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799|回复: 7

[原创]冲令狐学拳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3 0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次来到这个论坛,写写心得体会,全当新人报道了。

冲令狐学拳札记



至今练习太极拳已经满7个年头了,回首这七年对太极拳的不懈追求,越发感觉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是博大精深。
回想这7年来学拳的不易、练拳的艰苦,内心就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体会整理出来。一来是让后进们少走弯路,二来也给自己一个小结,从此可以轻装前进。
在这些回忆里面,难免会涉及一些人和事情,也难免会有一些个人的观点和评价流露出来。因为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所以……


第一章 缘起 说我 返璞归真

在这一章里面我要以我的经历作为故事,讲几个通俗的道理。

故事1:怀疑精神 与 完美主义

我打小儿就开始接触体育了。小时候老爸带运动员训练,我就在一旁跟着比划,记得最喜欢的就是赖在海绵垫子上面和那些运动员嬉戏打闹。老爸一生严谨,对待专业更是勤于钻研,他很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从不搞涸泽而渔的事情。老爸在中学带运动队,他不喜欢从少体校挖成绩好的运动员,一来是不愿急功近利、二来他认为那些孩子已经被拔苗助长,今后运动成绩很难进一步提高。跟他训练的运动员,基本上都是老爸在新生报道时站在校门口自己挑来的。跟他训练的孩子普遍反应训练的不是很苦有时还很有乐趣,但是成绩却提高的比较快。举个简单的小例子,老爸训练中长跑,同样是长距离的素质训练,老爸会带着队员跑到几公里外去比赛爬山,一来训练内容和量都保证了,二来队员也会觉得很有趣。比起其它的教练,往往只会让学生围着400m的跑道在跑圈,好一点的会去跑公路。
上面说的也许有人认为是题外话,可是我已经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对于体育理论、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等知道的要比一般的人多一些。而且,我也继承了老爸的一些优点,就是喜欢自己独立的思考问题,凡是都会在脑子里面问一个为什么;为了做好一件事情,我会不计成本、不惜体力和脑力;在做一件习惯的事情时,我往往会再花些气力去思考,如何能够做的更好一点。有人也许会认为具有这些优点的人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了吧,答案是否定的,这些优点都是两面的,它们也给了我一些阻碍,我会在后面的叙述中提到的。

故事2:混口饭吃 与 小人之心

我虽然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一直没有接受所谓正规的体育训练。原因很简单,第一、我学习好;第二、老爸认为我不是吃这碗饭的材料、也不愿我也端这个饭碗。体育圈子里面的事情我知道不少,我也不想暴料,只说一句,我在评价中国足球之所以这么烂足协还这么无耻的时候说:“在中国,搞体育的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大家都不容易。”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不光在这个圈子,在很多圈子里面“混口饭吃”就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潜在规则。在这个规则下,你说你好、我说我好、大家都好,究竟谁好?谁都不好!所以我今天在这里说的,大家看了都不要相信。我说的仅仅是我说的,对你们来说就是一个故事,顶多做一个参考。想知道真相就自己去看,自己去试,自己去体会。花力气在网上吹嘘、党同伐异、粪青灌水没有任何意义。
打住,太水了不是吗?其实不水,我在说如何去鉴别——那就记住“混口饭吃”这句就行了。看到一个搞×××的,你就记得时刻用这个最最卑鄙的念头去衡量它,如果你用这种卑鄙的标准衡量了发现你错了,我想你就可以开始勉强接受它了。

故事3:持之以恒 与 品味孤独

虽然没有机会接受训练,我却一直喜欢自己“折磨”自己。我的锻炼生涯是始于初中,那时候身体素质不太好,蹲下站起来就要眼前发黑好一阵子。加上已经知道努力学习,每天学习的强度开始加强,我家人开始要求我我锻炼身体。
最初的训练很简单,就是跑步,我家距离最近的一个公园1.5公里,公园依山而建,所以还有百级台阶可以爬。我每天的训练量就是跑去,爬5趟台阶,再跑回来,就这样坚持了6年。到了高三上学期,学校搞冬测,我千米成绩三分零四,而且这个水平一直保持了6年直到我开始练习陈氏太极拳。我的体会就是人和人的素质的差异开始并不大,往后的区别往往就在于你是不是比他更能坚持。你每多坚持一点,你就比他多得到一点,长此以往,他就比你差很多了。
诚然跑步是很枯燥的,很多人耐不住寂寞而无法坚持。而在我看来寂寞本事就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体验。想做成一件事情,最需要的也许就是咬牙坚持的勇气和体会寂寞的恒心。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里,锐意进取的人、追求真理的人在耀眼光环笼罩之前,往往都像是无尽旷野中独自奔跑的勇士。

 

【下章预告】
第二章 洪传 大成 触类旁通

故事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3 1:49:41编辑过]
发表于 2006-3-23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样的.....

受教!

 楼主| 发表于 2006-3-24 0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启蒙 洪传 忐忑不安

工作以后在事业单位,比较轻闲,家人就安排我去常去的那个公园跟一位功夫不错的老师学太极拳。去了以后才知道,学的是洪传陈氏太极拳。

故事4: 松紧 与 合适的鞋子

我学洪传,第一步就是从一个月的站桩和云手开始的,老师说这是基本功。
开始什么都不知道,老师给讲了讲站桩的要领。我以前练过24拳、42剑,录像也看过陈斯坦的,知道虚领顶劲、中正等名词的大概含义,把站桩的姿势做的合乎老师的要求不是很难,加上也知道一点放松的意思就是尽量不要用力,老师给摆动作的时候就软绵绵的任他摆布,摆完以后就咬牙坚持,实在受不了了就偷偷的想办法在原来动作的基础上偷懒。就算这样,每次站桩全身都是湿透的,

两腿吃力、发僵、发抖。当时就怎么也不明白,这两腿怎么放松?明明在用力,肌肉在紧张,怎么松啊?
那时候有问题也不太敢问老师,不过老师对我的确很关照,站完桩都会叫过去和四五十岁的师兄一起听他讲拳,其实就是聊拳。听的久了就那么几句话,我自己当时也看不出所以然,就觉得师兄们也都不对,至少比起录像里面的都显得动作不是很协调、也不舒展大方。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要走圈,要放松裆劲、要下沓外碾、要五指抓地,纠正最多的错误就是尖裆、鞋面当鞋底。不过我看师兄们都是这样,脚在鞋子里面拧来拧去,我当时就纳闷,怎么他们都不买合适一点的鞋子呢?

故事5: 鸡蛋 与 翻手掌

一般站完了桩,老师聊完了拳,师兄们就不怎么练拳了。他他们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聚在一块儿,东拉西扯的侃大山。老师这时候就会把我单独叫过去,教我划云手。
首先是手形:指根合而指节稍开;然后是右手正圈:起式,正圈1,正圈2,正圈3,正圈4(归位);接着教手上的顺逆。我就跟着比划,开始很不协调、很别扭,老师说,要把圈画圆,我心想,哪里是圆,不就是一个大头冲自己的鸡蛋嘛!划云手我还是很认真的,当时老师要求架子不能低,所以感觉云手比划起来不是很难,我很快就在同学之中划的让老师比较满意了,我想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不是圆而是鸡蛋的缘故吧。
不过,我还是有很多疑惑的,正圈1-3都是逆缠,正圈4是顺缠,这个顺缠和逆缠的分界在什么地方?如何让二者无缝连接?我问老师,老师只是说在3的结束,手心对着心口的时候,身子微微下沉,同时翻手。至于其它的,老师不给我说,老师也不给师兄们说,我看他们的云手也是千人千面的,每次老师都给他们改,他们也都照着自己的练,只有我跟老师的最像了,老师喜欢给我讲拳,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吧。

故事6: 大卸八块 与 标准动作

终于开始学套路了,教套路老师只是告诉我们这个动作是正圈几接反圈几再接正圈几,而不必理会其中的动作细节,因为我云手划的好,学的很快。我开始崇拜洪先生了,这么复杂的动作,被老先生归纳成两个圈每个圈又分成4块,一共8块,排列组合,我当时猜测,这估计和八卦有关系吧?
不过很快苦恼又来了,我想让自己的拳更加精确一些,我想,太极拳应该有动作标准的吧,像这样随心所欲,虽然感觉很舒坦,不过心里难免不踏实。我去问老师,老师说,“多看、多听、多想、多练”,过一段又问同样的问题,老师说“练的对不对是我的问题,练不练才是你的问题呢。”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动作的标准就是老师,我只要和老师一样,应该就是标准动作了吧?

【下章预告】

第三章 进步 大成 洋洋自得

发表于 2006-3-31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请再续吧
发表于 2006-4-4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原创。
发表于 2006-4-7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样的,吃苦的精神值得学习啊
发表于 2006-4-7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样的,吃苦的精神值得学习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