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李洛能嫡传谈形意拳技击体会

2010-4-21 08:22|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6757| 评论: 0

摘要: 我引用李洛能的嫡传看来似乎有沽名钓誉只嫌。其实没有。有的人说:“形意拳是岳飞、张三丰、姬隆峰```````所创”,所以我没拿祖师说事。有的人说:“刘氏形意拳、张氏形意拳、等等,不胜枚举”,如此类推我说是李氏 ...

     我引用李洛能的嫡传看来似乎有沽名钓誉只嫌。其实没有。有的人说:“形意拳是岳飞、张三丰、姬隆峰```````所创”,所以我没拿祖师说事。有的人说:“刘氏形意拳、张氏形意拳、等等,不胜枚举”,如此类推我说是李氏形意拳似乎也不为 过。

    技击就好比是一位医生,在医大读书五年、八年或更多,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实践中求得真本领;好的大学就好比好的武术老师,讲的透彻一些,但是理论是一样的,在临床上遇到不同的病例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过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经验。在这过程中没有那位医生敢说自己没有误诊、错诊、甚或失败等情况。一般来说:年长的医生技术优秀医德高尚,但又从来不怕给人临床看病。请各位看看我们的传统拳术的技击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求证的过程是失败与成功交替的过程,如果你害怕失败、怕丢丑、怕被打击,那你就永远没有成功,这也是现代传统技击的病灶所在。不怕大家见笑:我经常与别人动手交流,曾与全国、省内擂台赛的散打、传统拳冠、亚军切磋,开始也是不熟悉打法几次吃亏。总结一下都因平时动手经验、心境、手步、身法等跟不上或是不听使唤。但我不怕失败,总结教训提炼自己的艺术我还是成功了。提醒大家正确看待胜负的问题。一时的胜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应该看到经过反复提炼的才是精品;多次冶炼的才是好钢。

[page]

 

    我想谈谈我在实战技击中的过程认识:

    步法的五个过程:

      一、手快脚慢,刚开始手忙活的很快,步不是上不去就是退不出或是基本动不了。

      二、脚是能动了,手又发不出劲、没准了,

      三、手脚都有劲,就是全身僵变化不了。

      四、手脚、身、都有变化很灵活,但是没有主次,谁也指挥不了谁

      五、手随脚走,脚随手变,身法灵活。

    手的五个过程:

      一、发力刚猛,但关节不灵或关节很好发力不行。

      二、意识不能指挥手的方向,缺乏准确度。

      三、手总在肩的正前方而不能守中用中,若两手相靠则肩紧而不灵。

      四、变化少但能守中而用。

      五、动作小作用却很大,体现大动不如小动。

   意识的四个过程:

   一、意识紧张,动手时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快、肌肉紧松不受自己支配,简直除了胡挥乱打,什么都不会了。

   二、能清楚的看清来去的手,攻守意识分开或各自在某一段时间侧重一方面训练。

   三、意识与脚、手、身法相合,动手时意识冷静有自己的招法特色。

   四、无意识攻防,发手、抬足,出手就是,角度、距离感、步眼准确无误。

   在技击中很多人会遇到不同的情况、问题、自身原因的不同等,我只是自己的一点感受,仅供各位参考;真正的问题需要在实战后的总结的来。

   我个人认为求得高超的技击需要:

   一、掌握正确的方法

   二、练功从实战出发,按实战需求的手、眼、身法、步眼、意识、肌肉松紧、劲力发放等逐一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

   三、多实战,不断总结教训和经验,根据自己的习惯、特色提炼自己的绝活,以不变应万变 。

   此文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前辈高人指教。

3

点赞
5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