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老楼在 2004/02/26 04:09pm 第 1 次编辑]
自03年1月15日起,习练自学所得陈式一路,每日不缀,至今400日余。今晚,照例在小区公园树下草坪,默默重复。 两遍过后,按无极桩要求小站片刻,开始了第三遍架子。 意兴所至,把站桩的身体感受带到了拳架中, 前所未有的缓慢均匀, 微感慵懒,却难掩自得洋洋, 就这么,等着体内的什么东西慢慢催动,欣赏着手臂缓缓舒展。 “掩手红锤”发不出,那就不发; “摆脚跌叉”伏不下,那就不伏; “二起脚”跃不起,也不跃啦。 后来,后来我有些不知身在何处了。 至此,我对陈式太极拳有了如下看法:
1。在表象上看,陈式是外家拳到内家拳的过渡状态; 所以,陈式的拳架和理论,是非常好的太极入门手段, 可以让初学者很容易最初的理解太极独特的运动哲学。 2。从内理看,陈式也可以理解为: 一个真正登临太极之巅的人,自由即兴的表现太极: 可阴可阳、忽阴忽阳、兴致所至的最高境界; ---------是真正太极人展现表演太极的好形式。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陈式绝对不是我走向太极通灵之镜的最佳途径; 那几个发劲、低伏和跳跃动作,会让我在太极路上至少多迷惑5年。 我不知道杨、吴、孙、武是什么样的,但是我知道了: “大松大柔”才能得真太极。 不要骂我,我只是说了我真实的体会。
老楼 04/02/25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