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城市白领的“良师益友” 今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太极拳,作为我们文明古国的信息符号之一,展现在世人眼前,那雍容大度、和谐自然的肢体语言,充分表现了一个民族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目前,在世界各个角落,经常从事太极拳运动的人群,就超过了一亿人,并呈现出从东方向西方传递,从中老年人群向青少年扩展的趋势。在城市,新兴中产阶层的白领一族,正将打太极变成一种时尚。在人们的观念中,太极拳也从老年人活动手足、治病疗养的的体操,还原成其本来的身份,并衍生出新的功能,在防病健身、自卫强身、娱乐交友、文化传承等诸方面,人们根据自身的喜好和需要,积极投身到太极运动中来。 三百年前,清代太极拳理论家王宗岳在其论文中写道:“祥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更显得重要。比如,城市白领普遍出现的“亚健康”状态,按畅销书籍《人体使用手册》作者吴清忠的看法,就好像是一台电脑出了问题,检查各个“硬件”都是正常的,问题是出在“软件”上。体极拳就是要解决人体“软件方面出现的问题。比如因用脑过度造成的神经衰弱,高压工作、饮食不良造成的失眠、便秘、”三高“等症状,太极拳通过舒缓柔和的身体运动,增强肠胃蠕动,进行内脏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打通“气血”,帮助排除体内“垃圾”,刺激肌肉和关节软组织合理运动,增强肌肉弹性,修体美容;另外,太极拳运动强调自然和谐,放松沉静,无一丝勉强,追求“天人合一”的大印象,通过心理暗示,“以一念代万念”,长期锻炼,能帮助去除紧张烦躁心理,平心止怒,进一步改善人的世界观,豁达留余,随遇而安。 虽然太极拳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农村,但此处古代曾是华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太极拳承载了太多的文化信息和传奇,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如果,作为精英的城市白领,能够从传承中华文化传统角度,身体力行,研究探讨,当是太极的大幸,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才不是一句空话。 如何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挤出时间“打太极”呢?首先,不妨带着尝试、接触的心态,报名参加一些短期的初级培训。一般在体育场所、公园等处都有“太极培训中心”、“太极馆”等培训场所,网上也能淘到方便的处所。寻找到一位“明师”,是关键的第一步;这个“明师”也许并非名师,但他必须是师出名门,不是半路“出家”的“假把式”。时间安排上,按每周2~3次 X 1小时安排,三个月内可较好的掌握一套传统老架套路。平时周末、假期,可积极参加与太极有关的联谊活动,多看、多学,结识同好。 再就是长期坚持的问题,如能正确锻炼,开始的几个月中,身心各方面的都会有较明显的良性反应,这时,学习的兴趣比较大。随着学练难度和强度的加深,身体也许会有一些耐受反应,这正是长功夫的正常反应,要克服困难,请“明师”指点迷津,充分休息,并不会影响日间正常的工作和学习。通过半年到一年的不间断练习,已能正确的运用太极的健身原理,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若有兴趣继续深造,3~5年可渐悟太极的堂奥。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