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2-2 10: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是什么?我之理解太极拳,首先,它是拳,拳者,攻防也。攻者:打击也,防者,保护自己不受到对方攻击也。太极拳,就是应用太极原理的攻防,应用太极原理保护自己和打击对方。但什么是太极原理呢?太极原理的攻防原则/规则是什么?道家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简单的几句话,许多人都说知道。但芸芸人生,又有几人去真正了解它的含义。这里我就不啰嗦了,相信一句话,大道至简。道者,忘机也,空也。但要想达到忘机,空的境界,首先自己得静,要静,就得要放松自己, 放松自己紧张的身体,让自己松下来,身松下来后,要让自己的心松下来,放下紧张的情绪,不要让自己有任何的私心杂念,心放下来后,就要让自己的神松下来,然后让自己的神识放远,浑然忘我,可以想像天空的遥远,放长到茫茫的宇宙,无限深远。真正静下来后,当你有一点神识反观自己时,你会觉得自己浑身皆空也。然后你能感觉自己身躯表皮周身有一种沉重感,但内外皆空,有这种感觉,你用神识反观自己之时,则太极始生也。无极为无,太极为有,你心神皆空时为无,你意识产生的瞬间为有,即使只有一点神识,也是有也。则太极生也。太极者,动也,无极者,静也,既已太极,则为动,它有两种状态可以存在,一是保持太极的状态,永无停止的运动,一是向无极转化,动转为静。开为动,合为静,开为太极,合为无极,说到这,则有必要提到太极图了,结合太极图,开亦为阳,合为阴,阳尽阴生,阴尽阳生,拿手的开合来举例说明,当你两手往外开时,又因为人体,关节亦有自己的无极太极状态,开到两手不能再开时,则阳已尽,阳尽则阴生,阴为合也,则两手自然向身体中心合,合到两手接近到几为0的位置时,则阴尽阳反生也。因此,太极者,唯阴阳而已也,所有运动的状态无外乎两种,要么为静,要么为动。静中有内动,有静,动中有内静,有动,一对动静为一阴阳,动静中又各内含一对动静,因此,太极与无极,永远可以向宏观成对延续,太极无限放远,也永远可以向内微小收缩,无止无尽。
人之所以为生,因其呼吸也,无呼吸,则无生命,无生命为无,有生命为有,有,就是太极,无,就是无极,因此,可以说,太极就是呼吸,吸为阴,为内缩,呼为阳,为外开,吸为向内微小之太极收缩,呼为向外开宏观太极延续,因此,太极为呼吸也。
道生一,一者,太极也,为浑沌状况,其中阴阳各为半,为圆形运动,太极分,则阴阳分,则为开合,阴合阳开,则为呼吸,阴吸阳呼,则为动静,阴为静,阳为动。则一生二也。
二生三,我之理解,天地分,三则为空中之物,空气可以为三,人可以为三,万事万物均可以为三。天地为无极状态,有三,所以太极始动,生生不息也。从技击讲,此三也,为外来之物,为别人之攻击也,当别人攻击你时,三产生,破坏你之阴阳平衡,则变化生也,三可以产生很多种变化,从上面论述可知,一对阴阳失衡会导致其中之两对阴阳产生变化,此变化为2之平方无限延续也,则千变万化生也。则三生万物成也。之所以云太极拳,我想就是拳利用了太极原理。太极拳攻防的原则,也就是保持自己的平衡,动静相因,相当,让对手也去保持平衡,因为对手攻击你时,他已先我失去平衡也,我利用太极阴阳平衡原理,我要让他保持平衡,他动为阳,前进为阳,我则用我之整体做为其阴,顺其来势,我补其根之阳,则对手顺其来势向前扑或倒,去达到其自身的另一种平衡。要么我不进,引进其势,让你阳尽,当你阳尽时,我则阳尽而阴生,利用其劲力尽时之时机,借地、人传导他攻我时施加给我的反作用力,还回给他,他如保持原来他的太极状态,则他无事,如稍有变,则彼受我制也。
人之两种平衡状态,人站立时为一种平衡状态,为竖的阴阳平衡状态,躺,睡,卧时为一种平衡状态,为横之阴阳平衡状态,两种阴阳平衡状态状况必须借助圆弧来完成转化,这就是太极运动路线走圆弧的原理。(当然还有其它的平衡状态,如人在斜坡上等等)
太极技击另一原理,则为借地之力和接地之力也。借地之力,是指其利用地给人的反作用力,对手攻击自己时,自已保持一的状态,就如弓背,让自己整体产生弯曲,产生弹力,把对手的力作用于地,再利用力的反作用力攻击对手。 一是接力之力,让自己为空,就像水管,对方的力为水,他灌水给我,我和地就像水管,为空的,把力再回输给他。
因此,我之理解太极原理:一是两种平衡状态的转化,其转化的方式是借助圆弧运动实现;一是借地之力和接地之力原则,前提是自己如弹弓弓背,产生弹力,注意尾闾有向前意,使整体弓形备也,才能与地产生反作用或接地之地顺其向做圆弧运动。三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阴阳之相互转换,且互为其根,阴尽则阳生,阳尽则阴生。我之理解太极拳,懂阴阳,则懂太极也,我练的太极拳,我觉得也可以叫它阴阳太极拳,或者叫太极拳道更合适吧。目前阶段我练的太极拳,为混沌太极拳,合之为无极,开之为太极,复归无极,就是太极与无极之无限循环,气为混沌气,神意皆混沌,形则可法万物。(阴阳太极拳,太极拳道,混沌太极拳,皆为自己命名的,嘻,勿太相信俺也)
无处不太极,太极练法,喜好音乐舞蹈者,可否想到舞步,准备工作/原地跳法是否可理解为无极状态?一进一退之舞步是否可理解为阴阳,进退,阴阳也,由一而生也。三步,是否可理解为三才,因此太极之理是否也音乐舞步有相通之处呢,跳舞音乐节拍有四步,咚喳咚喳,是否可理解为阴阳呢?进退也,三步:咚喳喳,是否可理解为三才呢?另外,是否又注意到了跳舞时的运行路线?舞步是否是弧形的呢?是否可理解为“S”线运动,想想前进时,后退时,脚走的路线是否为弧线形?另外,可否想到跳舞是单脚重心还是双脚重心,为什么是单脚重心呢,转换灵敏也,另外,又可否想到,由于转动的惯性,你是否能做到轻易的把重心转到另一个腿上?又有否想到,跳舞时如你的舞伴与你不合拍,你是否会觉得很重,跳着也别扭,如你尽量协调与你的舞伴保持一致,也就如太极中的’舍己从人’, 你是否会觉得轻松呢,当你与你舞伴保持一致,你是否能轻易的带动对方?即使你的舞伴重二三百斤,你也能轻易的带动,既然你带动了你的舞伴,那是否就说明你的舞伴已“失根“,如你在你舞伴失根之时,你再他施加点打击力或脱手/松手,你能想到你的舞伴会是什么结果?再反过来想想太极拳,是否也能给你点太极拳中让对手”失根“的启示呢?我现没练过推手,定步推手是否与跳舞时起步时原地跳法的一进一退有关,跳舞时的原地跳法是否与定步推手类同?跳舞的三步是否与活步推手有异曲同工之处,了解”舞伴“,舍已从人顺着对手,我知舞伴之虚实,舞伴不知我之虚实也。又可否想想圆规之理,圆之所以能画圆, 一脚重心,另一脚保持灵活也。跳舞跳得好时用”行云流水“形容,太极练得好时也是用”行云流水“形容,是否又能有点什么启示呢?太极功夫较技时,是否能有跳舞时的心态,太极是否能用如跳舞的步法?较技如跳舞呢,诚如是,结果会怎样?我没过实战经验,功力也不到,所有理论观点,是我个人观点。对错亦不可知也。 读者须明。
又想到风,风者,气也,无所不在,无所不至,有人练水性太极拳,我未接触过水性太极拳,不知其何?但我想练太极也是可如风似水的,因太极无所不在也,像风像水,像云像电,如山似雷,有何不可为呢?可否想到,风,无所不在,那我们可否想到我们练太极时也否使自己如风,化为风,风,可风和日丽,和煦,可微风拂面,可轻风徐徐,可风雨/雪交加,可旋转风,可狂风,可飓风,摧毁一切,可风雷并起,响彻天地。练太极,是否也可否像水性太极拳一样,并且比水性太极拳更高一层呢?因风之能,比水之能似乎更大吧。
另外,说说气,练太极,我觉得第一阶段是练形,第二阶段是练气,第三阶段是练意,第四阶段是练神,第五阶段是练无。合五行之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