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9257|回复: 12

老师的话语--说轻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8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师的话语--说轻重
那一天晚上我们几个学员围着老师在酒店房间里问拳理,老师教了一个
松胯的方法之后,亦示范了七寸靠,只见他随随便便的就把肩从膝下走
过去,看得我们惊奇不已。后来不知如何说起双摆莲的打法,老师也说
得很高兴,起身穿鞋子作示范,我们还以为老师慢慢示范,谁知腿一起,
双手一拍,‘卜’‘拍’两声,房间里竟然泛起声音的迥荡,虽然酒店
房间是关上门的,而且只得一百平方尺左右,但是能做出此种效果,真
的令人吃了一惊。当时老师并没有详细解释,这是第一次知道打拳有轻
重之分。
后来自己遍阅群书,找到的都只是手与足都说虚实,并没有,“手说轻
重,足说虚实”的论点。一直无法理解轻重的作用。许多年之后看到指
导手与打击手的文章,始明白轻重的作用。打拳时轻重分明。正是练习
引打同时。两手轻重互换,正是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阴阳互变的
拳理。若要通背劲打得好,手上轻重必须要分明。
“(手)上升为轻,(手)下沉为重”
“左(手)重则左(足)虚,右(手)重则右(足)杳”
这个正是轻重虚实的相互关系,亦是上下相随的关键。
也是自我检查拳架的规矩。
发表于 2005-9-22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头,讲的对头。
 楼主| 发表于 2006-3-6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说轻重虚实在拳式中的应用,试以掩手肱捶最后动作来说明。

左手 略向后向下向外走弧(是谓左重),故左腿虚。这时重心从左腿转
向右腿,重心在右。重心的转移是由转胯而来,左胯沉转,由左而右。

左手领,肘随,肩沉,胸腰亦随左转,身左转。胸腰力从左胯送去右肩,
这时右肩催,肘随,手发出。力从左手领,左腿蹬,而胯,腰,胸,肩,
肘,手,层层催动,一气呵成,中间亦无需运力,到点时,手一握,全身
力就此全发出去。

要点注意:
弹抖是全身力量快速集中一点发出,外面看来有如弹簧弹射而出,自己
不需要有意的抖一下。弹抖必须轻重虚实分明才显速度。

掩手肱捶的最后动作,应是以左手逆缠向下向后开始(以梢节领),左肘
随向后引,身自然左转,左转身之力因转胯而送去右边加大右拳之力。

若然左手逆缠动作加快,就会觉左肘向后顶一下,但这个动作不需有
意,外人看来好象左肘弹抖了一下,但其实只是左手逆缠催动左肘的
外象而已。若有意则滞,会把左边力停滞于此。

掩手肱捶不是左肘后顶并提起右拳打出,这样就会把拳势分割而不能
一气呵成。(手领肘随肩沉。是梢节领)

动作熟练以后可以练细致一点,譬如,左手领是左手大指领起,余指
次第跟上等。右手握拳是腕推指根等。

练时要分清轻重虚实,要一动全动无阻滞。那处没有做到,那处仍有
不清楚的地方。

拳式应用:
当敌拳向我左边打过来,我左手逆缠向下向后接来手,是谓引进。如
左腿为实腿,则引进之法必因下盘不能动而有所限制。只有当左腿虚
下来,左手可不受限制而轻松引敌深入。而且向下引进敌手,敌不容
易起脚踢我。

左手逆缠快,因为要训练动急则急应,这个打法符合抟击的需要,左手
一触对手,右拳几乎同时打上,正是左引右击之法。若能拿著敌手引进,
则敌人前仆之力,刚好撞上我右拳打上,正是事半功倍。也是太极拳打
得狠的地方。

思考题:
为什么要重心转移?
如何在此动作中做到螺旋缠绕?其中有几多个螺旋弧线?

发表于 2006-3-7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支持一下。

另外,掩手肱捶还要主意:1、前手打出,后手指要抓带一下,如此前后通背劲才能整合。所谓前手打人,后手用力。2、后脚蹬劲要饱满,以后胯臀部,用手模之是贴实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7 22:30:0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aa先生支持。我能拿起心来写此贴。皆因看

见先生写的贴子有水准。路子虽不尽相同,但

是非常接近,因此写点东西来凑兴一下。

aa先生支持。我能拿起心来写此贴。皆因看

见先生写的贴子有水准。路子虽不尽相同,但

是非常接近,因此写点东西来凑兴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0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要点

两手走的路线
左手从鼻下向右经胸前中线至左肋下。
这弧线作用是把左边身防御起来。

右拳从右肋下经胸前中线从口中吐出来。
这弧线作用是把右边身防御起来,纵使右边有
敌拳来犯,也被右肘弹击。右拳向从口中吐出
来是中线发拳。个人认为拳是向前发,并不是
向横发。

另外两手在胸前相交时要相错而过,从而增加
弹抖,但注意左手力由重而轻。

这个动作也可练左手发拳,熟练以后无论敌拳
左来或右来也可应付。

身左转不是平转,要注意走立体弧线。

重心转换仍要胯走立体弧线。用时可一弹而过,
练时弧线愈大愈好,可缎练胯关节。

左蹬腿不要直蹬,仍要腿走顺缠,由足跟而膝而
胯,层层上推。右腿要由胯而膝而至足跟,有钉
入地下之意,右腿走逆缠。

发表于 2006-3-10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
 楼主| 发表于 2006-3-12 0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杏花雨。

从不知道杏花的样子,可有相片上传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6-3-12 0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点三

单是拳头发出的力量比较小,故此我们利用身

体的位移,把力送去拳,来加大拳的力量。因

此我们就要练习重心转换。

拳式熟练以后就要检验这一拳的力量。由力量

大小来判断拳式是否到位。

拳的力量大小,在乎是否做足要求。检验方法

可以是空拳打灭腊烛火,。初以距离一寸开始。

逐渐增加至六寸以上。若穿宽袖发拳,应可听

到袖风。

初时未能做到,多因身体部分绷紧,没有松开,

所以速度未够,须知道愈松,速度愈快。

弹抖最忌飘。所以发拳时最紧要身体松沉。拳

虽向上发,身体有下沉之感。右后腿的蹬力来

自右足跟逆缠入地的反作用力,并不是右足跟

后撑的作用力,因此感觉轻盈而不滞重。还可

连发。

最好左手都能做到。如此左右手皆可应敌。一

式已足可防身。

以上各篇所说已是一个大纲,未言细致的地方,

但应该足以作为一个研究的起点。个人认为拳

练得愈细腻,愈有味道,也是令人不断研究的

动力。希望大家继续研究,有所得益。

发表于 2006-3-15 0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拜读过枫叶先生心得,近见aa先生论拳,倍感惭愧.两位对梢节领劲感悟确实很有深度,不亚于门内弟子.杏花是老师门下小徒,对两位很是佩服.等几天贴一篇"8字圈''与朋友共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