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788|回复: 1

[转帖]父親、太極拳與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21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親、太極拳與我
潘元德

  自從我懂事起,就知道父親會打拳,至於是什麼拳法,在我幼小的心中是一點概念也沒有。當時見到父親練拳,只覺得姿勢優美,偶而發勁。我時常看著父親打拳,漸漸地知道這是太極拳。父親口中除了 「太極拳」外,常掛在嘴邊的另有三個字「陳老師」。我雖然不知道「陳老師」是誰,可是從父親的口氣與態度上看起來,「陳老師」一定是影響父親很大並且是父親很敬佩的一個人。

  後來我上了初中,父親正式教我練拳。才知道,我們練的原來是「陳家太極拳」,而「陳老師」就是父親當年在北平求學時拜的太極拳老師陳福生諱發科師公。

  父親一面教我練拳,一面講些太極拳方面的掌故。慢慢地,我知道太極拳有許多門派,而父親練的是陳式太極拳,包括了頭套十三勢老架與二套砲捶兩種拳套。從父親囗中我才明白陳式太極拳原流傳於河南溫縣陳家溝,數百年來代代相傳,很少傳授給外姓。自從一九三O年代陳發科師公到北平之後,陳式太極拳才在外地流傳開來。但是因為陳式太極拳是較為原始的拳種,注重纏絲勁與發勁的鍛鍊,技擊性很大,所以練習的人不多,練得好的更是鳳毛麟角。父親對這兩套拳也是非常珍惜,當時也只是教我一個人而已。大約半年之後,我學了頭套十三勢。對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來說,陳式太極拳的精妙那裡能夠瞭解,只是知道它的珍貴,而覺得非常幸運而已。

  當年,我每天早晨五點半就起身在院子中打拳,練到七點鐘去上學。自己也不知道拳架練得好壞。父親不時在旁指正錯誤的地方。慢慢地父親不太糾正我的拳架了,只是不斷地要我放鬆。過不了多久,父親又常常跟我練推手。我對推手的興趣很濃,可是對一個剛剛練拳不久的人來說,那裡能體會出太極拳柔化剛發的神妙之處,只是覺得一跟父親搭上手就有身不由己的感覺,當時又那裡知道這就是太極拳的獨有勁道「沾黏勁」呢 !

  父親看到我練得很勤,非常高興。記得有一次家中有親友來訪,還特地叫我演練了一趟十三勢。那時父親去探訪拳友也一定帶了我同去,可是他們談論拳理,我卻不能明白,有幾次竟然在旁邊睡著了。

  父親除了練拳之外,對太極拳的源流與理論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小時候總記得每到晚上父親就在桌上整理以前抄錄的資料。那些用毛筆書寫,厚厚的紙張,一頁頁都是父親辛苦心血的成果。後來,在一九五O年代父親出版了「太極拳內勁外功精義」,雖然是薄薄的一本書,可是書中沒有拳架,專討論太極拳動作要領與勁道的運用,卻是對練習太極拳的人士非常有益的一本書。

  父親練拳全是為了強身與興趣,所以很少跟外人正式交手。可是據父親提起,有一次在上海卻因為與黃包車夫發生爭執,對方見父親文弱,竟猛撲過來,父親舉臂一掤,這魯莽而孔武有力的大漢卻被震飛了出去。父親卻認為對方是一個不懂拳術的蠻夫,所以就很少談起這件事。父親說起當年在北平跟師公練拳前後共四年。每天早上到「河南會館」練拳,然後再去上課。每逢星期天假日,師兄弟們就在會館中包水餃與師公一同過一天,當然又要練一天拳了。據父親說當年練拳練到晚上要上床睡覺時,要用手把自己的腿搬上床。可見當時學拳的辛苦。陳師公後來對父親說 : 「作民!可以出手了。」這也是陳師公對父親拳術的讚許。

  我跟父親朝夕相處地練了四、五年,後來上了高中,一方面為了功課繁忙,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對中國國粹有了不以為然的感覺,漸漸地對練拳就鬆懈了下來。父親嘴上不說,心中一定感到非常難過。可是父親還是一有空就跟我推手,並不時與我談些太極拳方面的理論,我年紀大了也能瞭解其中的精義。但是對練拳卻一天天地懶怠了,後來上了大學竟乾脆不練了。現在回想起當年父親辛苦教我練拳,我竟使父親失望,真有說不出的慚愧。

  到後來我又開始練拳又是十幾年之後了。學校畢業之後在社會上做了幾年事,父親也退休了,我也漸漸地明瞭了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剛好那時劉德長師弟特地從高雄到台北來跟父親學拳,又介紹了一位蕭抒國師弟一同來學。我想起劉師弟遠道自南部來到台北,並且要在台北租屋,另找工作,而我卻近在咫尺,竟辜負了父親對我的期望,所以又重新加入了他們練拳的行列。

  就這樣,因為失去的又能再重新拾起,就更加珍惜這難得的機會,我練拳練得比以前更勤了。不久之後父親搬到新店,每個星期天就在附近的「宏光幼稚園」教我們練拳。當時除了前面提到的二位師弟外,還有管仲福師弟、吳光緒師弟與李書梅師妹等。我每個星期天一早就到新店去打拳,下午就在父親家中陪父親練推手。記得有一次因為有事沒有去,又沒有打電話告訴父親,事後蕭師弟跟我說父親那天一面教拳,一面一直注意從台北去的公路局班車,希望我能出現。我覺得非常內疚,自從這次以後,我再也沒有缺席過。有一次父親回到舊家,見到我練拳在地上留下的痕跡。很欣慰地稱讚我練拳的勤奮,我想到差一點放棄的練拳,如今又重拾拳藝,他老人家心中一定也感到高興得很吧 !

  我從十二歲開始接觸太極拳,到現在已四十年了。在這漫長的日子裡,除了我自一九七八年移民赴美之後,一直是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算算也有二十二年之久。 可是在這段日子中,我卻沒能好好把握,竟有十多年沒有練拳,現在想起來真是沒法彌補的損失。

  如今父親去世了,我再也沒有機會親聆教誨,以前跟父親學拳時的點點滴滴不時湧上心頭。想起父親一生為推展「陳式太極拳」而努力,現在見到台灣的「陳氏太極拳分會」一天天地茁壯起來,父親的心血並沒有白費,而我也只有繼續用功練拳,為推展「陳式太極拳」盡一份棉薄之力,以報答父親授拳之恩了。

发表于 2003-11-30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潘永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