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引用李洛能的嫡传看来似乎有沽名钓誉只嫌。其实没有。有的人说:“形意拳是岳飞、张三丰、姬隆峰```````所创”,所以我没拿祖师说事。有的人说:“刘氏形意拳、张氏形意拳、等等,不胜枚举”,如此类推我说是李氏形意拳似乎也不为 过。     技击就好比是一位医生,在医大读书五年、八年或更多,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实践中求得真本领;好的大学就好比好的武术老师,讲的透彻一些,但是理论是一样的,在临床上遇到不同的病例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过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经验。在这过程中没有那位医生敢说自己没有误诊、错诊、甚或失败等情况。一般来说:年长的医生技术优秀医德高尚,但又从来不怕给人临床看病。请各位看看我们的传统拳术的技击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求证的过程是失败与成功交替的过程,如果你害怕失败、怕丢丑、怕被打击,那你就永远没有成功,这也是现代传统技击的病灶所在。不怕大家见笑:我经常与别人动手交流,曾与全国、省内擂台赛的散打、传统拳冠、亚军切磋,开始也是不熟悉打法几次吃亏。总结一下都因平时动手经验、心境、手步、身法等跟不上或是不听使唤。但我不怕失败,总结教训提炼自己的艺术我还是成功了。提醒大家正确看待胜负的问题。一时的胜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应该看到经过反复提炼的才是精品;多次冶炼的才是好钢。 [page]       我想谈谈我在实战技击中的过程认识:     步法的五个过程:       一、手快脚慢,刚开始手忙活的很快,步不是上不去就是退不出或是基本动不了。       二、脚是能动了,手又发不出劲、没准了,       三、手脚都有劲,就是全身僵变化不了。       四、手脚、身、都有变化很灵活,但是没有主次,谁也指挥不了谁       五、手随脚走,脚随手变,身法灵活。     手的五个过程:       一、发力刚猛,但关节不灵或关节很好发力不行。       二、意识不能指挥手的方向,缺乏准确度。       三、手总在肩的正前方而不能守中用中,若两手相靠则肩紧而不灵。       四、变化少但能守中而用。       五、动作小作用却很大,体现大动不如小动。    意识的四个过程:    一、意识紧张,动手时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快、肌肉紧松不受自己支配,简直除了胡挥乱打,什么都不会了。    二、能清楚的看清来去的手,攻守意识分开或各自在某一段时间侧重一方面训练。    三、意识与脚、手、身法相合,动手时意识冷静有自己的招法特色。    四、无意识攻防,发手、抬足,出手就是,角度、距离感、步眼准确无误。    在技击中很多人会遇到不同的情况、问题、自身原因的不同等,我只是自己的一点感受,仅供各位参考;真正的问题需要在实战后的总结的来。    我个人认为求得高超的技击需要:    一、掌握正确的方法    二、练功从实战出发,按实战需求的手、眼、身法、步眼、意识、肌肉松紧、劲力发放等逐一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    三、多实战,不断总结教训和经验,根据自己的习惯、特色提炼自己的绝活,以不变应万变 。 
    此文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前辈高人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