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871|回复: 0

太极拳著解(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9 18: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著解(一)开宗明义、身、心——陈 鑫
编者按:太极拳著解即太极规矩的阐释。陈鑫在《太极拳图画讲义》中将身、心、理、气、意、志、情、神称为“太极拳规矩”。本文是开宗明义的一段,指出要想形成心中所构之形(顺其自然的太极本然),必须照规矩举一反三、细心揣摩。身一节的要旨在身须合拍,心一节的要旨在操心与否。而两篇七言俚语也耐人寻味。
    人之一身,心为主,而宰乎肉。心者,谓之道心,即理新也。然理中能运动者,谓之气。其气即阴阳五行也。然气非理无以宰,而理非气无以行。故理与气不相离而相附。此太极无极者然也。
  天之生人,即以此理此气生于心。待其稍有知识,而理气在人心者浑然无迹象。然心之中或由内发,或由外感,而意思生也。当其未生,浑浑混混,一无所有。及其将生,其意微乎其微,而阴阳之理存乎其中。顺其自然之机(即心构行)仍在人心之中(即中庸所谓未发也)。及其将发,而心中所构之形呈之于外,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偏或正,全体身法无不俱备。
  当其未发构形之时,看其意象什么形,即以什么命名。亦随意拾取,初无成心。是时即形命名之谓著。而每著之中,五宫百骸顺其自然之势,而阴阳五行之气运乎其中。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跟。是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即太极拳之本然。
  如以每著之中,必指其何者为阳,何者为阴,何者为阳中之阴,何者为阴中之阳,此言太滞,言之不胜其言。即能言,亦不无遗漏。是在学者细心揣摩,日久自悟。前贤云: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举一反三在学之者。不可执泥,亦不可偏狃。   
七言俚语
  其一  
   捧捋挤捺需认真,引进落空任人侵;周身相随敌难近,四两化动八千斤。    
     
    其二
  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
  
身   
拳之一艺,虽是小道,然未尝不可即小以见大。故上场之时,不可视为儿戏。 而此身必以端正为本。身一端正,则作事无不端正矣。大体不可跛倚倒塌。况此艺全是以心运手,以手领肘,以肘领身。手虽领身,而身自有身之本位。论体则身领乎手;论耍手,则以手领身。虽有时歪斜,而歪斜之中自寓中正。不可拘泥。 能循规蹈矩,不妄生枝节,自然合拍。合拍则庶乎近矣。
心   
天地间,人为万物之灵。而心有为五官百骸之灵。故心为一身之主。心一动
而五官皆听命焉。官骸不循规蹈矩者,非官骸之过,实心之过也。
   孟子曰:出入无时,莫知其向者,惟心之谓。又: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鸹将至。可见人之有心,但视其操与不操耳。能操则心神内敛,故足重手恭,头直目肃,凡一切行为无不皆在个中;不操则心外驰,故视不见,听不闻,食亦不知其味,凡一切行为,无不皆在个外。况打拳一道,由来口授居多,著述甚少。盖由义理,则经史备载,子集流傅,不必再赘。
  但打拳之势,人皆不知皆由太极而发。其外面形迹,与里面之精意,往往视为拳势理路。是拳势理路是不能合到一处。是皆不知由理而发之于势故也。不知运势者,气也;而所以运势者,理也。其开合擒纵,无可加损,无可移易,动合自然。是皆天理之应然而然也。苟细揣摩,如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则由浅入深,不躐等而进,不中道而止 。以我之智力,穷道之旨归。壹志凝神,精进不已,层累曲折,胥致其极。虽高远难至之境,莫非眼前中庸之境?是在操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