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太极 无悔人生 她奔走于动静世界,出入无极而生,动静之机,秉持坚韧不拔,艰苦卓绝,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给人以前进的鼓舞与力量。 她是这个世界上难得耐寂寞于繁华,持淡然于浮世之人,和她在一起,你会在如此浮躁世间,感受到难得的宁静。 她是一个爱学习和深钻细研之人,学海无涯、永无止境是她的真实写照,和她在一起学拳、练剑你会感受到学习与进步的快乐。 她崇尚中庸之道,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温雅得体,宽容大方,凸显真诚 、善良、 热心 ,和她在一起没有交流的压力,没有信任的疑虑。 她的一副单车骑遍了城市乡村,成了一道风景;她的独特挽髻发型是这个世界上还余存着令人惊艳称赞的古典美;她有着典型北方人的聪慧、非凡气韵与美丽,由内而外散发,是太极让她享用一生风趣浪漫的丰富生活。 她,就是年已66岁,习练太极拳20余载,曾获地、市级太极拳、剑、棍等多项第一名,2020年第六届寻找最美太极人红棉杯网络大赛“最美太极人”获得者一一刘炳华。 (一)邂逅太极 立志终身 家住山东烟台莱阳的刘炳华,从小就爱好体育,尤其对田径运动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学校的体育骨干各项田径运动成绩非常优异。而对于太极拳,则是因一场邂逅而结下的太极缘。刘炳华告诉我,当初结识太极拳纯属偶然。20年前,一次无意间看到一位老者悠闲的打拳,一招一式,绕来绕去,舒展大方,柔中带刚,让人赏心悦目,后来才知道这是中国传统武术一一太极拳。至此,她就喜欢上了这项具有传统文化并富有哲理的太极拳,或许是一种缘份所至,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终身与太极相伴"的约定。 刘炳华对太极喜爱的程度远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为了这个约定,她几乎把大量时间都用在寻师访友、学拳练拳上了。采访中,刘炳华说:“我对太极拳很执着,也很着迷,几乎到了着魔的地步,这一切也多亏了老伴及孩子们的全力支持,成全了我的太极梦。”其实,她的老伴张明德也是太极拳爱好者,为了支持她练拳,自己承担了全部家务,为的是让她有更多时间做推广太极拳、传承太极文化的事。“去年,有段时间因脚受伤不能骑自行车时,老伴就当起专职司机,车接车送去看太极队学员们练拳,从没发牢骚,从无怨言,我有今天的成绩,他功不可没。”刘炳华如是说。 就这样,她全身心地一头扎进了太极拳的修习中,这一练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太极生活也让刘炳华创造了太极圈中一个又一个神话,她成了莱阳乃至烟台、青岛太极拳、剑、棍等多项比赛的第一名,成了家喻户晓的太极拳老师,也成了全国“最美太极人”和“中华太极拳传承人”。 现在想来,这似乎是她与太极注定一辈子的缘分,那种浅淡中的相守,没有张扬的幸福,亦没有幸福的张扬,只有淡淡的相守。就像与太极的相遇,没有抑扬,亦没有顿挫。故事平淡得犹如一眼清泉,轻轻地、静静地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看似不起波澜,偶有涟漪,但经过二十年春夏秋冬的交替,风霜雪雨的磨砺,寒冬酷暑的摔打,也成就了刘炳华与众不同的太极人生。 (二)坚持不懈 终会有成 “学会一套拳并不难,但练好一套拳,并不容易,非得下苦功夫不可。要坚持不懈的磨练、修正,才能够精益求精。而随着坚持的深入,练拳的好处才会一点一滴回馈给我们的身体和内心。"这是刘炳华二十年习练太极的内心感悟。 刘炳华认为,世界上有两个词,一个叫用心,一个叫执着。用心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坚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练拳也是一样,它不在多而在精,而在于是否用心练拳?是否有执着的精神去练拳?是否每天留一趟拳的时间?要知道,每打一遍就要有一遍的体会,每练一天就要有一天的收获。它不是简单的重复,不管从哪个方面讲,功夫就是一点点积累的。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1年刘炳华脚严重受伤,医生断定若恢复不好将无缘再练拳了。因为伤情她五年没去公园练拳,也不敢去看别人练拳,生怕自己动心控制不住。五年的伤痛折磨,没有磨灭她心中的太极梦想。反而,为了喜爱的太极,她不信这个邪,硬是与伤病较上了劲,一边养伤,一边坚持练功。待伤势逐渐好转后,她继续给自己加压,增大了训练量,每天坚持训练5个小时,风雨无阻,晴天就到室外练,阴雨天就在自家二楼练,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经过自己的逆天训练,终于又能打拳练剑了。 2018年3月27号骑自行车去公园练拳,回家路上因下大坡时自行车车把、链条断裂而摔倒,脚又一次受重伤,脚肿的穿不下鞋,但她还是咬着牙,吃着止痛消炎药,于29日去莱州把教练证书考了回来。 用她自己的话说,当时就是着魔了,只要生活中有太极拳,心里就踏实,一天不练拳就浑身不自在,总觉得少点什么,食不甘甜,寝不安席,坐立难安。“要练好太极拳就得有一种精神,贵在坚持、贵在常练、贵在自觉、贵在持久、贵在常思、贵在体悟、贵在不断提升自己。”这也是刘炳华经常与学员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言语中透着坚强与执着,确实让人打心眼里敬佩。 (三)拜师学艺 义务授拳 回顾二十年自己的学拳经历,刘炳华非常感恩三位太极师父。 2000年,由于身体状况欠佳,经人介绍认识了启蒙师父张承宗和张燕,经过师父的精心传授和反复指导,她的身体慢慢好转起来,从此便爱上了太极拳,开始了走上了习拳之路,这是她在太极路上迈出的第一步,由一般了解转变成了兴趣爱好。 2017年,一场弘扬传统文化的公益演出,于烈英师父一套陈氏56式太极拳和太极小棍的表演,让她有了拜师的冲动。刘炳华动情地说:我非常感恩于师父,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更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我也不会在太极路上越走越远。 谈到拜师经历,她说,当时,我忘了医生的嘱咐,忘了自己的脚伤的疼痛,停了一个月时间还是去拜于烈英为师,每天早晚吃止痛药跟于师父系统学拳。在于烈英师父的精心指导下,学练三个月竞赛套路,并在于师父带领下参加了青岛国际武术比赛,并荣获老年组24式和42式太极拳第一名。此后,我跟着于师父系统学习了太极拳各种竞赛套路以及太极剑、棍、扇和各种健身气功,于师父在我太极路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我从简单习拳向深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拓宽了我习练太极拳的思路及层次。在历年的比赛中屡次获得多项第一名。 2019年10月拜刘国明为师学习传统杨式115太极拳和五行循环拳,今年8月份真正成为刘国明的正式弟子,第八代传人,成为莱阳为数不多的传统太极拳习练者和传承人。刘国明师父传统拳架开合分明,柔韧有余,与众不同,能得到刘老师的指导,她深感幸运与自豪,师父的厚爱是用金钱买不来的缘分。她非常感谢学拳路上刘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她将继续刻苦磨炼自己,继续普及推广太极拳。 除了拜师学艺,平时,刘炳华很注重自己德行的养成,修德养心是她一生的追求。她常讲,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虚伪难静其心,功利难立其诚。学练太极拳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功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指导我们修炼太极拳的不二法门。艺无止境,修德养心为习武健身者的第一要旨,“学拳先学做人,拳品即人品。" “学拳先学做人”是她的座右铭。自2018年走上义务教拳之路后,如今,她的教拳足迹已遍及城市、乡村,2018年8月16日至2020年10月期间,先后成立了市区“鸿盛太极拳1队”和照旺庄镇四个乡镇太极队,这五个太极队也成了刘炳华推广太极拳的主阵地。 刘炳华家居弘盛现代城,她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引来了小区周围很多爱好太极的人。于是她将左邻右舍爱好太极拳的人召集在一起,将健身气功、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悉心讲解,耐心地指导,不厌其烦地演示纠正,太极拳学习班也从第一期办到第六期,学拳人数上百人。再后来,周边的社区、村庄街道的学员也纷纷来到刘炳华的队伍中,起早贪晚地练起了太极拳剑、棍、健身气功。学练太极拳的热潮,已成弘盛现代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9年春天,刘炳华受照旺庄镇西城阳村邀请,去教学太极、气功。每天往返五六十里的路,同样爱好太极的老公张明德,无怨无悔地每天驱车接送,虽苦虽累,其乐融融。一个月后,西城阳村的训练结束,引发了周围村的效仿,既强身健体,又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此项义举,何乐而不为?在村民们的邀请下,刘炳华一鼓作气在照旺庄镇举办了五期太极拳培训班,学员达200余人。 除此之外,她还在《岁月如歌》每周义务教拳3节课。刘炳华常告诫学员们,学拳是为自己的健康而练的,一定要天天坚持练习,方可受益。难怪与刘炳华老师学拳的学员们都说,只要与刘老师待在一起,总会被她高尚的德行熏染着,总有学不完的东西,感到很舒服。她用高尚的人格和娴熟的健身技艺吸引着众人,成了中老年人健身活动离不开的带头人、引路者,自然也成了大家追捧的“明星"与“偶像"。 “无私奉献,甘愿付出"是她授业传艺的真实再现。笔者曾问过刘炳华,凭你的拳术与获得的荣誉自己开拳馆不是很好吗?而刘炳华却说,我的兴趣在于愿与以健康为乐的人作伴,把自己的光与热传递给大家,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看似简单、朴素的话语,折现的确是一个人的胸襟与高贵的品质。 在物欲横流、鱼龙混杂的当下,能保持一颗纯洁的心灵难能可贵。当别人收徒挣钱时,刘炳华仍保持一颗初心,积极义务推广太极功夫,走义务教学之路。教学中,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也无论是接受能力强的,还是接收能力弱的,都一视同仁,不分亲疏厚薄。一招一式反复讲解、示范,直至学会掌握为止。年复一年,不厌其烦,乐此不疲,仿佛她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据不完全统计,刘炳华义务教学300余人,这些都是手把手、面对面教拳的。我想,这种境界只有深得太极精髓、深悟太极阴阳之理,只有善良纯朴、德行修养高尚的人才能做到,才会做到。 (四)传承太极 任重道远 说到这次领奖前后过程,至今刘炳华还激动不已。她告诉我说:今年两次参加全国网络比赛,都被专家评为一等奖,得了金牌,最终还获得了“最美太极人”荣誉称号,实属荣幸。当我问她获奖有啥收获,她很诚恳地说:“最初参加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本意是为了以赛促练,没想到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非常感谢大赛组委会,以及帮助过自己的拳友,未来也将更加的努力,担负起最美太极人应有的责任。”
![]() 谈及这次获奖感受时,她说道:登上领奖舞台,太极拳大师赵幼斌将最美太极人奖杯和证书递交到她手上那一刻时,心情很激动,用语言难以表达,深感这几年的刻苦磨练,终于得到太极拳大师们的认可,这个荣誉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今后更加刻苦努力将太极拳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广大,传承下去,为推广普及太极拳做出更多的贡献。 如今的刘炳华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为此,她在刻苦自我训练的同时,也不断再向太极圈中的老师们求教学习,以不断丰富自己,提高拳艺,以更好的履行太极拳的推广与传承太极文化的使命。今年8月份,她向王风英老师学习24式、36式太极刀;9月份,又开始跟陈乃光老师学习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这些都为她的太极生涯注入了新的养份。 记得美学家张世英曾说过:“人生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无疑,刘炳华就是这“四种境界"的探知者、实践者、收获者。一套拳,开始一个清新的早晨;一套拳,度过一个闲淡的黄昏。太极拳是一种身和心的双重修炼,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在生活中去体悟太极的阴阳之理。 写于此,笔者由衷祝愿刘炳华老师继续深入去体悟太极,让身体与灵魂做一次更好的融合,为传承太极再添辉煌! 荣誉经历 2017年参加青岛国际武术比赛,获24式、42式太极拳2项第一。 2018年参加烟台市武术比赛,获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2项第一。 2019年参加莱阳市武术比赛,获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46式太极棍3项金牌。 2019年参加烟台市武术比赛,获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46式太极棍3项金牌。 2019年考取中国武术段位制“四段”位。 2020年3月份参加了战‘’疫‘’居家太极拳网络公益大赛获杨式大极拳一等奖勋章及最佳人气奖。 2020年8月份参加寻找最美太极人第六届红棉杯网络比赛荣获杨式太极拳一等奖及最佳人气奖,并荣获“最美太极人”荣誉称号。 作者:陈乃光 王玉萍 责任编辑:太极网杨超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微信平台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cntaijiwang)粉丝50万!太极拳理论、视频、资讯每日免费看!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3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