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宾逊与梁先生的故事在美国《波士顿环球报》以“在慢动作中获救”为题发出,并被中国的《参考消息》转载。天津《今晚报》等刊也以专题介绍了梁先生在美国的事迹。 鲁宾逊现在已年逾花甲,但他身体十分强壮。他逢人便说,是梁先生改变了他的一生,是中国这神奇、古老的武术,使他过上了平静、充实、美满的生活。如今他创办的太极拳学校收入不菲,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用来捐助慈善事业。 不久,麻省理工学院、哈弗大学、波士顿大学等许多高校都邀请梁先生宣传太极拳对健身的意义。他讲道,美国人生活节奏很紧张,太极拳运动可以使他们松弛下来,大有益于身心健康。许多太极拳的爱好者,从千里之外慕名而来,拜访求教。有的拳击运动员也找到梁先生,拜师学艺。 在美国密尼苏达州圣·施沃拉斯蒂卡学院,太极拳班的弟子们对梁先生初次来学院时的一次表演记忆犹新。这年,梁先生已年逾八旬。他故意装得十分衰弱,有气无力的坐在桌旁,任凭挑战者百般挑衅,不敢还击。突然,随着一声怒吼,他拍案而起,几拳就把挑战者击倒在地,学院的师生们看得目瞪口呆。这时,梁先生才开始全套108式太极拳表演。师生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刚柔结合、多姿多彩的武术,也没有听过与表演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丝丝入扣的中国音乐,许多师生立即报名参加太极拳学习班,校方还做出了太极拳计算学分的规定。这是中国太极拳进入美国大学并记入学分的开始,是太极拳在美国校园生根开花的标志。梁先生用英语写作的太极拳著作也成为美国人较早见识中国太极拳文化的读物。 梁先生在该校讲课时,第一节课总是从700多年前中国宋朝张三丰师祖创立太极拳的历史讲起,并向学员展示他亲笔画的张三丰祖师爷的画像。他编写的教材,除了介绍他自己演练的太极拳外,也介绍中国太极拳的其他流派。为了更好的适合美国国情,他把中国太极拳里融入了美国人喜欢的交谊舞的动作,使太极拳更加亲切和易学。梁先生在美国学生中声望极高,弟子们见他一天来往于不同州际的几个大学,很辛苦,就轮流开车接送他。梁先生的居所也成了弟子们的家,有的弟子就居住于此,生活困难的,梁先生慷慨地提供经济帮助,不计回报。在学校里,每当学生问他收多少学费时,他总是认真而顽皮地说:“一节课100美元。”随即又加以补充:“如果你不仅自己认认真真地学,学好后还去热心地传授他人,我就一分钱也不收。” 梁先生一生毅力超凡,45岁才开始学习太极,却一生坚持,终成大器。62岁时开始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取得成功。80岁时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只是因为导师调离学校而未能如愿,但可以看出梁先生身上宝贵的坚持精神和永远年轻的心态。 梁先生初到美国,太极拳在美国还鲜为人知,在他的传授影响下,到八十年代,发展迅速,已经有三百万人在研究学习太极拳,并成为美国宇航员健身锻炼的主要项目之一。到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的太极拳爱好者已经不计其数。 1995年,95岁的梁先生回到天津,看望阔别47年的故乡和亲人。在津的梁氏后人都勤勉工作,事业有成。这个天津有名的知识分子世家,欢聚一堂,天津《今晚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个消息。 梁先生在天津住了两个多月,难割舍他在美国的太极事业和弟子,又只身飞返美国。他虽已不能再为弟子们作示范动作,但他仍欢迎大家去求教。他在自己寓所的地下室四壁都立上床垫,在墙上挂好太极拳的演练图。他坐在室中间向前来求教的学员指挥练习,指点迷津。他又这样奋斗了7年,直到102岁时仙逝。他为弘扬中国太极文化,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真是达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境界。 (本文由梁栋材先生的后人提供资料,阎伯群修订)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