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月轮穿水

[原创]学拳笨人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0).2005-7-7 星期四  阴


练太极拳苦乐皆有也。不同层次,苦乐亦自不同。若臻高深境界,纯以神行,虚无空灵,随意举动,自成法度,其中之乐岂可以言语道尽哉?然彼时几近西山日暮,人拳俱老,向造化所借之身体,转眼亦将归还,正是大苦也。若有缘入佛,通达三世之理,视平生如昨梦,处轮回若险道,或悟自性本空,或归命无量光寿,则拳理与佛理豁然贯通,亦当无所畏也。可惜众生暗钝,佛道幽远,几人到得此境?今我之苦,在于未亲近明师,身边亦乏益友,不免歧路蹉跎,浪掷精力。况且生当壮年,家庭无着落,事业无成就,每见同辈奋发有为,初具规模,思及父老乡亲,此心歉然,逐改唐寅诗自嘲曰:


怅怅已过少时年,百丈游丝仍惹牵。
莫笑遇苦多惆怅,休怪逢情甚可怜。
故土犁花杯上雪,南国芳草梦中烟。
熔融两袖黄金泪,缠绕三生太极拳。
老后思量应不悔,披衣划弧院门前。


太极拳者,非是小道小术,以毕生之功,遍历甘苦,方可期造乎奥境。陈鑫谓:“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一层自当有一层之苦乐,我今不能悉知究为何也。然我今者,每习拳之后,骨节酸痛,站而不欲坐,坐而不欲站,不亦苦乎?其间须心无旁鹜,舍弃一切,损我其他之所好,失我其余之快乐,此亦苦也。细细数来,还有多少?不提也罢。而间或悟得一二,神理偶现,则谢天谢地,一片欢喜。如我昨夜行拳,自感百骸畅顺,挥洒旋转,罔不如意,忽然之间,记起拳谱“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之句,如有耳提面命,顷刻了然于心。乃更为放开手脚,从前所疑如何舒展大方,如何气魄雄伟,皆涣然冰释矣。再读前贤遗诫:“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问得几时?小成则三年,大成则九年,至九年之后可以观矣。”岂不信乎!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1).2005-7-19 星期二  晴


老子说“正言若反”,我看到多种不同解释,有的甚至非常好笑。其实,联系到老子前面那句话,关于水的柔弱与刚强之辨正,我们应该可以领悟到,这里老子指出了咱们思维上的误区。如太极拳,练的时候要慢,要轻,这就是“若反”,然而用起来,才能真正又快又猛,是为“正言”。可是由于这个“若反”,许多人就认为这个拳是老人拳,派不上用场,还有的甘脆反对年轻人学太极,真是可哀可叹。正与反,有时候显得滑稽,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验证:看起来正确的竟然错了,看起来错误的竟然对了。由于拳理通于做人之理,所以我觉得,真正通了拳理的,一定很会做人。根据老子的话,我还可以推论,深得太极拳精髓之人,他真正所练的东西非肉眼可见。禅宗讲“以心传心”,太极拳门师徒的授受大概亦是如此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2).2005-7-31 星期日  雨


前一阵子大家都掉在火炉中,据说商场里的空调陷入哄抢。一旦清风微拂,甘霖轻洒,人也似乎安舒很多。以前还懵懵懂懂,好像世态炎凉与我无干,而现在我发现这练拳效果与天气关系很大,于是也不敢轻觑这风云变幻。热起来的时候,似乎人最容易累,而转凉之际,却好像不知疲倦。难怪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此话本意很深,请恕我浅引之)。所以,趁气温下降,应该要抓紧时间多练。自决定学拳之日起,我每日都铁定两个小时练拳,也算坚持了两个多月,自觉每天皆有所收获,可惜很多的体会无法以文字表述。然而我需要忏悔的是,在大好的形势下,昨晚我因为贪看一部电影,练拳时间滞后,为了保证十二点钟就寝,最后仅仅练了一个半小时还不到。我似乎有变懒的倾向,这是应该警觉的。当然,我也不想用时间来压迫自己,那无异给自己上一把枷锁,那也与太极拳的精神背道而驰了。我想做到的是,在一定限度内,体验身心的自由自在。

发表于 2005-8-3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兄,以上你的几篇日记所言极好,能看得出你的苦心。短短的时间,能有如此收获肯定与你尊师的严教有关,你要感谢你的恩师。
水兄悟性极高,能从生活之中找到太极,太极之中洞察生活,很难得。兄将来必成大器!
因水兄已深得名师教诲,“茶”不敢妄言。如感兴趣,请兄进“茶”QQ做客。

——————————————————————————————

草舍无门心可进                 谁取清风一片空?

 楼主| 发表于 2005-8-5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偷闲上网,陋笔弄文,蒙茶师傅谬奖,小弟感激!然自家几斤几两,我岂介然无知?惭颜暂收,渴求指点耳。。。未来如何,非敢预计,若能充实而平淡度日,则夫复何求。。。缘悭于明师,怅而怀之;命寄于造化,迷而思之。。。神游八荒,缘聚太极。进以一知半解,深望方家教我。执古之道,快哉快哉。。
 楼主| 发表于 2005-8-17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3).2005-8-17 星期三  晴


工作一天回家之后,感觉并不轻松,吃过晚饭就无所用心,懒洋洋一躺,就“关机充电”去了。一般要到九点钟方才爬起,可是感觉心如死灰,四肢无力。于是稍为活动一下,做基本功半小时之后,才脱胎换骨,满身轻爽。然后练拳架,管他是否狼籍,从东墙打到西壁,好几个来回,直到十一点还意犹未尽。然而十二点是一定要就寝的,所以留些时间来洗澡洗衣服。如果每一天都是独立舞台戏,我就这样演出了尾声,而且自己就是唯一观众。


岁月漫漫,曾经鲜活的一幕幕,大部分会变得模糊,甚至成为空白。每一天都是这么短暂,数不清的种种感觉瞬间即逝。在那些美妙或者苦难的时刻,常常无以言传,文字追赶不上,更挽留不了,唯在心中留下影子。我常想,过去留下什么?现在做了什么?又拿什么献给未来?我知道,既然还存有这样的疑问,就说明没有进入“太极状态”。拳就是心,心就是拳,既然号称“太极”,怎么不能坦然安住、宁静致远呢?我也知道,太极拳如陈年老窖,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时间考验和沉淀,那么,每一天就不要让它空过吧。

发表于 2005-8-17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拳就是心,心就是拳,既然号称“太极”,怎么不能坦然安住、宁静致远呢?我也知道,太极拳如陈年老窖,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时间考验和沉淀,那么,每一天就不要让它空过吧。

呵呵~~~月轮朋友好!读过你的日志,感觉很新意。我虽不太懂太极拳,然君言“拳就是心,心就是拳”,便有些相通了。

不仅是太极拳如此,人生也如此吧。呵呵~~~常来草堂坐坐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4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4).2005-8-18 星期四  晴  

想起了电视台一个著名的节目——同一首歌。老歌新唱,尤有异趣。接着想起了太极拳,花繁叶茂,同根相连,无论哪家哪派,都是——同一个理。虽然打的是同一个理,却不碍行者独异之表现。我收藏了几张演练太极拳的VCD,有幸略睹各种流派风采,由此而看到了练拳人不同的个性。虽然个人鉴赏能力还非常初级,但也感觉得到太极拳内在的艺术性格,流露着行者之修为与气质,足以予人无穷发挥。何敢妄评诸家长短,相形之下,对自己倒更加不满。不用摄影或照镜子,我都自知此身有点惨不忍睹。现在连架子都不准确和熟练,一切皆成空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4 17:08:5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4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5).2005-10-21 星期五  晴    

风尘混混中,随团去云南旅游一趟。本月十九日,最后一天,最后的风景点,是在昆明“近日楼”一带。而给我此行带来圆满句号及无穷回味的是,终于在近日楼前见到极为仰慕的张宏老师。张宏老师与其父张义敬先生合著了新版的《太极拳理传真》,为继承和弘扬太极深义作出了新时代应有的贡献。喜读此书之余,在心中也悬着一种疑问,或者是一种好奇吧,那就是要亲见作者究竟是一位怎样的高人?缘份还算不差,终于见到了张宏老师。    
从小就受李雅轩、张义尚、张义敬等前辈熏陶和培养的张宏老师,正当四十多岁的盛年,给我的映象像三十岁般的年轻。他在当前主流武术界中似乎没有发出什么声音,然而看到了传说中“牌位先生”的风采再现,看到自然、洒脱、平易、亲切、温和等人文气质的真正持有,我仿佛是在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亲密接触。    
张宏老师如其父一般,大隐隐于市,淡泊于名利,八抬大轿难以请出江湖,却会在人堆里擦肩而过。他不靠太极拳吃饭,反对把太极拳神秘化,因此走近他的身边,是一件轻松而朴素的事情。我虽然是初学者、门外汉,冒失地将他从昆明请出来,但是发现自己就像他乡遇故知,无须将他看得有多高、有多深。而与他这三个多小时的相逢,所带来的感受和影响,我相信将会是一生。    
张宏老师说,太极拳是一门学问。我想,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有多少人真正潜心于学问?他告诉我,义敬老先生对于拳艺孜孜以求,以八十岁的高龄还不断地有所体悟,而他今年回去与老父亲见面之后,也觉得自己另有进境。太极拳太抽象了,理论文字大家都熟视,而功夫是一步不到一步迷,因此必须用心去努力实践和印证。他深情地谈起李雅轩老先生,无论为人之刚正还是拳上的成就,永远都是我们的典范。    
由于个人的浅薄,我提不出什么好问题,加之行程仓促,使这个珍贵的请教机会,看起来像寻常聊天。张宏老师还谈到许多。比如,要把拳谱放到核心位置,真正看懂了拳谱在说什么,其他千言万语则如废话。学拳的偏差和歧路极多,往往自以为是,不知不觉,欲真正有所得,必须跟随明师。若有幸寻得明师,最重要的,是要听话。    
我忽然想起自己前段时间有一个感悟,是对是错心中没谱,于是问张宏老师,脚下能借大地之力,在拳架中可否着意体会借力?老师说,借地之力非常有限,找拳架中的借力,不如找节节贯串,找松柔,这里面可以无限。接着张宏老师示范动步中如何节节贯串,令我茅塞顿开。    
我向张宏老师请教何为“劲道”,他让我直接体会一下太极拳之劲道。他伸出一指,轻按在我的胸前,开始我没有感觉,然而渐渐觉得一股力量如长江大河,源源不断地透过来,且越来越坚实而深厚。他又在我双肩轻轻一拍,我就像触电一样站立不稳。他很随意地伸一只手臂让我托住,只感觉极为沉重又极为松软,真的是如棉裹铁。老师说,他只是略为让我感受一下,如果真正动手,越过分寸,太极拳使人伤筋断骨是平常事。    
我们共进午餐,我发现他饭量不大,他开玩笑说这是学太极拳的好处,除了这个节约粮食之外,还可以少睡眠、多工作。我想,这正是长期习练内家拳,修为日深,习气减轻,因而达到的体能状态。老师蕴积四十年之功,非一般人可效仿。我在饭桌上无不是狼吞虎咽,然身体瘦弱,偷懒贪睡。    
张宏老师也感叹年轻人练太极拳非常难得,人们对太极拳有太多误解,无可奈何。若认识到这是一门学问,才发现要学好太极拳是多么困难,比世间做纯粹学术研究而取得专业成就还要难。我再次听到他说起义敬老先生在《太极拳理传真》中的话:太极拳只有两派,一派对了,一派错了。要练好太极功夫,首先要明白前进的方向,否则不如练散打、跆拳道更实用。    
我想,面对这个时代环境,我所能做到的,许多人都做到了,而我做不到的,也有人做到了。怀抱着赤子之心,纯净的信仰永不移易,通过某种载体,都能回到真谛的世界。而我能够感觉到张宏老师,太极拳是他精神家园的香格里拉,他活在一个令我向往的世界。刻在心中的印象,也许无法用文字来呈现。重返忙乱的生活节奏,如何赶上高山流水的雅调?但愿与张宏老师后会有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7 16:16:2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7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6).2005-10-27 星期四  阴         

这几天走架子,终于算是慢下来了。以前虽然求慢,但自己计算时间,比预期总要提前三四分钟。现在总结一下,应该是心气未沉、用意不细之故。如今,觉得有了新方向,要照张宏老师说的,一举一动,都要分清虚实,要体会节节贯串,追求更松更柔。我记得那天看到张宏老师示范,心中立刻就很惭愧,暗想:原来我的拳架是多么粗糙啊!还有点自我感觉良好呢!所以回来后,给自己补课,抄了一遍拳谱,又常常琢磨些道理,这架子不知不觉就慢下来了。虽然仍不理想,但自信已是大有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7 16:19:0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