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论有云:"至于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所划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为此,在整个圆圈运动过程中,表现的圈有:整圈、半圈、顺圈、逆圈、直圈、斜圈、正圈、竖圈、横圈、立圈、上圈、下圈、大圈、小圈、里圈、外圈、进圈、退圈、左圈、由圈、开圈、合圈等,在陈式太极拳套路的动作中正、斜、错(卦)、综(卦)地交织着,构成螺旋缠绕运动。动作的前进、后退、起承、转落、开合和左右的旋转,都要有走弧线划圆圈的缠丝方式来划圆走圈。 陈式太极拳的圆圈运动,不准许有直线的划弧动作,更不允许有抽、提、平、移等没有圈的动作出现,而是要以螺旋缠丝为主体的立圈运动。并且要求在走圆划圈中,以"阳之凝聚则为阴"和"阴之流动则为阳"的原则,及聚阴而生阳、聚气而化劲的练功程序,以"中气"的潜转来带动形体缠绕运螺旋的转动方式。它的表现在于以颈、脊、腰、肩、胯、肘、膝、腕、踝为轴的旋转大圈,及以股肱为轴做正反旋转的小圈。令其骨转,接骨斗榫,借以带动内气的团聚力和运转能力,使圆形的划圈运动和谐而连贯,练到纯熟后就能达到"得心应手"、"身心相应",一见有动,内外、上下、前后无不动,一转圈周身皆是圈。太极拳之圈,不外乎体内一圈,体外一圈。练习者必须细心摩练,方得圆圈之趣。 在陈式太极拳的圆圈中,隐藏着一个由无极而生太极,由太极而阴阳分,由太极还原无极的"消息盈虚"转换过程。其中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阴转阳;再由大到小,由有到无,由阳还阴的过程。这就是从太极开始萌生到开花结果的循环现象。于其圈内,不仅要注意阳生阴降,而且还要注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阳中也含有阴阳,阴阳互为其根、阴阳入扶的变化过程。由此可以推之,人体内部和肢体上的弹性大小,确定太极拳者练习的层次与阶段。尤其是在圆圈之中,有一个自然的法则,即是"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利用这一法则,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也是促进元气增强壮大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太极拳动分、静合的阴阳转换中,努力做到以心行气,松静沉着、气机活泼,摸清顺逆,放能做到"气本于身"和"收敛入骨"的效果。 陈式太极拳的圆形运动,在内是意气为主导的运行,在外则是神气鼓荡的运动。但是,随说行气,主却在意,意到、气冲、神汇方算得窍。在运动中应当注意的是"在气则滞,在意则活"。意到、气到、劲到方为妙诀。正如陈鑫所说:"一往一来运一周,上下气机不停留,自古太极皆如是,何需身外妄营求"。一番话道出了太极拳内外走圈的奥秘所在。为此,要求体内以"中气"潜转的轴线为公转,带动肢体各部分各以其中做自转地旋转运动。肢体外形上自转之圈有颈圈、脊圈、腰圈、胸圈、背圈、腹圈、肩圈、胯圈、肘圈、膝圈、腕圈、踝圈、手圈、足圈等等。周身上下无出不走圈,形成了圈中有圈,圈外有圈,圈套着圈,圈内还有圈,圈圈相连相相生、圈圈阴阳连环。"周身处处皆太极"即此意也。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