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809|回复: 12

原来老架是新架,新架才是老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5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式太极拳的老架和新架 万文德
 

??
??
  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创造了太极拳之后,代有传人,不乏有功夫的拳师。但是在封建社会里,武术界的宗派观念很重,许多拳种均在家族中传递,不愿传给外姓直到陈氏十四代传人陈长兴,因为偶然的机会传与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才把太极拳传出陈氏本门。杨露禅学了太极拳,成了杨无敌,到北京王宫里教拳,又传给子孙,推广了太极拳,由此杨露禅名扬天下,他的师父陈长兴也成为陈氏门中最有名望的拳师。江湖上流传着形形色色关于杨露禅学拳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有的说杨露禅学拳是永年太和堂药店介绍的,三下陈家沟,前后十八年;有说是在陈德湖家当长工的,说他化装偷拳的,等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杨式太极拳来自陈长兴。

  据说和陈长兴同辈的十四代陈有本修改了拳架,世称新架,又叫小架。他的徒弟陈清萍教了武禹襄,武禹襄创造了武式大极拳,所以陈有本,陈清萍也颇有名气。所谓新架、老架就是指的这两种。陈家沟早先教的拳,多数是陈长兴的老架,到了陈发科时期,他是陈长兴的曾孙,十七代正宗传人,教的当然是陈长兴老架,1928年陈发科去北京去传艺,教的一路83式,就是陈长兴老架,没有听说他改了拳。他去世后60年代初,他的儿子,十八代宗师陈照奎到上海来教拳,我听他说,此拳为陈长兴老架83式。

  但是陈发科的孙子陈小旺,小时一直在陈家沟,没有跟他祖父学过拳,他在陈家沟跟堂伯陈照丕学的一路75式。却在1985年写了一本《世传陈式太极拳》就把这套陈家沟流行的75式作为陈氏世传老架。1972年陈照丕去世后,73年陈照奎到陈家沟去教一路83式,陈家沟的拳师,包括陈小旺在内,就把这套83式称做新架,以示他们原来的75式是老牌子正宗太极拳架。但《世传陈式太极拳》中的一路75式,提不出作为陈长兴老架的证据,所以是颇具争议的。陈家沟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地方是老的,但是现在的拳却不一定是老的,因为陈长兴的曾孙,十七代掌门人陈发科,1928的到北京去了,他在北京教的一路83式才是老架。我在1981年到陈家沟去时,从太极拳学校教务长陈伯先和几位老者口中,倒听见了几句真话,他们说,“老架(指75式)是新架、新架(指陈发科在1928年前在陈家沟教的一路83式)是老架!”


发表于 2006-8-6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派胡言.你和陈发科学过拳么?你好好看看洪均生写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转贴呀,我学的也是老架。
发表于 2006-8-8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以后你要多学习。这样得贴不要发了
发表于 2006-8-13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哼哼,我看这帖说得也是事实么!楼上的什么意思,挑明了说吧!
发表于 2006-8-16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转贴很对啊,首先大家可以公认陈发科是当时陈式的传人,其次陈发科早期在北京授拳的时候,就是83式啊,象冯志强、田秀臣、雷慕尼他们打的都是83,我想,发科大师虽然没有读过很多书,但也没有现在大师那么缺德,随心所欲的创造一个新的套路(老一辈拳师更加尊重传统),这一点可以印证。 陈家沟的拳差不多在文革的时候都要断了,后来也是请陈照奎、冯志强他们去传授,才能创造出四大天王的奇迹,这一点也是历史事实; 此外和陈长兴学拳的杨露缠,后来创造的杨式85式,也基本上和陈式83式相吻合,所以说,83式应该是最接近陈长兴(至少是陈发科大师)的拳!!!
发表于 2006-8-18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老架不老,新架不新。其实从四大金刚自己的书(比如陈正雷的书)来看,对老架和新架并没有什么褒贬之意,都是就事论事。只不过,对于二者的来历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罢了,说穿了,也就是对到底哪个是陈长兴的原始架子看法不同罢了。
发表于 2006-8-22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氏太极拳自陈王廷创拳以来,共有太极套路五路,炮捶一路以及长拳108式等。传至14世陈长兴,由博返约,只练习陈式一、二路,即现在的陈氏一、二路,被称为老架,亦叫大架。另外,与陈长兴同时人陈有本创造了新架,亦叫小架,动作小巧紧凑。现在西安多有习练者。其代表人物为19世纪的陈立清,著有《陈氏小架》一书。陈发科来北京以后,教的就是老架74式。其早期传人陈照丕(字继甫)、陈照旭、洪均生、杨易辰等皆习此。(陈照丕于1936年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一书即是老架74式)其后,陈发科前辈在多年教学实践和自身体认中,在74式基础上又增加了三个式子,即:三换掌、退步压肘、中盘。这三个式子在整趟架子中共重复出现两次。另外,新增加三个名称,披身锤后加背折靠,玉女穿梭前加双震脚,金钢倒锥后增加一个收式的名称。因此,在1963年出版的《陈氏太极拳》一书,一路就成了83式。其实,83式和74式原本就是一个套路,都是陈发科前辈所传。可以这样说,当今之世,凡练陈式老架者,大多是陈发科前辈所传授下来的套路。陈发科前辈是陈氏太极拳近代的集大成者,是今人的楷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2 22:16:1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24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太极芥末在2006-8-16 15:08:00的发言:
…… 此外和陈长兴学拳的杨露缠,后来创造的杨式85式,也基本上和陈式83式相吻合……
纠正一个明显错误:杨式85势是杨澄甫南下后在杨式传统的大架上简化的。
发表于 2006-8-28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也没什么多说的了“老架不老,新架不新”的确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