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一十五式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名家李雅轩先生所传授,雅轩先生是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的得意弟子,全面系统地继承了澄甫先生的衣钵,在拳械、推手、散手等方面,技艺精绝,炉火纯青。
太极拳在前清咸丰时代,有些人称它为“神拳”,余以为这个名称很有道理。称神拳者,并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经之神,神气之神,一者是因在练功时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神用气;二者是在对手时,其动不是专靠肌肉的伸缩为主,而是以神经之动为主,其变化运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预测之处,故称之为“神拳”。
《杨氏太极拳法精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杨氏太极拳拳书。书中的第一部分是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是一代大师李雅轩先生一生练拳的经验总结,而且是李雅轩先生自己本人亲笔所写,我觉得精论非常宝贵,是练习杨氏太极拳的精髓。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这一部分,不但内容极为丰富,几乎囊括了太极拳的各个方面,而且包含许多其它拳书没有的内容,这其中既有李雅轩先生对纯正杨氏太极拳风格的继承和具体阐述,也有李雅轩先生对太极拳理论的发展。尤其可贵的是,精论不但具有很高的太极拳健身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练拳及练推手等具有很好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陈龙骧,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生于一九四八年月,现就职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集团)体协,工程师。
陈龙骧先生系一代太极拳宗师李雅轩先生之嫡系传人,八岁即追随其师学习太极拳艺,深得其师器重,得师衣钵之传并发扬光大。
九八三年,陈龙骧先生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一九八六年获全国武术比赛雄狮奖。现任中国国际太极拳年会副秘书长,国际太极拳年会拳师名师级别评定委员会委员,太极拳大师,中国武术八段,中国四川省武协委员,成都市武协常委,《中华武术大典》编委,新加坡李雅轩太极拳学院名誉院长,成都市李雅轩太极拳武术馆馆长,中国武术一级裁判。多年来在《武林》、《武魂》、《精武》、中国台湾《太极拳》、新加坡《武坛》等刊物上发表大量文章,其专著有《杨氏太极拳法精解》、《杨氏太极剑法精解》、《杨氏太极刀法精解》,“三才剑法精解》,《武当剑法精解》,《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架诠真》等,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太极拳名家研讨会,多次应邀赴国外讲学,在国内和海外都有好的影响和知名度。其事迹收八《中国武术名人辞典》、《中国民间武术家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女,汉族,九五一年十一月生,河北交河人。李敏弟系代太极拳宗师李雅轩先生之女,家学渊源,深得其父衣钵之传,多次代表成都市参加四川省武术比赛,获太极拳械冠军,九九六年在河南陈家沟获国际太极拳锦标赛太极剑冠军。现任中国武术七段,中国武术一级裁判,新加坡李雅轩太极拳学院名誉院长,成都市李雅轩太极拳武术馆副馆长,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太极拳名家研讨会,并多次和其夫陈龙骧赴国外讲学,并与其夫陈龙骧合著《杨氏太极拳法精解》、《杨氏太极剑法精解》、《杨氏太极刀法精解》、《三才剑法精解》、《武当剑法精解》等著作,其事迹收入《中华武术大典》。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
一、李雅轩先生太极拳随笔——练法之一
未从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稳静之后而出动,并要在动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的稳静分散了,这是需要注意的。
按人之身体,本有天然赋予的健康功能,所以未能人人健康者,是因未能锻炼身体,以培养这种天生的健康,而且被些事物的缠绕,将这些自然健康功能给摧毁了,所以不能人人身体健康,今要达到健康,就必须先将身心放松,静下脑筋来,以恢复身心的自然,恢复自然之后,也自然会有天生的健康功能,不能只是一味地操练身体的外形,也不能像和尚道士之只修炼内部静坐养神,必须动静参半,身心兼修、内外并练而后可。
太极拳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呼吸,气沉丹田等。这些规矩,每练时要想着这些,日久才能起到健康身体和疗养疾病的作用。假如练时动作散慢,气意上浮,那就对身体无甚补益,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做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地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如是用硬力将气意压下去,那就会弄得周身不舒服,甚至身体生疾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者应当多加注意。此外,尚须平时注意精神上的修养,以作功夫的辅助则更好。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儿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每见练者,不知本此意思用功,浑身扭扭捏捏,零零断断,浮浮漂漂的局部乱动,以为这是太极拳。这是大错,以致长时间练不出一点太极拳味来,未免可惜。
练拳时当细细体会,找它的要领。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有两臂有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倒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如再有名师指点,对太极拳的道理也就会一点一点地领悟,身上的灵觉也将会慢慢地充实,如此则不但在修身方面有显著的功效,在应用方面也会有巧妙的动作,这全是由于在松软的基础上着手练功练出来的。如果只是散漫飘浮的练法是不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