当头劈,外搬内搬进步打。 转环外飞击脑后,怀抱琵琶挥铁扇。手提鞭杆两头忙,上圈下打人不防。 (七) 虎卧中堂万事吉,背顶夺子脚蹬天。劝君莫欺白发人,老翁拄拐劈带砸。 提杖挂打(扌敦)门面,惹怒老人难回家。肩上换鞭妙又奇,达摩抱杖无破绽。 (八) 拔步定鞭势雄壮,猴子击鼓更难防。出其不意迎喉刺,白猿献棍往前送。 张良吹箫退楚兵,倒披袈裟把家还。缠海鞭杆自古传,名列封神登仙班。 缠海鞭杆起名取自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段故事,并不象现代人解释为鞭不离对方的脑袋,古人称脑为海,所以叫缠海鞭杆,武术套路取名。自古都是附会在名人,仙人身上,符合封建社会习武之人的心态,大可不必想当然的用现代科学观点来解释,这样反而显得牵强附会了。 初学鞭杆时,一般老师以十三法教学生入门,从两手上下滑把,到左右换把,鞭杆起立圆和平圆的换把,从单个动作入手,熟练后再进行组合练习,如练“五阴”、“七手”。在此基础上再学习鞭杆套路,进一步巩固提高,掌握鞭杆的演练技巧,直到领会了鞭杆的风格,身法,劲道,最后再进行鞭杆的对练和实战,直到掌握鞭杆的真谛。 甘肃除缠海鞭杆外,还有众多各具特色的鞭杆,如“扭丝鞭杆”、“铁门闩鞭杆”、“掉手鞭杆”、“黑虎鞭杆”、“陀螺鞭杆”、“黄龙鞭杆”等。 甘肃鞭杆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精湛的技法,独特的风格,近百年来一直吸引着致力于武术事业的人们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由于拜师求艺非常困难,因此对自己所学的东西非常珍惜和保守,所以就是在甘肃,练鞭杆的人很多,但真正了解鞭杆和掌握鞭杆内涵的人为数极少,我希望和广大武术爱好者共同努力,使更多的人真正认识和了解甘肃鞭杆,欢迎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