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1882|回复: 37

自学勤练陈式太极拳400日感悟-----老楼胡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5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楼在 2004/02/26 04:09pm 第 1 次编辑]

自03年1月15日起,习练自学所得陈式一路,每日不缀,至今400日余。

今晚,照例在小区公园树下草坪,默默重复。

两遍过后,按无极桩要求小站片刻,开始了第三遍架子。

意兴所至,把站桩的身体感受带到了拳架中,
前所未有的缓慢均匀,
微感慵懒,却难掩自得洋洋,
就这么,等着体内的什么东西慢慢催动,欣赏着手臂缓缓舒展。

“掩手红锤”发不出,那就不发;
“摆脚跌叉”伏不下,那就不伏;
“二起脚”跃不起,也不跃啦。

后来,后来我有些不知身在何处了。


至此,我对陈式太极拳有了如下看法:

1。在表象上看,陈式是外家拳到内家拳的过渡状态;
 所以,陈式的拳架和理论,是非常好的太极入门手段,
 可以让初学者很容易最初的理解太极独特的运动哲学。

2。从内理看,陈式也可以理解为:
  一个真正登临太极之巅的人,自由即兴的表现太极: 可阴可阳、忽阴忽阳、兴致所至的最高境界;  
  ---------是真正太极人展现表演太极的好形式。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陈式绝对不是我走向太极通灵之镜的最佳途径;
  那几个发劲、低伏和跳跃动作,会让我在太极路上至少多迷惑5年。
  我不知道杨、吴、孙、武是什么样的,但是我知道了:
 “大松大柔”才能得真太极。


不要骂我,我只是说了我真实的体会。

老楼
04/02/25晚

发表于 2004-2-25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陈式绝对不是我走向太极通灵之镜的最佳途径;
 那几个发劲、低伏和跳跃动作,会让我在太极路上至少多迷惑5年。

可能让你迷惑一辈子。你最好是什么也别学了。

发表于 2004-2-25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练太极就从来不发劲、不踢腿、不下势,那他就是练得再松再柔也不可能走到所谓的“太极通灵之境”
一种境界一种感受,一层功夫一种练法。楼兄,多想是对的,别钻牛角啊
发表于 2004-2-26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不顶,嘿,偶来顶!


偶把老楼的IQ从140顶到180!

发表于 2004-2-26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兄,恕小弟直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写好狂草,需从学握笔、描红模、临帖开始,不能说这些基本功耽误您领悟书法真谛5年。

“掩手红锤”发不出,那就不发;
“摆脚跌叉”伏不下,那就不伏;
“二起脚”跃不起,也不跃啦。
这样可以吗?当然可以了。但我认为不外两种可能可以,一种呢,是不追求太极拳的传统技击效果,无所谓,这样就不用发,也不用下,也不用跃了。另外一种呢,功夫已成,行走坐卧都出功夫了,可以随心所欲的打拳了,也可以不发了,象冯爷爷,他老人家随便比画比画,就有功夫了。但好象几天前冯爷爷的新武馆落成,冯爷爷亲自表演的时候,可能老人家高兴了吧,那可是吐气发声,震脚发力,虎虎生威的呀。

所以呢,楼兄练拳不发,不下,不跃当然可以,但说这样练使您多迷惑五年,嘿嘿,言过了。
有志研习传统武术的年轻人如果都这样的观点,传统武术真的就快失传了。
本人快言快语,还望海涵,海涵呀。
http://www.tai-ji.cn/tjwz/chenyu/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楼在 2004/02/26 06:34pm 第 1 次编辑]

伟航弟啊,兄弟间没什么不可以直言的,追求真理也没什么不可以直言。

其实,我抛出的问题是,哪一种练法更容易得到冯爷爷的功夫,哪一种练法更容易得到太极技击真理。

冯爷爷的表演是他现在结果,也正吻合了我感悟的第2点。

我想问的是,他这样的功夫境界是怎么达到的?从他的“浑元太极”理论中,我看到了他对大松大柔的一再强调,对发劲震脚的一再警戒。

你的书法比喻得很好,问题是,陈式究竟是书法中的正楷,还是狂草?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莫名其妙2004/02/26 07:51am 发表的内容:
可能让你迷惑一辈子。你最好是什么也别学了。

莫名其妙先生,我留心了您在论坛上的大部分帖子。大致的了解了您一些,您的年龄和练拳的年份,是我敬重您的理由。

本想说一些什么话,可是我咕咚吞下了,化为对您的微笑。

您是不是觉得我才莫名其妙啊,呵呵。

发表于 2004-2-26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兄坦诚,您所思考的问题,小弟也一直再思考。

冯爷爷的功夫是怎么得到的?恐怕是刻苦学习加缘分的结果。

我在一朋友家见过冯爷爷70年代末,80年代初表演的二路炮锤,那时候冯爷爷也年过半百了吧,那可是震脚发力的,看上去象一只老虎。 我得出的结论是:冯爷爷是先练出的功夫,后创编的浑圆心意太极拳,这个顺序应该没有什么争议的。

大松大柔与随心所欲练拳不矛盾,但大松大柔并不等于随心所欲。

我现在武汉,自己关在屋里练一路,是一个劲都不发的。练二路的时候也是柔着练的,不震脚(怕楼下的邻居找我来),可身体各个方面和部位的规矩是一点不敢偷懒的。而且我还一句没有讲,就是我们都遵师命专门拿某些单式子练爆发力的。没有爆发力,怎么打人呢?对方一砖头拍过来了,真拿神去接么?毕竟要有个身体做载体呀,那就要如黑火药溅到火星似的,也要象打闪认针似的,一下放倒对方。我看了下中国传统武术,包括中国跤,只要是武术,好象还没有不练爆发力的武术。好象冯爷爷的爆发力就特别好。

我想,要能够在实战中用上掩手宏锤这一下,就必须在平时有针对性练习,拆开了,一动一动单练呀。

另外,楼兄,我个人认为,真正的传统武术,是没有内外家之分的。
楼兄认为少林拳是外家拳吗?其实我读了孙禄堂先生的《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的文章,受益不少。内外就是个说法,好象当年陈发科先生被人称为是外家的,炮锤的,老先生也就一笑而过,不就个说法么。  
http://www.tai-ji.cn/tjwz/chenyu/

发表于 2004-2-26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僧自言自语道:“人 ?... ... ... ...妖 ?... ... ... ... ”

老楼自言自语道:“因 ?... ... ... ...果 ?... ... ... ... ”

拳论自言自语道:“极柔软 ?... ... ..然后极坚刚 ? .... ...”


发表于 2004-2-26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来参加打哑谜,

拳论云“明劲,暗劲,化劲”

“阳火?阴符?”

“外柔顺?内刚健?”

嘿嘿,悟空,咱们走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