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分析陈氏造太极学说的疑点 作为一个普通的练拳者,无力进行历史源流的考证,但在此愿从几个理性方面去推敲: 一、练拳的过程中与拳经拳论相对照,总觉得陈氏太极拳架与理论不统一甚至相违. 比如说拳经上说: “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试观懒扎衣一势,陈正雷大师的演练是手脚基本到位后才沉沉胯下坐,完成整个定势,身胯的动作与手脚动作脱离,破坏了整体劲力,但造成定势十分好看. 又如金刚捣碓一势是先将左脚前伸,然后双手在身体右后侧折叠鼓荡几次才向前掤出,诸如此类的动作还有很多. 如果陈王庭氏自创太极,为何自家拳路与拳理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呢?这是一个疑点. 二、对二个流派理论比较,赵堡镇太极更合乎道 陈氏太极以陈鑫先生的<<太极图画>>为较早且较为完整的说明理论与拳架之书籍,而赵堡镇太极完整的经典则首推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二本书我将内容相比较,陈老以阴阳学说与儒学思想贯串全书(如:外保君王内保身等),对太极拳得名解释略显勉强,况且阴阳学说产生于老子创立道家思想之后,历经数代发展被吸收到道教,在哲学上与太极理论还是有区别的. 而太极正宗一书通篇都是道家理论,在这里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杜元化对太极拳命名的解释 : “太极之先,天地根源…”,太极之先是无极,无极是一个空圆,初学者练拳时尽量画圆.这是入门,尚还不能称太极,等到将背丝扣练出(背丝扣暗合太极图中阴阳鱼构成的S线)再一变才算是太极.因此杜元化才替书起了一个太极拳正宗之名,意在恢复太极之本源、真意. 书中内容处处将拳势走架与天地相比,充分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十分古朴十分纯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严濣秀先生的<<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该书站在比较中正的立场来考析,有一定的可读性. 为何陈氏各种著作中没有反映道家太极这些理论呢? 这是第二个疑点.
三、由王宗岳的历史地位看太极拳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在太极拳界具有提纲契领的龙头地位,各派太极门人研究这篇拳论的人不在少数,但按陈氏的历代传递之说法,却无法将王宗岳宗师这样一位重要人物排进去. 这是第三个疑点. 四、张三丰与陈王庭谁创拳可能性大 拳术分为内家与外家,外家当推少林,内家则为武当,虽然张三丰身世较难考证,但武当派是张三丰所创立在武林中巳是公认,而陈氏先祖陈王庭是一位历史上未见其所建战功的退役武将,二相比较,我个人比较能够接受张三丰这位开宗立派的奇人创出太极拳来.况且赵堡镇太极认为张三丰祖师为中兴光大者,太极的根往上追溯到老子.(顺便说一下,北京已故武术家胡耀贞曾传下子路太极,子路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曾拜见过老子,或许那个时代已有雏形的太极拳) 五、由拳势来分析 拳术是人类捕杀猎物击败敌人之需求而产生的,随着人类文明发展,拳术用途逐渐产生了变化. 陈氏拳架舒展大方,因而到得现代人的热爱.反观赵堡镇太极则有点 “土”,是否有这种可能存在:即二种派同宗,但一派对拳做的较大改造,使得拳架十分好看,而另一派则较多的保留原始的样子,改拳容易造拳难.恕我畅想一下,陈王庭 “闲来无事造拳” 是否是 “闲来无事改拳”更可信? 六、对中国武协的质疑 新中国成立以来, 武协对推动武术普及全面健身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值得肯定,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武术界(民间)对武术逐渐变成了舞术,颇有微词,太极网马国相与陈庆州等名师对武协弄出的推手竞赛提出了批评与建议.武协的官员也是人,也有门派,有一些门户之见是难免的.但在史实考证上希望能撇开门派之争,还太极之正宗.写到这里,又有一个联想,文章署名尚武,而武协有一高官,名字中也有一武字,陈正雷大师之高足.武同武,人是否同一人呢?
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总是有一个曲折的过程,中世纪的欧洲人大都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这一假真理,哥白尼的真理声音太小,也没人相信.竞被活活烧死,我看网上几位网友,也是口出恶言,要烧死李嫔、原宝山.这不是和中世纪里暗的宗教势力如出一辙吗!愈是如此,就愈发坚定我对太极拳本源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