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4912|回复: 25

[原创]学拳笨人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31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拳笨人日记》序


灵感忽然找上门,告诉我应该写点日记,谈谈自己学练太极拳的感想或体会。而我决定要在网络论坛众目睽睽下发表,这是根据个人情况,综合权衡的结果:一,太极拳是一门学问,那么就需要恭谨而求,精益求精,日新又新,写日记不失为一种好的鞭策;二,因工作之便,常常上网,而网络上的同道师友不乏其人,正可以足不出户而遍参知识;三,太极拳是艺术,更是“道”之所在,学人不可闭视塞听,当存海纳百川之心,努力提升个人修养,亦当兼善天下,随缘自利利他;四、深感自己资质下劣,智慧浅,福德薄,因自谓《笨人日记》,决非虚饰矫情,实深望借这些流水帐式的短札,能够把握现在,突破自我,在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光中,留下些许印记,为未来的深入领悟和实证打下契机、创造因缘。


也许还有必要交待一下我的学拳背景,这恰是乏善可陈之事。简单说,三年前我就对太极拳产生了兴趣,并不惮路远,参加了陈式太极拳某培训班,因多种原因只学了很短一段时间,后来就放下了。今年29岁了,才认识到自己应该发愤学习,培养在功利之外的兴趣,不能再虚度岁月了。因此,半个月前,我又跑到以前老师教拳的地方,重新学习太极拳。我想自己也算有一把不小的年纪了,这时才发心学拳,颇有点半路出家的味道。而且,时代环境也并不令人满意,在追求功利、身心放逸的潮流之下,时刻面临着诱惑,思想上要经历长期反复的斗争,虽然多年归心佛乘,尚难免于三毒恶习的倾动。更让人怅惘伤怀的是,夙昔无修无德,竟一直无缘遇到愿意琢磨顽石的明师,身边也找不到切磋问道之友。如此诸多内外因素,使我看起来就像野草一样自生自灭,只好听天命而尽人事了。


惭愧不已,是为序。时公元二零零五年六月十日,端午节前一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31 17:29:5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2005-6-10 星期五  晴


感谢网络,使我遇到重庆的张师兄。昨天第一次与他通了电话,甚是投缘,竟聊了一个小时。他于1996年拜张义敬先生为师,义敬先生是李雅轩老师晚年的入室弟子,著有《太极拳理传真》一书行世。曾与张师兄通过E-mail,他说:“家师待我甚好,对我细细指点,望我能够成材,只可惜自己缠于俗务,每每令师失望。家师不仅于拳、更于为人立身有恩有教于我,令我终身受益。”因我于前两天用手机短信问他一个问题,昨天他专门回电话详细地解答。我的问题是:“练拳时全身各关节都有响声,是每一个人走向松柔的必然现象吗?”本来我想这是一个小问题,他几句话就可以应付的。想不到张师兄很慎重,参考了一些医学、运动学的资料,也特地询问了张义敬老师,综合了个人经验和知识,从多个角度作了剖析,使我不复疑惑,同时也得到问题之外的启发。尤其转述了张老师回复:“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使我既不敢得少为足,也对练拳过程中其他现象以平淡视之。张师兄真是热心,今天又给我来电话,对昨天的话进行了补充。其中他提到,练拳时应该轻轻松松,抱持一种享受的心情,有些地方辅以适当观想,等等,皆是经验之谈。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2005-6-13 星期一  阴


真忙啊。当母亲提醒我该剪头发时,才惊觉镜子中发长覆耳的那个人,原来就是自己。凌晨的钟声敲响,该歇歇了,无意中看到双手修长的指甲,像女孩子刻意保留的那样,只好再一次对自己说:等明天剪了吧。


今天终于上网来看了一下,发现好几位朋友(或许有师长辈,请恕我不尊称了)或热情鼓励,或殷切期盼,使我非常感动。既然幸免见笑于大方之家,也就使我提起了信心,一定会坚持把太极拳学好练好,同时也当按照《序文》中的思路,一以贯之,笔而记之。


太极拳外表上作为一种技艺,却容纳了那么多文化的东西,被我们称之为内涵,正是它深刻的内涵,才吸引了无数有识之士投身其中。它的内涵,永远说不完、道不尽,与几千年前玄妙的哲思共同呼吸,为个体生命返本归元的奥秘提供了最实在的注解,使我们懂得顺应自然、纯真超脱。它又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平易性,只要用心,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按照官方语言,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对此我是深表赞同。就在昨天,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办了一个“首届体育节”,其中有太极拳集体表演。我碰巧看到一群人在演练吴式,不论他们水平如何,单是那种平和舒缓的气氛,就深深感染了我。那一刻,看到那么多人练吴式,很是欣慰,突然怀念起全佑、吴鉴泉等大师,心中升起无比感恩,竟然要流下眼泪。我怕旁人误以为神经病,于是急忙离开现场。


我也应当对一切敬业的太极拳教练致敬,让千千万万的人走进太极世界,你们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3).2005-6-15 星期三  雨


我很喜欢太极拳老谱,对于作者的才学修养、思维方式和功夫境界,常常拍案惊奇。但是我得老实说,拜倒于那些优美文字的同时,我却并不懂它的意思。就像两千年前传下的儒释道三家典籍,蕴藏着指导灵魂的无尽宝藏,很难洞悉其中全部密码。在大道(真理)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学生啊。什么才叫做“懂”?我觉得,能够身体力行才勉强可以说“懂”了。所谓“身体”,就是亲身体会、感受、领解,所谓“力行”,就是融入生命,强而有力地遵循。这岂是卖弄聪明、投机取巧、简单容易就能做到的事?当夜阑人静的时刻,我一遍又一遍重复练习单式,别人以为寂寞枯燥,却不知我身心畅然、醉而忘情,收功之后再看时间,一两个小时感觉像是刹那,汗流浃背,意犹未尽。因此,我相信先贤每天练拳有达十多个小时者,是很正常的。他们生活于农耕时代,不像如今的人这样逼迫无暇,完全可以集中心力到达高深境界。那些拳谱,就是他们亲切体验之后再如实记录的--他们是真懂的人。因为爱太极拳,他们为后代留下文字,即使我们不能苦练,但起码应该学会辨别旁门左道、少走弯路。我想,对于每一位有点文化程度的练拳者,多多读诵老谱,是极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4).2005-6-19 星期日  晴


自练拳以来,食欲大增,常常狼吞虎咽的,而且精神健旺,不会轻易打哈欠了。还有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去年夏天到清远黄腾峡漂流,左耳进水,落得个慢性发炎,掏耳朵的时候总是不干净。我一直懒得去医院看,而现在竟然不药而愈了。我想起前一阵子练拳时,感到身上一股气流窜到耳部,发出奇怪的声音,好像把什么淤塞的东西打通了。记得中医有句话:“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而道家也说“中空道通”,可以证明“通畅”是治病健身之关要也。根据我的肤浅体会,“通”是从“松”而来,“畅”是从“空”而来,翻一翻诸家拳论,不乏印证之文。因此,我认为盘架子的唯一目标是求空求松,能够空松,则一举一动自然合乎规矩。如果不空松,纵然像模像样,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对于练拳者来说,松到极处自然而空,空而后能畅,畅而后能养生。对于技击来说,空得越彻底,发出的能量就越大,这个道理,哲学、科学都已阐明,而且被太极拳家所实证。在佛法中,真空妙有,愈空愈有,也可以参详一番。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5).2005-6-21 星期二  暴雨


在中国太极拳论坛上看到xag版主贴了一篇《郑曼青谈太极拳》,认真拜读了,很赞叹!郑老聪慧而博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多个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对于太极拳也有独到悟解。在这篇短文里,郑老的学生记述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也转述了老师的一些话,我随手摘录部分到日记里,并略作评论,愿领纳于肺腑,永莫忘失。


【他经过了20多年的学习,才领悟到太极拳是心灵的修养。】
略评: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能够悟到这一点,真了不起!


【他深深体会到松的真正意义,是生命的重要部分。】
略评:赞同!松是形体修炼的基础,也是目标,更是思想锻炼和生命体验。


【作者认为郑师爷最伟大的一绝,没有题目,那是他给每一位与他接触的人以灵感和希望,它代表人类优良的精神。只要我们能够引导被困的“气”,我们也能达到。】
略评:一位真正有爱心和智慧的人,无论他是否打太极拳,都能够散发太极的光辉。学习太极拳,只打通经脉是不够的,进而打通僵化的心灵才重要。我们是刚强难化的人,所以要培养一颗柔软心。


【郑师爷说,心灵的修养不是买饮料,你投入多少,才决定你的收获。】
略评:沉溺色欲之人,花在女人身上的时间,若拿一半用来练拳,必定会有所成就。如果我们用三天三夜打麻将的精神打拳,那又会如何呢?说起来真惭愧啊。


【郑师爷时常指出,太极功夫有如每日一张纸经过日月的累积,几年的成绩是可观的。】
略评:这个道理,小孩都知道,但是到老了却还没有实行的,可谓比比皆是。因此,这句话,不可轻轻放过,要常常读一读。


【郑师爷希望他的学生,用学术的勇气来了解太极,再用情与身去培育这颗种子。】
略评:好老师就是这样,他给予学生的绝不是肤浅和短暂的东西。


【太极拳的弱点是什么?……郑师爷说,太极拳不好的地方是很难学成。】
略评:对于这一点认识不足,就会认为太极拳只能看不能打。或学了许多年,还在怀疑太极拳前辈们的功夫是神话。


【师爷说,以柔克刚,只有太极拳能做到。当你推水的时候很容易,可是当涌来的时候,它是整体的,你无可抗拒。……假如你能像水,一个人无论如何强大都不敌你,这就是太极拳。】
略评:善说!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假如你怕你的对手,你可以不必打斗了。水不怕,只有不怕才能松。如果只是不怕而不松也是不行的。首先你要懂理,在练习中,你会放松,你将会少怕,当你不怕时,你将会更松,这是真的,一个人是能达到的。】
略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这样说,对心理与肢体的关系,作了简要而精到的剖析。郑曼青先生真是一位让人敬佩的明师!


附《郑曼青谈太极拳》原文网址如下:
http://www.chinataijiquan.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530&page=1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6).2005-6-23 星期四  阴


我想,这可是一项美妙的娱乐,它是向内心追寻而产生的,所以它会深刻。任何联欢会都不能把我挑动,因为我为自己数以亿万的细胞开了联欢会。更不可思议的是,可以看到宇宙母亲在微笑,听到生命之河在奔流——那正是平日所一直忽略的风景。我告诉自己,为了到达内心深处,千万不要粗暴地驱使,不要轻率地滑过,不要找理由放弃。


每一个人都有无限潜力,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自信,反而常常觉得距离希望很遥远。我想,许多认为不可能跨越的障碍,是因为被自己的思想所束缚。若认为自己很失败,那决不是肉体的失败,而是思想的失败。除非老弱病残,正常的人都是有弹性的,是可塑的,关键在于训练。长久以来,我们已经训练有素了,被不良欲望和习气所训练,变得越来越紧张压抑,变得躁动不安。我们必须被重新训练,生命才有价值和尊严。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7).2005-6-25 星期六  睛


很多人都主张:“练拳要体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还好理解,静是什么?是肢体的停顿状态吗?还是脑电波接近于水平呢?当我们感觉很静的时候,可能身体正在动,然而却不会扰乱整体的静相。而有时候,即使身体像一尊雕塑,可是心中动荡不已。那么,是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动是对于形体而言,静是对于心态而言。我想,若更精确地说,动与静,应该都是拳势演变过程中的个人感觉。拳中的静意,不是死气沉沉,相反,越静就越活泼,越有灵机,所以说“静中有动”。而不管如何举动,都不妄动,全以神行,那么也就会“动中有静”。据说功夫越深,静境也越深,不但自己脱然若遗,甚至旁观者都为之感染。啊,可惜我无缘亲睹。不过,我现在也可以略略体会那种境界,譬如练云手时,随着重心的逐渐转移,由腿而腰而手,整个身体都在动,我会时时注意检查各部位是否松柔,因此动作非常缓慢,在衔接处,身势稍一沉,明显感受到中正安舒的味道,但是我更加注意在动作过程中的体验,无论身、手到何处,都刻意追求中正、安舒、自然。有时候,似乎身体没有动了,手没有动了,然而意仍在动,在这种拳意不断而拳势若断的情况下,静的风光若隐若现。如同书法艺术的中锋涩势行笔,增大柔毫与宣纸的摩擦,产生力透纸背的效果,身与手,在空气中涩势运行,也更易沉着和引发静相。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8).2005-6-29 星期三  阴


好不容易有一天休息,于是来回坐车三个多小时,只为了学得几式拳架子。然而归来的路上,忽然有些心酸。据说好老师都是诲人不倦,唯恐学生没有学会,为什么我遇不到这种老师呢?为了学拳,我不会舍不得花钱,可是当师生关系只变成金钱关系,不知道我该为自己悲哀?还是为太极拳悲哀?这一次去,老师安排一位师兄教我,这位师兄又安排一位小兄弟教我。他才19岁,看他打架子还挺顺,就问他练了多久了,他说他就住在拳馆里,得老师亲传,天天没事就练,已经一个月了。言谈之下,我发觉这个人还挺敦厚朴实,我很喜欢。他示范的时候说得很详细,有时还手把手来教我,让我十分感动!我觉得他没有敷衍的习气,但愿将来不要被污染,成为一位好教练。

 楼主| 发表于 2005-7-31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9).2005-7-2 星期六  阴


常常看到一堆人围着麻将桌,我真想找他们借点时间。我可真够忙的,做什么都没时间。许多好书,暂且放下,许多朋友,不去问候,许多追求,冷落一旁。自从学太极拳以来,我就是这样过。每天晚上练拳,都要十二点多才休息,经过香甜一睡,白天工作谋生。算一算,似乎损失很多,于心不忍,然而古人云“有得必有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只能叹息。不知道可以坚持多久,最怕就是像三年前一样半途而废。然而我的性格,不管学什么,只要真下了决心,就一定要学好,我会不惜代价,一定要学到身上。相比较以前,现在的我,思想更成熟了,不会再随便挥霍青春了。孔子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检讨一下,第一句话我做得不够好,幸好还有一点时间,要做到后面的几句话,现在还来得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