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太极拳师 太极名家 查看内容

成长的乐趣

2010-7-9 10:20|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907| 评论: 1

                                                      枕石听涛

     

    今天,我的生日,也是练陈式太极拳满7周岁了。

    因为腰部受伤,2001年跟公园一位老者学了几天的杨式,没能继续,一直到2003年的夏天跟方师傅练陈式太极。那时不懂太极,让我的膝盖疼了三个多月,别说上下楼梯艰难,就是上个洗手间也得扶着墙。当时真的很迷茫了,太极难道是这样的嘛?或许老天可怜我,又或许跟太极有些缘吧,旁边有位好心人告诉我:练拳时,膝盖不能过脚尖。后来王局、齐书记、汪局、童主任的加入,我终于也能跌跌撞撞的坚持下来。

   2006年中秋,我们迎来了太极的曙光。非常幸运的认识了唐局和邓林林老师,他们是卓绝当代的青年太极拳名家张东武老师的弟子,一招一式都非常到位,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练拳、推手,从不懈怠。在俩位老师耐心、没有保留、不计得失的教导下,明白了太极拳的最大特色是缠丝,大家从最基本的五种缠丝劲着手,加上棚、捋、挤、按,慢慢明白了首先要学会静、松、沉、柔、合等,原来太极是这样的啊!唐局告戒我们:一日不练三日空,三日不练一场空。在他的带动下,拳友们经历了三伏的考验,酷冬的磨练,我和拳友们把以前所学的都抛弃了。

      唐局的拳架舒展大方、刚柔相济,他和邓老师给我们讲的很规范,看似简单的金刚捣碓包含了很多的太极原理;每个动作的虚实之分;如何发劲等等。因为比较喜欢49式陈式太极剑,但独立的时间久了练的不得法,也练油了。唐老师很认真很仔细的帮我纠正每一个招式,刺、撩、点等,使得我又收获不少。唐局建议我应该抽时间去郑州张老师那好好培训,否则不会进步,不进则退嘛,因为他和邓老师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来辅导我们。

    邓老师曾获第四届国际焦作太极大赛85公斤推手亚军,他的拳架练的越来越有内涵,有张老师这位明师的指点,又有他的勤学苦练,想不质变都难。最近邓老师教大家推手,要想进步,推手是必须练的,于是我偶尔在周末跟黄局对练,邓老师在旁边很耐心的指导我们,又让我领悟了不少东西。只要有机会,唐局就会请张东武老师来亲临指导,每次张老师的到来,大家的拳术在原先的基础上又有新的长进。

   记得2007年的9月27日,张东武老师一大早就来到我们晨练的江边公园,领着大家练74式陈式老架,他的拳架那真是行云流水、出神入化。张老师教给我们十六字的练功心得,铭记在心:“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快,招式分明;慢,内劲不丢;轻,下盘扎实;沉,沉鱼落雁。”真让大家收获不小!特别是张老师带来练拳前的预热,也很让我受益。记得有本书中写道:练拳前的准备活动是不可少的,不光可以防止受伤,更主要是在练拳时对疏通周身经络起着关键的作用。每次开练前我一定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完成,时间一久,就有了点经验,对它做了些改动,从中慢慢体会胸腰折叠、开合腰胯、重心倒换等等。

   

   觉得自己跟太极还是有些缘的,一路走来,身边总有好老师,2009年的夏天遇到刘老师,他师从陈小旺大师,有20多年的拳龄,对太极颇有研究。他说我的拳架不错,但缺少内涵。只是他太忙,和小金断断续续跟着他练一月左右,他叮嘱我们:要学会慢打,内合外棚的劲一定要出来。说起来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恐怕一辈子也练不会啊!当初练太极主要是健身,我明白越到位,对身体越有益。因为这么多年来,我身上很多不好的因素逐渐没了,比如:受伤的腰好了,失眠消失了,手上的岛纹变浅了……而且近几年,酷热的夏天我也用不着空调和风扇,接下去的目标是争取冬天不用取暖器和电热毯。所以,我的拳不能再是空拳了!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我出生在荷花盛开的季节,喜爱红莲的娇艳似火、白莲的冰清玉洁,这似乎也造就了我的双重性格。现在我已经习惯一个人静静的揣摩、厘清、消化几位老师所教的,自己拳路有太多的毛病,所以得好好纠正。等有一天对自己的拳路都满意了,那就是我应该去郑州的时候了。也翻阅了很多关于太极的书籍,有些写的真好,对我的帮助很大,比如王宗岳前辈的一个“心”字、朱天才老师的“女性在生理期间最好不腹式呼吸”、李仲轩老人的“握剑时小指要虚构,小指紧张会伤目”……                                             

 

   很庆幸在东武太极研修群里也能遇到好老师。其实一本书不在厚薄,不在著书者名气大小,只要有一段文字或者一句说词让人受用,就是一本好书。同样,拳友的一个动作或一句话值得我借鉴,称之老师也不为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安达给我的陈小旺老师反练老架视频,这可是宝贝啊;家心的练法让俺领悟到什么是“沉肩坠肘”,他对合胯、重心转换的言论很有价值。俺这雀地龙,蚂蚁说缺少气势;阳光说劲散了,由于下盘力量不够,腰胯转动不到位,劲沉不下去……恩,真的好感谢他们,特别是阳光!

  从步履蹒跚的幼儿到学会走路,这7年不算漫长也不算短暂,但一路行来有彷徨、委屈、欢乐、还有太多的感激。回眸望去,细细品味,剩下的却只是乐趣和收获。现在才真正理解时下很流行的一种说法: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

                                                           2010年7月9日0:07写于新安江畔

4

点赞
4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