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642|回复: 0

美国小伙对太极拳的情有独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6 09: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经说,一花一世界。花开花落,都是世界的变迁。面朝黄土背朝天,村外浮云皆不见。陈家沟是一个很小的世界,但又是一个“很大”的村,这里是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家园。
  太极拳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前往陈家沟朝圣、圆梦。
  到了陈家沟,才知道太极拳名扬四海一点不假,这里的弟子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还有韩国人、日本人,更不乏欧美“老外”,他们像模像样地跟着“师父”学习……
  看到训练场上那些蓝眼睛高鼻梁,我有些惊诧,以往欧美注重的是“搏击”,对太极拳的认识远不如日韩那样深入,他们大多不相信这种“慢镜头”拳术在搏击中的作用。而今,他们却不远万里来到陈家沟学习太极拳。
  美国小伙基思在陈家沟国际太极院的训练场里显得格外扎眼:近一米九的身高、纤瘦的体形,他从不穿太极练功服,而是身着宽松的运动服,为了抵御陈家沟的寒冬,一顶黑色的毛线帽子遮住了他的满头金发。
  一次又一次从底特律机场起飞,而这一次基思飞得最远。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没有去大城市,而是到了河南温县的小村庄。去年5月开始,基思在陈家沟国际太极院住了下来,他认为只有到中国来才能学到太极拳的精髓。
  基思是一名律师,长时间的伏案工作让他落下了腰背疼痛的毛病。“底特律有不少太极拳组织,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他说,“前几次课上完之后全身肌肉都疼,但坚持练了之后,腰背疼的毛病竟然痊愈了。”越说越像“做广告”,基思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相信,太极拳的“气”能够消除压力,让心情变得更平静。
  虽然完全可以在美国自学练习,但基思还是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一定要到太极的发源地去学一学。”出发前,基思这样对自己说。
  “自己练如果动作不标准是很难察觉得到的,来陈家沟主要就是请师父校正动作。”沉默寡言的基思说起太极来满是激情,“太极拳看起来很绵软,但威力非常大,不可思议,与深不可测的中国文化很相似,我也想通过练拳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太极文化,基思还买了许多这方面的书来读,但因为文化不同,有些概念还是无法完全理解清楚,他也只有自己慢慢体会。
  在陈家沟学习了8个月后,对于陈氏太极拳基思有了自己的看法:太极拳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运动版本,融合了导引、吐纳、擒拿、武术、养生、中医等,是一部活生生的传统哲学,比如,太极拳最基本的要求是站稳脚跟,要我们做人脚踏实地;引而不发,手不过头,恰到好处,代表了中庸;一动全身动,一触即发,则代表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恬静自然,后发制人,则代表了谦逊……
  语言是基思来中国生活学习的一个障碍。但他在陈家沟却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他叫Keith,不是kiss哦!”大家总喜欢拿他的名字打趣,对此基思总是含蓄一笑。除了练功,他还会学着村民们蹲在门槛上晒太阳,和他们一起比画着聊天,短短几个月,基思已经学会了不少中文词汇,如今他和别人打招呼或是说话时不时会迸出几个中文,细听之下还带着河南口音,引来大家哈哈一笑。
  天冷了,西方的圣诞节到了,在陈家沟习练太极拳的“洋徒弟”们陆陆续续离开了,但基思却没有回家的打算,按照计划,他将在这里学习到2012年3月。“这里的人对我很好,我不觉得孤单,第一次来中国,还能看看如何过中国年的,很有意思。”
  在陈家沟,基思勤奋地学拳,努力地生活,将这里的一点一滴融入脑中。对他而言,来一次中国不容易,或许今后他不会再回来,而他能带走的是一身的拳法和心中的回忆。
  陈家沟练习太极拳者众多,但穿着拖鞋、戴着耳钉、偶尔吸旱烟的却极为少见,44岁的澳大利亚人安迪(Andy)就是这样一个少数派。
  和基思不同,安迪已经是陈家沟的常客了,2003年,安迪拜师于陈氏二十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自强,因此有了一个中文名“陈少象”,此后他每年或者每两年来一次,一呆就是四五个月。
  数年前遭遇一场车祸后,安迪便出了决定:到中国练习太极拳。这在澳大利亚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在公园里打太极,别人会投来好奇的眼光问你干什么。”车祸摔坏了腿,安迪认识到,学习太极更适合他当时的状况。
  未曾想,一次美丽的相遇铸就了一生的情结。本来只是打算来太极拳发源地学上一招半式,可自己身体的变化告诉他——必须留下。“太极拳并非一蹴而就,更需要长此以往的坚持,所以我觉得太极值得我用一生来追求,每次回到陈家沟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安迪不经意地用了“回到”这个词,显然他已将自己视为陈家沟的一分子。
  冬日的陈家沟格外寒冷,甚至连暖气都没有通到这个小村庄,安迪却不以为然,他时常头戴一顶深色小毡帽,脚穿一双深色凉拖鞋,嘴里叼着本地产的一种烟,蓝色的外套敞开着,与穿着厚厚棉袄、冻得瑟瑟发抖的村民形成鲜明对比。“练习太极拳不应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吗?”安迪认为,学习太极拳,就是为了让自己心情愉快,强身健体。
  无论冬夏,安迪都穿着他那双走起路来啪啪作响的凉拖到处溜达,即使是练功他也如此洒脱。除了学校,安迪还时常会到村内的陈氏祖祠习练太极拳,那里供奉着历代习练太极拳的高手,以感受那里的太极文化。
  坐落于山河之间、沃野之上的陈家沟之所以以“沟”名,是由于村中多沟,据说大大小小有十几条沟纵横交织,其中有三条天然大沟贯穿南北。从居住生活讲,村中多沟本是劣势,可陈家沟人似乎不这么看,他们说,“三条沟是三条轿杆儿,整座陈家沟就是一顶被永远抬起的轿子,是天生的福地、贵地。”
  化不利为有利,阴与阳相互转换的理论在陈家沟无处不在。
  三条沟依次被称作东沟、中沟、西沟。如今中沟、西沟铺成了柏油马路,唯有东沟还土头土脸地藏在村子里,不留意找寻,外人很难发现。
  东沟长逾千米,宽约三十米,深十来米,两岸及沟中阴森多树,底部一边是砖砌小径,一面是浅浅小溪,中有水塘若明镜,拱桥似弯月,沟之南端深处有一大一小青砖裹边、净土填面的圆坛分列两旁,为陈家沟人练拳的拳坛。清晨,走近了看,发现拳坛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安迪正在此习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
  虽然习练太极已有些年头,但安迪始终觉得太极难以言传,很多变化是深处的,人感觉到的是身体内部正在进行的变化。不过,“这些东西不容易发觉”。
  吸引安迪一来再来陈家沟的,除了太极,还有此处浓浓的人情。他喜欢吃村民们制作的大盘鸡、扯面、炒饼,还有1元钱两个的烧饼。在这里,安迪还学着老乡的样子尝试着吸旱烟袋,那是用一截手掌长的竹竿制作成的,一般会有两三个村民轮换着吸。习惯了这里一切的安迪并不介意,即使被呛得大声咳嗽,他仍然喜欢猛吸一口,说,“太有劲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