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太极拳师 当代拳师 查看内容

杨锦富的太极缘

2020-10-6 17:36| 发布者: chinatj| 查看: 32850| 评论: 619

摘要: 杨锦富,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师承凌志安,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
杨锦富,男,195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师承凌志安,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于1964年8月,拜金士明老师为师,学习六路少林拳、长拳;1979年-1983年拜凌志安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凌南平、马振金、黄金城、张虎宝等皆是吾同门,习拳至今。

太极拳,练固然重要,但“知其所以然”更为关键。太极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故吾常阅读《五行》、《八卦》、《易经》、《黄帝内经》等传统国学,对太极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在太极网-中华太极拳传承谱系官网发表文章50余篇。
太极,不单只是对内自我的修行,对外交流亦是不可或缺。抱着互相学习交流的心态,吾参加了2011年江苏省的太极拳比赛,并有幸荣获第一名。

江苏省太极拳比赛获奖证书

江苏省太极拳比赛参赛队伍

与此同时,在出国交流期间,介绍了太极拳的十大好处,得到了新西兰有识志士的广泛认可。太极拳的十大好处,即“十美”:
太极有包容之美,太极乃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包容宇宙自然万物之变;
太极有数术之美,易有太极而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生八卦;
太极有中正之美,太极取中庸之道,中正安舒,无过不及,恰到好处;
太极有动静之美,太极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动中有静静犹动;
太极有刚柔之美,太极讲去僵求柔,柔极生刚,终至刚柔相济不可催;
太极有音律之美,太极快慢相间,如交响乐之音符跳动;
太极有飘逸之美,太极之舞如清风摆柳,似行云流水,去留无意;
太极有养生之美,太极重导引吐纳,舒经通络,终达“延年益寿不老春”;
太极有搏击之美,太极讲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技高超;
太极有灵性之美,太极乃意气运动,久练可实现意气神具备之神明境界。

新西兰交流活动
在2013年3月16日,参加“缅怀陈式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来南京授拳50周年、纪念凌志安先生九十五岁诞辰”系列活动,七十多位凌志安恩师的弟子们相聚一堂;同年4月14日,参加清明节“缅怀陈式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来南京授拳50周年、纪念凌志安先生九十五岁诞辰”祭奠活动,祭奠弟子及再传弟子、拳友达一百多人。以上,都提供了宝贵的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凌志安先生九十五岁诞辰活动”祭奠活动合照

长期以来,吾积极响应政府对全民健身的号召,传承弘扬太极文化,为广大拳友无偿提供健身咨询。自1995年起,在工作单位以及在紫霞湖对太极拳爱好者免费进行培训指导活动,人员多达130人。 自2011年获奖后,主要致力于拳理拳法的弘扬和对学员的培养上。主要发表有《太极拳三圈理论》、《立身中正》、《太极拳之理》、《话说太极拳》以及练拳感悟等1000多篇。这些太极拳文章均是吾在盘练太极拳时体悟所得,希望初学者在拜读时,似有一把开启太极之旅的钥匙,可以少走些许弯路。期间,在雨花台、河海大学和紫霞湖等地均有辅导学员练习太极拳,一直秉承弘扬太极文化,分享全民健身的原则,免费教学。对好苗子更是精心培养。很多学员都是学了好久的太极拳,但不得法,在看到吾的拳架后,被深深折服,均想拜在门下。在2019年,经同门师兄弟和学员的一致要求,开门收徒,截至目前为止,共计收徒24人。

拜师收徒仪式

所收24个徒弟感受经历均互异,以下截取部分徒弟拜师时的感悟:
徒弟郑建明博士研究员:杨老师不仅是一个武术家,更是一个哲学家,他在太极拳教学中处处注重人的修养与人生的哲理。他指出,“师父给你讲的入门东西,都是非常实在的,很基础,甚至让你看起来,简直就是平平无齐,无甚可观处。但练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太深了,刚达到这个基础标准,后面还有新的要求,一梯梯的往上走,越练越觉得自己的功夫不足。随着练习武术的深入,自然而然地生出谦虚之心,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另一方面又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是如此的巨大。所以说:“练武尤其是练内家拳,是改变人气质的学问,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不仅在武术道理上给予我指导,也在为人处世和正确对待人生上给予了明示。
徒弟冯晓芳:2012年初,从杨锦富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后,经师父指导和耐心传授指点迷津,使自己受益匪浅。从2012年起,取得吉林省竞赛陈式太极竞赛套路第二名;陈氏传统器械第一名;至2015年参加全国武术段位考核,考取五段位。再到2018年参加首届世界武术日展演;获得传统陈式太极拳,第一名,陈氏传统太极刀第一名。2018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东北赛区】;陈式太极拳第一名,陈氏传统器械第三名。这期间,师父的指导很关键。

徒弟郑兴华:我从1982年3月起,师从包文龙老师,学习回春功、朱砂掌、站桩等功法开始,期间陆续学习了孙式太极拳十六式,陈式心意混元太极二十四式、四十八式以及六十二式,杨式太极拳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老架一百零八式和太极剑,学习了西洋掌以及陈式八十三式拳架等。直到2016年初,偶遇现在的师父杨锦富盘练陈式太极拳架后,才感觉进步较大。对太极拳的外形拳架到内在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松紧掌握不好,和杨师父学练后,已逐渐找到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的感觉。杨锦富师父反复强调的把根留住,立脊拔椎膝相住,已深印脑中。行拳时注意按师父要求,上盘肘定位,下盘膝定位;上下左右前后处处相照,对拉拔长,抻筋拔骨,互为其根。以前转换做的不好,按照师父逢转必沉,逢沉必领的要求去做;现在能够轻松转换了。我深深感到欣慰与幸运,遇到了明师好师父杨锦富。

徒弟杨义勋:从1969年9月参加南京市武木体校的培训班学习少林拳基本功和十二路谭腿;1980年10月参军后,较系统的学习了军体拳和格斗、擒拿术。1983年10月师从赵占田(吉林八卦拳传人)学习唐拳和阴、阳八卦拳。1984年开始习练意拳(大成拳)桩功。其间得到沙国政等前辈的多次面授指导;1986年1月至1988年2月与李建魁等内、外家拳师学习、交流。2008年8月跟随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黄金诚老师学习陈式太极拳。
只有2013年7月师从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杨锦富老师盘练陈式太极拳至今。才更加深入理解传统陈式太极拳的真谛。杨师父很好的传承了陈氏照奎架的拳理、拳法;能够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拳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提高和升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刚柔相济、松活弹抖、缠绕连绵;强调“其根在脚”等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杨师父对太极拳的论述和体会的大量文章,使我更加理解传统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并在平时的习练当中受益匪浅。杨师父是陈式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的爱徒凌志安先生亲传弟子,继承陈式太极拳之精髓,拳艺深湛,形神兼备,德艺双修,奋斗不息。
徒弟刘奇:重庆大学博士生:以前随陈拳传人雷慕尼的学生张志清学习过陈式太极拳一年有余,学了一些皮毛的83式套路。是在机缘巧合下遇见杨锦富师父,师父对太极拳的孜孜探索和过人的悟性,让我得以见到太极拳的本来面貌,加深了对太极拳拳理拳法的理解,并逐渐在盘练拳架中体悟太极先辈们的至理名言。方知学习太极拳永无止境,需勤加练习并加上一定的悟性方能有所成就。
徒弟高级教师李阳:我从事体育教学工作20年,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发表或获奖。1977-1979年被朱炳生老师选中并跟其进行专业体操训练;1989-1991年跟大学同学王小强练习散打;2016年跟陈家沟刘向阳老师学习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2020年5月有缘认识杨锦富老师并师从杨老师学习太极拳,师父注重基本功训练,教学严谨,对拳理拳法理解透彻。他讲:学太极拳就像小孩读书,"读书"除了读,是要先认字,写字、理解、做实验,还要读很多很多不同的科目…写文章、思考…。由于严格了站桩以及行拳要求,本人进步明显。
在2020年“红锦杯”第六届网络视频大赛中,所收徒弟刘奇和林少清荣获二等奖并被评选为最美太极人!

编辑:郭
69

点赞
23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92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杨锦富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微信平台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cntaijiwang),太极拳理论、视频、资讯每日免费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杨锦富 2024-8-8 15:24
解读一下“沉胯的细节”:
领头提精神,泥丸微含光。
膈肌自然降,命门往下松。
顺脊填腰窝,沉胯聚重力。
重心裆下旋,脚底生虚实。
两胯互拧旋,盆腔揉小腹。
丹田生觉知,好似手弄珠。
呼吸细且深,关窍同开合。

没开胯之前,胯空间非常窄;
胯不会旋动,于是只能用双腿;
去左右腾挪重心。
通过练习开胯;
大腿骨里裹;
固定膝关节;
左右大转子向斜后方微撑;
训练髋臼的挒劲。
久练,髋臼有了空间;
股骨头可360度自如旋动;
然后用旋胯的劲;
去带动重心;
做裆下圆弧运动。

站桩也好,练拳也罢;
落胯 ...
引用 杨锦富 2024-8-8 15:24
盘练太极拳的关键要素:
浅析“沉胯的细节”:
练太极拳,是一辈子的事;
很多时候,变化并不显著。
随着日积月累;
某些内在的东西,慢慢就成熟了;
深沉了,体感慢慢来了;
觉受敏感了;
觉知渐渐产生;
智慧由此生发。

万法无秘籍,皆成于积淀。
常练,自然成片。
功夫成片,必入拳定。
定力深了,逐渐神全。
颅内神全,智慧乃生。

做人别有戾气;
习武戒嗔,要温和豁达。
要松先松心,心中松开;
颅内安详,则百骸皆松;
血液循环通畅;
气感不请自来;
内压逐渐转化为内劲。
引用 杨锦富 2024-7-11 11:26
“逢转必沉”是太极拳的一个根本问题;
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为好。
“转”是描述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是立体四方八面环绕中心螺旋扩大与螺旋缩小;
是通过用“心”把这种螺旋的“意象”放到身体上去练的。
“转”时须在用意不用力;
无抗意、无拙力的运动和“中正安舒”的前提下去进行。
“沉”是描述太极拳旋转运动中升降开合的特点。
练太极拳必须分清轻、重、浮、沉四字;
须知轻与沉相承;
浮与重相对。
因此,思考“沉”不能离开“轻”。
轻与沉相互作用;
只沉不轻,是蹲不是沉;
是局部的动作,不是整体的动作。
...
引用 杨锦富 2024-7-11 11:24
盘练拳架必须“逢转必沉”:
“逢转必沉”是每一转动,必须先沉;
架子是越动越低;
腿的酸热痛几欲让人跪倒;
前进,后退胯均需有向下运动的弧线;
两腿撑蹬感明显;
有如逆水行舟;
太极拳的运动轨迹是圆;
学拳者,需分别认识和掌握三元圈;
即以X,Y,Z三条轴上选择直径为圆圈;
通过圆圈的设定;
将肢体分节,分片,分层;
通过节节分清,节节传递;
来造成层层叠叠如水波浪涌般的气势。
以理造势!玄之又玄,为转,为势也。

太极拳圆转者,何须先沉?
沉者,形成落差也。
落差,是大自然地壳褶皱形成的一种起伏 ...
引用 杨锦富 2024-7-9 11:48
第三个阶段:拧裹腹股沟:
第三个阶段的练习就是腹股沟的拧裹。
腹股沟的拧裹对丹田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也就是你两胯会转;
向前向下和向后向下的劲有了;
在这个基础上再练习腹股沟的拧裹。
腹股沟的拧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可以使你的底盘更加的稳固。
我们大家在第一阶段练习时仅仅是两胯会转;
这个时候你的实腿可能还找不到蹬地的感觉;
感觉不到腿劲的存在。

到了第二个阶段;
实腿在旋转下沉时劲向前向下走之后;
感觉脚掌踏地特别实;
脚掌搓地的劲也好;
地面的反弹力也好;
找到这个感觉以后;
腿 ...
引用 杨锦富 2024-7-9 11:46
浅析盘练拳架两胯旋转练习的三个阶段:
也就是练习两胯旋转的顺序和步骤。
练习两胯旋转我们把它分成三个小的阶段;
也就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
要按照步骤和先后的顺序来练习。
第一个阶段:使两胯能够转起来;
一是单式的旋转下沉;
二是重心移动的三步分解;
按照这个顺序去练习;
这样才能将基础打扎实。
其实就是困难在这两个方面:
一是膝盖固定不住;
二是上身不能做到放松自然不用力。
也就是对用意不用力理解不了;
这些基本功的练习;
其实就是一个去僵劲的过程。
看单式的旋转下沉;
其实我们的要求就两点:
...
引用 杨锦富 2024-6-8 15:58
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
即太极拳的缠法:
也就是太极拳是周身走螺旋的一种缠绕运动。
实事求是讲外旋是做不到的;
外旋可以做到上身走螺旋;
形成身体一个左旋右转;
而下盘做不到;
原因是腿上没有麻花劲;
但是内旋就能做得到!

背丝扣的内旋十个脚趾头都在缠、都在动:
而且腿上的这个缠丝劲力量会很大;
因为它是两头拧;
一头拧的是尾闾;
一头是脚上的劲。

只要实腿一拧裆会合得更好;
裆劲会更足;
另外一个是周身走螺旋;
不是上身而是周身;
包括我们十个脚趾头都在动;
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
所以我 ...
引用 杨锦富 2024-6-8 15:58
清晨紫霞湖盘练太极拳的感悟:
早晨的提醒: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
我们练太极拳最关键的就是用两胯旋转虚实;
我们平常所说的一阴一阳;
一虚一实;
一开一合;
一松一紧;
就是用两胯旋转虚实。
这里边就有一个两胯怎么旋的问题?
一种是外旋;
一种是内旋。
所谓的外旋就是通过松胯;
胯一松我们的身体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它就会沉;
也就是我经常所说的逢转必沉!
沉其实就是松胯;
胯一松身体就会往下沉;
因为是单侧的沉;
所以胸向会微微的发生一个变化;
脚后跟移重心到中间;
这边的胯再一松一沉身体上身就转过来了;
重 ...
引用 杨锦富 2024-6-3 13:59
行拳时,招式非圆即弧;
掤劲连波带滚;
整体形成一股似水如球的东西。
外部功架,如长江大河;
其实内部,掤劲不丢;
球劲势能极大。
碰上哪里,随机生出杠杆劲;
甚至寸劲弹抖;
这都是掤劲的流动属性。
引用 杨锦富 2024-6-3 13:58
浅析拳架的太极球劲?
即六面掤劲。
掤劲连绵不断;
才有了绵长的球劲;
才能支撑八面。
随机杠杆。
掤劲达到一定是具备流动属性的。
换个角度讲:
只有掤劲连绵不断时;
才会在行拳中;
随机产生小支点;
形成触力即返的杠杆劲。
六面扩张劲;
是桩功必修课。
而套路要练的是;
将六面扩张劲;
化成连绵波浪的形式;
连续显现出来。
引用 杨锦富 2024-6-2 14:02
浅析盘练拳架之根!
拳架之根就应该是互为其根:
拳友们都知道其根在脚;
实际上头才是一身之根节!
如果领不住;则拳架就懈了!
看狮子奔跑,无论动作多剧烈,头永远是很稳的。
大多数动物都有这个本事。
这是生存的基本功。
练脚底功夫的时候;
不能忽视大椎、肩井的作用,
头上的顶劲,必须要落实在脚底板上。
在领大椎和肩井松的前提下;
头上一顶,全身的重量立刻下降到脚底。
如果脖子松的话;
头一顶,全身都会落在脚底板下面的大地上。
脖子在很多时候很像腰。
腰不活,就没有力气,全身笨拙;
脖子不活,似乎整 ...
引用 杨锦富 2024-5-29 14:49
太极拳,强调阴阳关系。
盘练太极拳通过建立反差;
制造矛盾劲;
生成能量,修炼内功。
譬如,没有领劲;
就没有吊坠劲。
没有六面劲;
就没有筒子劲。
没有后腰立圆;
就没有抛物力。
沉肘时,暗暗挒开胛缝。
固膝时,腘窝要有弹性。
转腰时,丹田先自旋动。
沉胯后,掖胯牵动里帘。
顺脊柱,大椎穴一松一紧。
拧脊柱,腔劲一定跟上。
涌脊柱,体会膻中开合。
抖脊柱,百会必须稳定。

什么叫体感?
不仅肌肉放松;
松要松到脏腑深处;
静静站一会;
真正松透时;
感觉内脏融融和和;
一股深深兴旺感;
由脏腑 ...
引用 杨锦富 2024-5-29 14:23
练套路,不用拙力;
要体悟结构;
用结构创造劲;
不使劲而得劲。
所有结构;
就像一套工具箱;
干活时:
大号扳手;
小号改锥;
锤子锯条;
样样齐全;
要什么有什么;
干活就方便多了。

练套路,练的就是转化。
高手的特征,就是善于转化。
看高手练拳,就看他如何换劲;
松沉变弹抖;
螺旋变杠杆;
圈弧变轴力;
开合变波浪;
转关换劲连绵不断。

武学即禅学;
互变融合;
圆满归一;
万法化虚,循环往复。
引用 杨锦富 2024-5-29 14:20
拳架的套路是什么?
是结构的组合;
是劲的演绎。
把所有精华,串联成套路;
以便记忆,长远流传下来。
套路像一本书;
内含极其丰富。
找师父,找老师;
为的就是解读套路。
为何有此一动?
为何这样衔接。
起势杠杆,金刚整合;
懒扎衣球劲;
单鞭螺旋;
白鹤张力;
掩手肱捶弹抖;
如此等等。
每一门武学;
都有特定公式;
使人进入自动化。
练到最后,下意识出招;
招式随机串联;
达到随心所欲。
引用 杨锦富 2024-5-23 15:16
拳架的劲关键所在是:

“挂住脊柱”才能力由脊发!!!

有桥走桥,没桥借船。

练太极拳时,浑身要顺遂;

顺着自己的劲走;

别故意抗劲,别抵抗自己。

行拳也好,转关也罢;

圈劲既圆且润;

顺着自身重力走架;

好似悠然坐滑梯。



高山读经,流水听禅。

他动的很慢;

定力如山岳;

慢到别人跟不上。

无数双眼睛,静静看着他;

他视而不见,依旧从容行拳;

物我两忘,归于天真。

他发力极快;

不见出手,浑身轻轻一颤;

手臂似箭弹出。



斗转星移,岁月无声。

一切都 ...
引用 杨锦富 2024-5-23 15:14
盘练拳架动静结合:
一,活桩为拳。
站桩目的之一;培养底衬结构。
拳式变化万千;
一招一式之间;
却暗藏桩劲。
松沉吊坠劲;
六面扩张劲;
抱球筒子劲;
裹裆开胯劲;
样样都具备;
这是练好的。
桩教你怎么立;
拳教你怎么动。
桩与拳,本质是一个东西。

二,掌裆同频。
行拳时:
手掌或掤或捋;
行弧划圈;
交错螺旋。
手掌一切动态;
或圈或弧,都要体现在裆下。
换句话说:
裆劲是活的;
手圈虎口即是裆圈。
手上有圈,裆下藏个陀螺。
开胯缝,旋活髋;
练出360度轮子劲相当重要。

三;初学太极拳 ...
引用 杨锦富 2024-5-21 13:07
用意不用力的“意”和“套路”的最高真谛是什么?
意就是在虚无中去体会和寻找真实的有的东西;
练套路就是在真实中寻找那无边无际的虚无;
练时无人似有人!
其实“虚”才是真正的实。
练内家拳,其实是练自己;
在静中凝固时间;
追忆过往,体会一切终究归于平静。
这就是我说的;
每一个人练拳能练到什么程度;
与自己的经历和悟懂自己的经历有关。

其实练不练拳与会用无关;
如:退步压肘的其实很简单;
我们不练拳本能就会。
就是当别人抓你的手时;
用另一只手扒拉开而已。
本能和技术的区别:
就是技术有碾压和 ...
引用 杨锦富 2024-5-21 13:03
话说太极拳:
太极拳是练体开智;
最后练的就是智;
智慧才是能用会用的钥匙!
太极拳是武术;
其实是哲理、人生观的体悟;
不要迷信“大师”;
都是从基本功开始的;
只要你能放下偷懒的心理;
以及急于求成的功利;
自己也会明白的。
自古都是以“武”入世;
以“术”悟生;
动静开智。
武不是目的;
智是才是追求。
所以,所谓的武学:
大多是哲理。
拳和人生一样是变动不居;
只是人为意识的塑造而已;
如果你叫他是什么拳;
那就着像了;
端着架子打拳;
是练不成拳的。
引用 杨锦富 2024-5-15 15:36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练好桩功。
要练好基本功;
基本功包括手、腰、腿的练习;
高级阶段还要进行眼、手、身、步的配合;
但是最基础的是腿上功夫的练习。
练腿上功夫,主要是站桩。

站桩要符合太极拳的要求:
沉肩坠肘;
空胸炸背;
气沉丹田。
只要站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其次,要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练拳时,前脚掌给地面一个压力;
地面就给脚一个反作用力;
这叫“问地接力”;
这个力通过脚、膝、胯、腰、肩、肘,传递到手。
练习太极拳时;
按照这七个环节传递劲力;
动作要缓慢柔和;
注重 ...
引用 杨锦富 2024-5-15 15:29
看看太极拳的基本功:
一、太极腰功;
腰是连接上下肢的枢纽,是中轴,是纽带。
练习太极拳;
动作要形成整体性;
就必须依靠腰来调节。
“太极腰”的说法:
就是要用腰来带动四肢的运动。
从运气的角度来说:
“气沉丹田”也是在腰部。
就是主宰于腰;
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
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
这就是腰的重要性。
盘练太极拳时;
首先要注意用腰来带动四肢。
意往上走;气往下沉;
劲力才能上下通达。

其次:封转必沉做到灵活转动;
起承转合,要靠腰。
盘练时注意力不要放在手上;
而是放在腰上; ...

查看全部评论(619)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