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太极拳师 当代拳师 查看内容

一套拳透现人生意义 ——访太极拳传承人赵建民

2022-1-27 11:02| 发布者: 太极网九七零三| 查看: 3138| 评论: 0

摘要: 赵建民,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高级拳师,国际高级教练,原甘肃省太极拳协会高级顾问。先后著有《腹式呼吸消除身体疲劳》《丹田鼓荡舞太极》《以意行功,是太极拳的精髓》等理论文章。

赵建民,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高级拳师,国际高级教练,原甘肃省太极拳协会高级顾问。先后著有《腹式呼吸消除身体疲劳》《丹田鼓荡舞太极》《以意行功,是太极拳的精髓》等理论文章。2014年参加甘肃省太极拳大赛,2015年参加澳门国际太极拳邀请赛获得二等奖,2018年参加三亚国际太极拳邀请赛获得一等奖。

  中华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朵奇葩,是历代拳师传承、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理论体系较为完整、普及人数较高、社会影响大的特点。源自影视作品,那些横刀跃马、飞檐走壁的精彩片段让人称绝,但是现实生活中,武术有没有如影视作品中那么神奇呢?然而一部分人对太极拳的理论体系、运动规律、健身养生效果等问题认识不一,近日,记者采访了传统太极拳传承人赵建民。

  采访之时恰逢大寒,精神矍铄的赵建民先向记者展示了一套强身健体的功夫。他说:“大寒节气,人体的阴阳消长代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又与立春相承接,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节里,大自然阴气极盛,阳气沉降到极点并准备生发,大寒节气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很多人在冬季容易手脚冰凉,简单的提脚后跟即可缓解,提脚跟的同时也需要踮起脚尖,这样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这组经络分布在大腿内侧,有助于人们在冬季抵御严寒。

  据赵建民介绍,他出生在习武之家,自小喜欢各项体育活动。1973年,他被推荐上了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虽然学的是美术,但是在校期间,他的功夫一点都没落下,依旧每天勤加练习。毕业后的赵建民到酒泉市工会做宣传工作,经常下乡跟当地的少数民族打交道。“那时喜欢跟他们摔跤,切磋不同民族之间的体育技艺。”赵建民回忆。

  1992年,赵建民被选拔到甘肃省总工会工作。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赵建民有机会去北京学习,在此期间他巧遇太极拳大师冯志强,因为本身就非常感兴趣,赵建民决定在他的培训班学习。他说:“此次学习对我很重要,就算是入了太极门了。”回兰州之后,赵建民又加入了甘肃省太极拳协会,在不断练习和提高中越来越喜欢太极拳,并结合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赵建民看来,太极拳以练为形,以养为本,练养结合,阴阳平衡,从而确保健身的效果。赵建民说:“太极拳是内家拳,故练法有重意气不重形之说,强调以心意为主导,气要畅达充沛,神要虚灵凝聚,体要松柔绵软,练拳姿势要沉舒,心意要宁静。心不静不能沉着,就不虚不灵,气也不能收敛入骨。”

  太极拳,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是以中国传统儒释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意即“太极”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那么,太极拳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呢?它跟太极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赵建民说,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被命名的。太极拳取的也是这个意思。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

  那么,在众多拳种中,太极拳为何受到赵建民的青睐呢?赵建民说:“太极拳可称之为‘哲拳’,它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上总结归纳出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浩然正气’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太极拳是按照传统文化对地球自然生态和天体运动的认知而创建的,认为人应该效法天地自然。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人可以感应到天地自然的运行,大宇宙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这个‘小宇宙’,而从人体自身到人类社会的变化都应当符合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人的最佳状态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即符合天地自然的运行原理,与天地合频,合而为一,即天人合一。”

  赵建民说,太极拳这种形神兼备、动静有度、养练结合的运动形式非常适合现代人。一方面,它符合中华民族内敛的性格;另一方面,它入门容易,演练易行,场所易选,并且不受季节气候及习练者年龄性别的限制太极拳给现代人以回归自然之感,具有放松身心、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因其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核心理念,可以成为学习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良好载体,通过肢体动作充分地表现出来。演练太极拳时,初级阶段讲求动作的连贯合理,中级阶段讲究一种连绵不断的劲力,高级阶段则注重心神意念的连贯,所谓藕断丝连,劲断意不断,断而复连、顿而后随。劲力阶段是太极拳中最重要的阶段,需要耗费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掌握,太极拳在演练时,要求首先进入“放松入定”的心理状态,把纷杂连绵的思绪发散开来,想无可想,从而进入似有似无的舒适、宁静的境界。

  作为太极拳传承人,赵建民收了数十个弟子,学生更是不计其数。他说:“我带学生打拳最重要的是‘知心法,明拳理’。打太极拳不能像静坐那样身体不动以意领气。太极拳有许多动作,要意随动作移动,从而带动血运行。做起式时,要按要求动作。手到定点时,则觉指关节发胀,这就是体内气血在流注。你做到了就是良好的开端,之后就要练到功法、拳法、用法相得益彰。”此外,赵建民还传承和改编了《太极九九内功养生》法,作为太极拳的普及者,做这套拳既增强脏腑活力,又得到筋骨皮锻炼,是很好的健身养生方法。他的这套拳受到业内及其广大拳友的欢迎,还被各大媒体广泛传播。

  除了太极拳拳师的身份,赵建民将自己的油画艺术也搞得风生水起,他办过油画个展,部分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这两个看似不同门类的技艺,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通过运气方能产生千钧的力量,从而打出的拳头方有力量;而绘画也强调内心情感的重要性。绘画作品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作者的感情基调,或悲伤或兴奋或愤怒,而中国武术亦是如此,并且两种技艺都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方能有所成就。我画油画更多的是体验情感过程。绘画是光影、结构、线条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有气韵和节奏,我认为它和武术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意在动前,不管是习练武术还是创作艺术,我都能从中得到认识的真谛。”赵建民说。

  时至今日,赵建民仍然每年外出拜访名师名家求得点拨,苦心揣摩和实践。他说:“我每日清晨都练太极拳,不敢一日有怠惰。当阳气在体内缠绕,心绪也随之起伏,生活就有了滋味。甜也罢苦也罢,人生的意义,就从这一套拳中透现出来。一套拳,更像是一刻独自的修行,一拳一脚感悟行云流水,拳起而知苍生万物,拳落而晓人世沉浮。一套拳,并不过多的在乎练拳的环境,而是那一份恬淡雅静的心情。一套拳,是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滋润,我要用一生来慢慢修炼。”

文: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华静

来源:兰州日报

5

点赞
4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微信平台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cntaijiwang),太极拳理论、视频、资讯每日免费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