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内修门径之管见(上)

2009-11-29 08:14|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3705| 评论: 0

摘要:   太极拳可以说是用心灵感悟和肢体表达的生命哲学。其每一念每一招每一式,无一不是对天人关系的诠释,无一不是对生命本体的解读,无一不是对性命意义的内省。作为生命哲学,太极拳练的终极价值指向,决不是要把人 ...

   太极拳可以说是用心灵感悟和肢体表达的生命哲学。其每一念每一招每一式,无一不是对天人关系的诠释,无一不是对生命本体的解读,无一不是对性命意义的内省。作为生命哲学,太极拳练的终极价值指向,决不是要把人培养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一介武夫,而是要通过不间断的内修外练,实现人性的返归真,说到底是对人性回归的一种追求,是对完美仍的一种塑造。

  既然把太极拳视为生命哲学,就必须领略其内涵的博大精深,强健体魄、修炼心性、启迪智慧、涵养道德,贯穿和涵盖了人作为生命体的价值真谛和本质意义。所以说太极拳对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不愧是“天赐恩物”。其形于身为功,会于心为法,传于人为教。可以断言,在全面加强国民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必将有利于全社会道德素质的提升,甚至会出现一种“大化”、“大和”、“大志”的良好局面。为此,完美应该由衷感谢致力于太极拳研创和弘扬的先哲们,他们早就在有意无意间,为我们勾画了一副和谐社会的图景。

  笔者有幸追随各位老师和诸位方家,通过身体之、心会之、觉悟之,研习太极拳数十年,对太极拳的博大精深逐步有所领会。目前,我们基本共识于再同一层面把太极拳横向划分为太极拳功夫、太极健身运动与太极体育竞技三大体系,同时笔者以为,亦因在不同层面对太极拳进行纵向划分,即把太极拳划分为拳术、拳道、人道三个维度,这种划分是对太极拳在认识上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拳术是其初级阶段,主要是手指、眼、身法、步及相关套路、招数、劲别、实战技法等,此属“武功”范畴。拳道是其高级阶段,主要是指心性修炼,也就是所谓“内功”。人道是其终极阶段,主要是指道德修养和生命体悟。拳术一经上升为拳道,便达到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的境界:而拳道一经上升为人道,便达到神明至善、仁者无敌、不战而胜的境界。

  换言之,太极拳作为一种生命哲学,有其形而上与形而下的部分,其由形而上3形而下的外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道生之(形而上),即太极拳系依据太极阴阳之理而创生,取法乎自然之道,正如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德载之,即道德是太极拳术的根本承载,德有多高,艺有多高,德艺双修而德在艺先,“其运动之功,既与圣人同体,又与天地合德”(陈鑫语);性成之,即太极拳成就于人之品性,品性不完备,就会受到局限而难以臻于化境;心主之,即太极拳的习练应心法为主,“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杨式传抄《人身太极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导之,即太极拳习练应在意念的引导之下,对自身进行内省反观,“刻意留意,放有所得”。亦即李亦所谓“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贯之,即在习练过程中,把握气与力的相辅相成,以意运气、以气催力,做到“气遍身躯不稍滞”,从而将体力变成“气力”,将“蛮力”变成功力.将外力变成内力;身形之,即通过合理的形体动作对太极拳进行练习和体悟。

  在这七个环节中,“道生之”属于形而上范畴.“身形之”属于形而下范畴。由“道生之”到“身形之”。完成了太极拳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外化过程.其间主要经历了载之、性成之、心主之、意导之、气贯之这五个环节。笔者认为,这五个环节是太极拳内功修炼的五个方面,若想完成太极拳术、拳道乃至人道嬗变。则必须在这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养气。“世间物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有.凡象,皆气也”。陈式太极大师陈长兴认为“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武式太极祖师武禹襄曾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习拳践道,必须善于“养气”,善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做到“直养而无害”。孟子强调“养吾浩然之气”。所谓养气,第一要养虚静之气。“静为躁君,重为轻根”,气静神虚方是定心应变的最佳状态,才能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第二要养平和之气。“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只有和,才有合,只有和,整个人体的太极系统才是开放的。胸中一团和气。才能与人为善.师法万物,身心内外和谐;第三要养浑圆(混元)之气。阴阳相生,气力相济,是为浑圆。内无浑圆之气.则外无浑圆之力。有了浑圆之气,太极劲道才会绵绵不绝。如循环之无端。以气运身,当一以贯之,才能通、透、圆、满、纯、厚,通则不滞,透则不拘,圆则不僵,满则不遗,纯则不浊,厚则不浮,起承转合.不积不泄。

  二、守意。“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杨氏传抄《太极体用解》)。太极是天人之学,修炼者须存天

  人合一之念.取抱元守一之法。久而久之,自可至知守合一,意形两忘之境。意守丹田,无旁鹜、无杂虑、无妄念.意念不行不止,气力无尽无休,由有守有为而至无守无为。第一要守柔。“知常日明,守柔日强”。王宗岳在《太极拳经歌诀》中说:“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持守柔弱之道,方能由柔而刚,由刚而韧,实现阴柔与阳刚的合二为一.把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第二要守拙。“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善于守拙,才能返璞归真.稳健扎实.循序渐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守拙是人生的大智慧.也是习练各门艺术的大法则。第三要守中。“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习拳践道应把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