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评“求劲六喻”等出后,便有人自告奋勇请原作者答辩。不久大侠就收到了原作者钻裹践对我的回复。大侠起先以为发伊妹儿的就是钻裹践本人,于是大侠便问了一个问题:“我问你一个个人问题。如果你将来有缘见到陈守孚老师,他亲自印证给你看,你发现他的东西正是心中的绝顶武学,你是愿意跟他学,还是拒绝跟他学?我这是一个假设问题。如果你发现他的功夫名不副实,这个假设自动取消。陈守孚老师说,他如果见到更高的师傅,一定愿意再学的。我也如此。” 这位朋友回道:“陈老师是否有高功夫这个不是主要问题,我说的是希望你对其它门派的先人有一些尊重,如果认为他们的功夫不好可以找他们现在的弟子来切磋,但是对于先人应该尊重一些。我转的那篇文章是灵山云也就是武网的钻裹践所写的,转给你看一下,主要是觉得任何人毕竟知识范围有限,不应对范围外的东西轻率下出结论。” 搞了老半天,这位不署名的朋友居然不是钻裹践。大侠对不署名的举动历来有点感冒,但人家喜欢隐身术,大侠也没有办法。这位仁兄说大侠对其它门派的先人不尊重,大侠觉得很奇怪,特地把自己的文章再拜读一遍,在逻辑上清清楚楚,没有专门贬低人家的意思。比如大侠写道“我这么说并不是贬低宋氏功法。只是指明两拳的不同之处。就好比在古代有人喜欢用链子锤,有人喜欢用刚棍铁爪。”这在逻辑上讲得很明白了么,宋氏形意说链子锤好,大侠这里的心意拳说刚棍铁爪好。这就是不同之处,至于是否“可能影响千千万万对中国传统武术感兴趣的同好”,大侠又没有强迫大家一定要按照心意拳的练法来练。萝卜青菜,各取所需,就好比一个老农说“萝卜好比小人参”,这是不是对种青菜的老农不尊重呢。那个种青菜的老农也可以说“三日不吃青,两眼冒火星”来证明自己青菜的重要性啊。 说到链子锤,螳螂拳、棉拳、通背也有相似的练法。王雷华老师教大侠甩手,也强调不用力,放松地甩。他说甩到后来,血脉充彻指掌,那就是大力金刚掌的练法。他和人交手,对方一拳奔其面门而来,他双手随意往下一拍,那位老兄居然被拍到指甲全黑,手肿似馒头。螳螂拳的出手有很多链子锤的味道。大侠练螳螂拳多年,对这个链子锤深有感情。当然螳螂拳的链子锤和宋氏形意拳的链子锤并不完全相同的,宋氏形意拳的链子锤更强调整体意识,螳螂拳讲究手上的速度,比较忽视整体劲。 钻裹践写道:“不知心意拳里有没有“三节”一说?大侠推崇猪八戒的钢棍铁爪,但老猪在西游记里有几次取胜的记录?与孙悟空的千变万化刚柔相济相比那个略胜一筹。”孙悟空用的是棍子,名叫如意棍,不是链子锤。八戒心意功夫粗糙,所以要依赖那个九齿钉耙。但如意棍和九齿钉耙在一点上是相通的,那就是只有一节,而不是三节。否则的话,孙悟空何不用三节棍呢。大侠侃西游记,好像与武学有点偏离,但大家注意了,这里却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法,那就是心意拳的一节一气。 什么叫“一节一气”。铁官成先生特别传授陈守孚老师,忘掉三节,以全身一节一气来练。这种说法看起来和心意拳的三节四梢有矛盾,其实没有矛盾。“手到脚到”这个武学原理人人都听说过,但却做不到,原因在哪里,不懂一节一气所致。如果按照一节一气的心法来练,整个人体就变成了孙悟空的如意棍,只有一节,却能如意变化。不管你是练什么拳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把自己想象成一节,你再去练,体会一下是怎样的感觉。有些人会毫无感觉,有些人会感觉别扭,但有些人却会喜极而泣。当然也有人会说这早就有人说过了,那叫“肌肉如一”。这样的意思当然有人说过,但把三节说成一节,却好像没有人说过吧。如果有人早已说过了,也能以自己的身体印证,大侠唯有满心赞叹。 极刚到极柔,一点都不矛盾,那叫做钢条劲,那个柔是随意弯曲的刚。古人练剑就是要将剑经千锤百炼后化为绕指柔。 我说心意拳用把,钻裹践误解为用掌了。心意拳的把在手形上就是整条前臂,而非掌。按照一节一气的原理,这个把就是整个身体。所谓把位训练,就是训练整个身体在一瞬间的功架变化,因为是一节一气,所以一把劲要做到全身是拳。好比坦克,它的威力不仅仅在于其前冲的威力,它的随意一动,对周围碰到的物体都是一种杀伤。在拳学上,大家把这种功态叫浑圆力。守孚老师道打一群并不比打一个难,因为浑圆劲随处可以打人,还可以借劲打人。 说到那个临终一掌,里面涉及太多的人际感情,我上文那么说是我的不智,请原谅我的大嘴,接受我的道歉。 最后,顺便说一句,有一篇“宋氏形意骨力奥秘初探”,好像也是钻裹践写的,内容写得很精彩。想必很多网友都看到过,大侠也将那篇文章附在后面,以证明大侠这个卖萝卜的在自吹小人参的同时,并没有轻视青菜里的叶绿素。 [page]
附: 以下是“求劲六喻”作者钻裹践对你地回复: 在天南之行的路上就听朋友说起张大侠评论小弟拙作<求劲六喻>的文章问世.本来不打算回应的.因为张大侠文章里很多观点是裹心意六合_古拳之王的大名下来阐述的.如果小弟批驳这些观点,极可能演变成一场"形意-心意"的兄弟阋墙的意气之争,于学术研究毫无意义,且为武林同道所笑. 这里特别想向大侠问一下,陈先生都和什么人物教过手?您一再推崇的涨缩劲在实战中的效果如何?根据您所说“他的任何一个攻击点碰到大侠身上,大侠感受到的都是圆整的撞击,没有抖动的毛刺感。”这句话是否可理解成陈先生所传的心意拳用的就是撞击?那么假设:1、要是一下撞空了,会出现什么情况?2、如果撞击在承受能力超出这种撞击劲的物体上,又会如何呢?从心意古谱上来看,似乎对撞劲的评价并不太高吧? 最后说一点,大侠认为我说粗浅解释是另有门内秘传,如此推己及人,实在冤枉我和我的师门了.我说粗浅,是指从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武术的理解能力来讲,只能讲到这一步.比起宋门功夫的真实内涵只能说是粗浅.但是我敢保证,凡我介绍的功法,我们门内练的也是这些东西, 并非教人一套,自练一套.只因武学一道,具体微妙处甚多,或有言不尽意处,但绝非知而不言。 大侠宣传心意六合,宣传陈先生,是大好事.但也请尊重其它拳种门派和老师,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真功夫在身,则崖岸自高,何必非要时不时贬别人一笔呢?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