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名家问答 查看内容

【大拳师·敢问敢答】陈有刚答拳友问 No.103(未删减版)

2017-1-24 11:40| 发布者: 柳随风| 查看: 9835| 评论: 0

摘要: 《大拳师·敢问敢答》以太极网官方微信“太极拳”为平台,由太极网定期邀请各流派太极名师名家、代表性传承人,坐镇栏目组,为平台40余万粉丝及全球太极拳爱好者解疑答惑。本期导师陈有刚。


《大拳师·敢问敢答》以太极网官方微信“太极拳”为平台,由太极网定期邀请各流派太极名师名家、代表性传承人,坐镇栏目组,为平台40余万粉丝及全球太极拳爱好者解疑答惑。周一至周三拳友提问整理,待名师名家答问整理,周日问答展示。


本期栏目组特别邀请到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总教练陈有刚为拳友答疑解惑。


导师简介






 陈有刚,温县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师承陈庆州。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裁判员、国家武术段位考评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主教练,太极网首席武术导师、大拳师百家讲堂主讲人,焦作市武术名师,大连理工大学太极拳总教练。现任温县有刚太极武校校长兼总教练。


1.铭伟 天下太极是一家,姹紫嫣红各不同。问有刚老师:一路拳里有没有孙禄堂大师所说的卐字手?

答:“卐”是孙式太极拳中独有的,来自于佛教的符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中没有“卐”字手,陈氏太极要求有瓦楞掌,立掌,横掌等掌指是不能弯曲的。


2.郝闪烁 陈氏太极拳推手的  小鬼推磨 怎么做?陈氏太极推手和杨氏太极推手有啥区别?

答:陈式太极推手“小鬼推磨”这个技术动作,从劲上来讲,它是八法当中的一个挒劲。怎么去做这个动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完成,在传统话步推手当中,也就是进一退_的四正推手,甲方用左身法去发挥乙方的时候:1,当乙方上右步的时候,甲方的左手螺旋牵引乙方的左手,向甲方的左前方牵引,2,甲方右手同时拍打乙方的左肩,3,甲方左腿击打或管制乙方的右腿,这个劲为合劲,右边和左边相同的方法进行,三者必须合为一体,掌握其方法,通过实战训练,会有明显收获的。陈式推手和杨式推手还是有区别的,但大至相同,从四正推手看,陈式推手的实战技法比较明显,杨式推手柔和,大多表在走化劲方面。


3.陈勇 有明家说,凡是用了肌肉力量的太极拳都不能称为太极拳,请问是这样吗?

答:练习太极拳要求松活自然,不丢不顶,就是说在练习拳架时不要用很大的疆劲和拙力,要舒展大方,放松身心,园活顺随,但是在练拳盘架子时“力”是存在的,这种“力”不是拙力,僵力,而是一种先天自然的一种力,推手也是如此。学练太极拳和推手是有阶段性的,对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对初学练者出现肌肉力量性和僵力拙力也是很正常的。


4.褚继辉:练武是为了健康长寿,练太极为什么寿命比不上练形意拳的?形意练的内五行,太极练吗?

答:形意拳练的是内五行,而太极拳是根据道家“黄庭”经及中医经络原理创造的一种内功拳,同样具有明显的健身效果。至于长寿,是多种因素的组合。如基因,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体质好坏等,这些都与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太极大师吴图南先生就长寿至一百多岁,应该说中华武术都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5.盛世太极 陈老师,在健身和实战两个方面来说,陈氏老架太极拳效果更好还是陈氏新架太极拳效果更好呢?

答:陈氏太极拳的老架和新架,同是一家拳,从拳架上来看,拳理,拳法是一致的,只是动作有部分不同,风格特点也有所不同。从实战上讲,无论老架和新架都有它的实战意义,说老架新架那个好,这样说有所不妥,我的认为都好,都是历代大师结合多家武术之精华传承于至今的,只要下功夫,掌握每个竞技动作的方法和含意,对每个竞技动作加以实战性的训练,练到功夫上身,大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无论老架还是新架不同的阶段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五十玫瑰:老师,请教我压腿时腿能抬的很高,也能劈叉,就是在打拳蹬脚时腿抬不高,是什么原因呢?谢谢!

答:由此可见你的腿部韧带拉的是可以的,那为什么在打拳时腿抬不高呢,这就要找出抬不高的原因在那,找出原因减少误区按正确方法和要求多练拳盘架子,多练练各种桩功等,增强腿部的力量和身体的平衡力,像套路中的左右蹬一跟子多练一练会有帮助的,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掌握其要点,腿自然可以蹬高的。


7.李炎城 老师好:我想问一下练习太极混元桩,是用顺腹式呼吸还是逆腹式呼吸为好,为什么?

答:这个问题要想完整的答复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文字,因时间的问题我就简单的说一下:要想、知道这个问题,首先知道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的正确练法,看情况您对顺腹式和逆腹式呼吸的练法是比较了解的,只是在练混元桩的时候所采取的那一种方法而已。练习太极的桩功很多,但方法大至相同,一搬情况下,对初续者要求要自然呼吸,通常为腹式呼吸,待有了一定的基础时再按照腹式或逆腹式的呼吸进行。各种桩功不外乎以下几个含意,混元也不例外,一是练习下肢(下盘)的功夫;二是练习大脑在各种环境,和各种场合很快进入一种“静”的境界,三是练习内气,就是通常所说的“丹田”之气。这些方法属养生,从练功方面建议采取逆腹式呼吸的方法进行,但不可强行,因为每个习练者的身体条件不同,所以采取的方法相同要求就不同了,要因人而易,量力而行。


8.真诚 老师您好:冬季打拳每天都岀好多汗,中医讲冬藏。请问老师出汗多对我们打拳人,身体有影响吗?

答:冬藏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养生方面,特别进入冬季后要注意养生之道,冬要进补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养生方法,根本原则是畏寒体质补阳,虚火体质滋阴,以达到到阴阳平衡身体强壮的最佳效果。对于练拳出汗多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练拳时出汗多属正常的,因练拳盘架子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自然要出汗的。二是在练拳时由于自已身体有一些病壮,这种出汗多的情况属体质虚弱的表现。总之通过运动是身体发热出汗也是排毒的一种有效方法。太好拳要求自然、因人而易,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按排运动量,不要过量,所以说冬天练拳出些是有好处的。注意练拳出汗之后要及时保暖就行了。


9.白朗的风 老师!你好!请问,若仅练熊经和站桩而不习练其它太极动作效果会怎样?

答:熊经是五禽戏上的一种,属养生气功。只练熊经和站桩,可以产生气感和健身,练习拳架是全面的,包罗万象,所以代替不了练拳。


10.王穗春 老师您好!请问什么是‘合'?怎么做才算达到了‘合'的要求?

答:合在“心意六合拳”里要求“六合”,是对整体动作与意念协调一致的一种要求,被称为“内三合”与“外三合”,在陈式太极拳里一般外展的动作叫“开”,内收的动作叫“合”,或者说逆缠为“开”,顺缠为“合”。做好合的动作,主要是全身放松,在意念统领下,整理动作内收,节节贯穿的达到丹田。


11.陈世新 自小喜欢武术,现有意向学习我们陈氏太极,不知从何着手,有说从老架一、二路学起,有说直接学56路的表演套路。请老师赐教,不胜感激!

答: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国标56式是陈式太极拳国家竞赛套路,不是56路。至于学习什么套路,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和练拳的目标而确定。如果想学好功夫,练好功夫,就从基础开始,先学老架一路或者新架一路,因老架一路为基础称之为功夫架,待有了一定基础时,再学习国家竞赛56势最为合适。


12.缘分 想学太极,要做些什么步骤,做哪些动作?

答:首先,要找正规的太极拳好老师,按老师的要求,一步步认真学练,由浅到深,一般先学习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比如:站桩和简单的一些步法训练,单双手的缠丝练习等。再学习太极拳的套路和竞赛推手比较好。


13.天涯孤旅 我教练教我们旋转膝盖练腿部缠丝,跟我在网上学的膝盖定位相冲突,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你的教练是具有太极拳教练员的资格,或是正宗太极拳传承的老师,应该按教练或者老师的要求去做。每一个习练者在练习动作或者某一个高难度动作时,由于身体不适应的原因,都会在开始的前几天有些不适的反应,只要掌握其正确方法,几天之后自然会好的。网上的一些练习方法可作为参考。


14.魏克兢 陈老师好!我们己经打了五年的陈氏太极拳的老架一路。每天练拳时也放音乐,为了跟不跟音乐节奏大家有争议,请陈老师给我们讲讲该不该跟音乐节奏打拳?

答:从练功的角度看,我们在练拳时不一定非要跟着音乐走,我觉得不放音乐比较好。因为练拳的快慢要根据自己功夫的不同阶段来确定。从练功上看不要局限于音乐的节奏,应根据自己的感觉去体悟内劲。但如果是参赛和表演,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那就必须跟着音乐的节奏走。


15.陈家华 陈老师我练24式右蹬脚右腿抬起时大腿内侧至膝盖处筋疼抬不起来是不是筋练坏了?我该如何是好?望指教!

如果经常疼,应该到医院检查看是否有受伤的可能。如果是初学蹬脚时腿疼,应该休息或者减轻一下运动的力度,总之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特别强调在练习套路和练功之前,要进行热身运动,使身体的各个关节部位达到充分的活动,掌握其姿势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练习,这样会好的。


16.谢冲 关于太极拳内劲运行路线,有说“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末梢”,强调蹬脚借助地面反弹力或地心引力;又有说“练拳要以丹田为核心,一切动作都要与丹田贯通,劲发于丹田,再回到丹田”。请问究竟该怎样理解?这矛盾吗?

答:太极拳的要求,刚柔相济、内外相间、周身一家。“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末梢”是在练拳时骨骼,肌肉的运动路线,特别是在练发劲和“刚”的劲力时。而“丹田气”是要调动周身协调动作的意念统领。只有丹田内转,才能是核心的内气去影响周身的动作,都是靠大脑的指挥,用意念去引领,四肢才会动,所以两者不但不是矛盾,而且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17.顺然 如何松裆胯,烦请大师讲详细具体做法和练法,不要讲书本文章中空洞的大话。

答:要做到松垮,一、首先要站桩,而且采用低架子的练习方法,使气沉于丹田,把下肢腿部的力量练出来,打好基础;二、站桩或打拳时,要保持上体中正,同时放松胯部的肌肉,下蹲使上肢始终与大腿保持一定的角度;三、体会坐凳子的感觉,如果坐凳子时胯部不放松,是坐不下的。如果你的年龄和体力能承受,先坐在凳子上,上体竖直,两手臂抬起抱球状,再把凳子抽掉。


18.胡建 陈氏太极拳老架独立步对膝盖的要求也是与脚跟垂直吗?

答:不一定,只要膝盖向前弯曲不超过脚尖就行。


19.王永亮 请问老师,站桩有的要求吸气鼓小肚,呼气收小肚,有的要求吸气收小肚,呼气鼓小肚,是哪个正确呢还是各有要求?多谢老师。

答:你说的吸气鼔小肚,叫顺腹式呼吸。吸气收小肚,叫逆腹式呼吸。在有的养生气功中,要求比较多。陈式太极拳要求站桩中,舌顶上腭,自然呼吸,空胸实腹,气一直沉在丹田中,不主张丹田部位有大的起伏。如果一定要结合呼吸的时候,还是逆腹式呼吸比较适应陈式太极拳,因为在陈式太极拳中,大部分是呼气下沉的。


20.甘为孺子牛 请问老师,如何做到丹田内转?

答:丹田内转是陈式太极拳的上等功夫。按照已练出丹田内转的太极拳师的要求,一步步盘架子,苦练太极功夫,直到真正的练出了气沉丹田,并且内外合一,才能感到丹田内转。丹田内转是“功到自然成”的功夫,而不是简单说个方法就有的。拳经云“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所以练拳时,不能刻意练丹田气。建议读一下我最近出版的《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训练方法》,作者之一的李栓有老师发表于《中华武术》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陈式太极拳的内气及练习方法》,其中系统的著述了陈式太极拳的意和气的关系及练习的方法,这篇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很受读者欢迎。


21.郭华 老师您好,我练拳时有时手发热,有时手发麻请问我练对没?谢谢!

答:我认为在练功时出现这种情况是对的,而且练得很好,因为练拳盘架子内气运到了指尖,才会手发热发麻的,看来你练的非常好,有了一定的功夫了,望继续努力。


22.陈勇 所有用了肌肉的力量都不叫太极拳,请问老师咋看?

答:这个结论似乎不太科学,如果一点肌肉力量都不用,恐怕只有植物人才能做到。人只要动,就有肌肉在发挥力量,人体的任何动作都会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任何太极拳有成的人,都有“培根”,腿部肌肉特别发达。所有迅猛发劲的瞬间,都会伴随着相关肌肉的爆发力,如果没有肌肉的力量,只怕腿也抬不起来。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主要是不用挫力,即不用整体肌肉同时绷紧的直线力。而太极拳主张“内劲”,主张“刚柔相济”“绵中裹铁”,这个“劲”“刚”“铁”其实就是肌肉的力量。不过这些肌肉的力量是在体内以“螺旋缠丝”的弧形运动,是以腰为轴节节贯穿的传递。因为是弧形运动,就要求不是单一肢体的凌断劲,就要求除了直接参与运动的肌肉外,其他肌肉全部放松。


23.陈勇 老师,想问下能说清楚的太极拳是太极拳吗?

答:是拳就有拳理拳法,如果说不清楚拳理拳法怎么叫拳呢?陈式太极拳陈照丕大师说“练理不练气,练气则滞,滞则不戾,练理,理直气壮”。所以,不论是想教好,学好,还是练好太极拳,必须要明理,要说的清楚。


24.刘淑妹 为什么脚练起来好酸?

答:这要看你的年龄、体质、姿势对错,最好找当地名师指导一下。


25.金刚 腹式呼吸和太极拳有怎样的联系?很多人讲内气,内气和实战又有怎样的联系?

答:陈式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当然也包括内脏放松,要求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不能“横气填胸”,所以要采用腹式呼吸。在练拳中,只有腹式呼吸才能达到此要求。至于内气和实战又有怎样的联系,建议你参考一下我刚刚出版的新书《陈式太极拳功夫架与竞技推手训练方法》,作者之一的李栓有老师发表于《中华武术》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陈式太极拳的内气及练习方法》。这篇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很受读者欢迎。


26.黄志彬 新手刚开始怎么去练太极?

答:找名师,按照老师的要求,先练基本套路,动作要规范,要到位,循序渐进,天天坚持,不能急于求成,半途而废。


27.赵胜 我平时打杨氏85式。偶尔也打打国标42式,打42式有几个发劲动作,如掩手肱捶,每打完这一套拳时,肚剂下方好像有块园饼子似的,不太好受,稍休息5到6分钟才能消失。打85式连打二遍也没有这个现家。我不知这是啥原因,挺困扰我,我应注意什么?请老师给我指点。现家应为现象。对不起。謝谢!

答:我自幼练陈式太极拳,对杨式太极拳不是很了解,陈式太极拳里有松柔的要求,但是没有软的要求,反而要求刚柔相济,掤劲不丢。


28.袭明居士 《张三丰承留》说:“虚灵能德明,理令气形具。”。88年在北戴河看河北台拍摄李经梧老先生的表演,一个摄影师现场以头相撞的场景,始信世上有太极。今回味老先生当时之神态,似乎有“阶及神明”之情态,觉得丹道的养气修心,才是内家拳术运动应明白的方向问题。“理令气形具”,才是通过钻研道之理,而得来的本真,也就是“神明之德”了。太极拳术属于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这些传统文化的普及,让太极修真明确方向,懂得获鱼兔而舍筌蹄的道理,或许对太极修真者的指导意义会更大些。不知这些想法妥当否?"

答:陈式太极拳始祖是依据道家的“黄庭”一卷,创始了太极拳,所以太极拳只对“黄庭”研究较深,进而有阴阳虚实,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理令气形具”应是练太极拳的内含,然而太极拳必然是拳,是依据“黄庭经”创立的一种具有健身,御敌双层作用的拳术,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门派。其中意义上讲,太极拳最初是以御敌为主而产生的。它来自于道家,又不等同于道家。就道家自身而言,练拳的可以是道,但道的不一定都会练拳。所以不能用纯“道家丹道的养气修心”要求太极拳,否则恐怕就失去了“拳”的实质。

栏目策划:太极网团队

责任编辑:太极网小杨

10

点赞
9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 点赞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微信平台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cntaijiwang)粉丝50万!太极拳理论、视频、资讯每日免费看!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太极旅游|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