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太极拳缘 - 梁志威(香港) 我 1975年 在香港出生,12岁移居到澳洲 墨尔本。 因为喜欢武术的关系,在当地唐人街练过洪拳和舞狮。 之後又接触到其他武术如八卦掌,螳螂拳,日本合气道,等等。 有次一位中学同学给我看了一本日本漫画"拳儿"。 这本漫画介绍了很多不同的中外武术。 主角是一名习练八极拳的男孩,而歹角是一个洪拳高手。 不过,我反而被书中其中一位闲角的陈式太极拳所吸引。 书中介绍的陈式太极拳 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实战性明显,与我当时心目中大松大柔的太极拳很不同。 当年的互联网资讯没有现在方便,我对陈式太极拳的认知就限於那本漫画。 直到应该是我的十八岁那年(1993年),我回到香港放暑假,认识到我的第一位陈式太极拳老师 - 王炳光 老师。 在那年短暂的假期中,我跟 那时,我认识了一位爱好陈式太极拳的外国人(叫亚龙, 碰巧也是澳洲来的)。 他知道我也热爱陈式太极拳,就建议我去国内拜会名师学艺。 这是我从未想过的,就好像你很喜欢唱歌,你很喜欢张学友。 你会去买他的唱片,你会去听他的演唱会。 但你做梦也不会想到跟张学友学唱歌。 亚龙给我一堆名片,全都是国内有名的太极拳师。 我才想:这个梦可能成真的。 在这许多太极拳老师当中,我很认真的思前想後之後,我立定主意去拜会 张东武 老师。 除了我曾看过 从1993年开始计算,我已经接触陈式太极拳十七年了。 这多年来,我有幸多次跟随 太极者,阴阳也。 太极拳是一门刚柔并济的武学。 不过在一般人心目中,都比较只主意到其"以柔制刚"的特点,而忽略到其"以刚制柔"的特点。 陈氏 十四世 太极宗师 陈长兴 在他的<<太极拳十大要论>>说:"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 当面对一个身型力量都比你强的对手的时候,我们应当以"以柔制刚"的战术. "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来应付对手。 不过相反,如果对手的身型力量速度都比你弱, 打法就应该"以刚制柔","先发制人,采取主动"。 2010年8月,我又会再次到郑州跟随
梁志威 简介: 澳洲墨尔本大学 电子工程系及电脑系学士 香港大学 电脑系硕士 认可资讯科技审计师 中国武术协会 中国武术段位制 五段 中国河南 陈正雷 陈家沟太极拳馆 认可教练 香港武术联会 注册教练 香港教练培训委员会 认可教练 毅光太极拳社 副会长 香港陈式太极拳协会 理事 现於香港推广 陈正雷大师 系统的 陈式太极拳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