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057|回复: 13

公转自转[求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0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球自转也对太阳公转.很明白.  用在人体的手,身,和脚是怎样的公转和自转呢?地球自转有个中点,对太阳公转也有个中点; 在人体上又要怎样解呢?

发表于 2005-9-11 0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腰转动时,手、脚随身体的转动而改变方位是为公转,在手、脚公转的时候,同时有顺、逆缠丝,是为自转
 楼主| 发表于 2005-9-11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求﹕是否是腰本身带动身的转,还是膝的上下带动腰转和身转?如腰是改变身和双手的方位,那双手的自转发动点是否来自大拇指或小指的领意?

发表于 2005-9-14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对身法和顺逆缠丝的理解,请问先生在练习的时候是把全身分割开来,一段一段地动吗?


所谓"一动无有不动",文字上说"起于踵,行于腰,形于手"看起来好像是三步,其实是一瞬间的过程,正如走路的时候,要"提脚,前迈,落脚"三步,但你在做的时候是不经思考的,练习的时候要在合于准则的前提下运动,是自然的、流畅的过程,至于说以哪里来带动全身转动,在下建议先弄清楚每一动作力点在哪里,弄清楚了就自然知道该由哪里带动了;


膝要保持不跪而且放松;


双手的自转是顺逆缠丝的基本问题,可以从诸家著作上查知,如无必要就不细说了;


最后在下建议一句话:“不要执着于文字相,很多东西都是在做到后再反过来印证,而并非来自于文字,想想,是先有拳,还是先有文字?”

发表于 2005-9-14 0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生说得好,怎样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又不乱动,是大有学问滴。

 楼主| 发表于 2005-9-14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点.


该一气呵成,脚到身到手到,


双手的自转是顺逆缠丝 - 顺逆转只知是手和前臂在沉肘松肩下的翻转;后臂和肩的动作便不大明是怎样配合转.至於缠是怎样来,怎样应用更是不知所谓. 请指教.


发表于 2005-9-15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书生快没货了,不过看来这个沙盆还是要纹下去啊


如果连缠的定义都没有搞清楚的话,更不用说应用了.说个例子:你的右手作逆缠(小指向手背领劲,拇指向手心合),当去到尽头的时候,要继续转过去要怎样做呢?除了手掌跟前臂之外,手肘也开始转动了,然后肩也向里合了,这时要保持棚劲怎么做呢?


对了,把腰松沉下来,向适当的方向转动,这时在腋下就会有一个空间,于是,逆缠就缠过去了(平时练拳要求腋下有一拳头距离也是为了保持棚劲).


如果这样做了以后还不明白缠的感觉的话,还可以说明的就是:从脚底产生"劲",然后"劲"通过环绕的方式,在身体体内和体外做螺旋的传递,最后从打击点(发力点)表现出来.


还是不明白的话.........建议去看看<太极拳图说>吧,看完了练,练后再看,在下相信始终会弄清楚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9-17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明白得多了、 照先生所述当手和前臂不能再缠转时, 肘便得用上,后便得用肩、甚至胸腰


请问此缠法是「练」法还是「用」法、「用」是从「练」来的; 但「练」不是「用」、因要缠上对方是不易的除非双方是有练习的默契、而旦缠上对方右手,对方左手是可救击的、要不便得即缠即攻;或此缠法是旨在练意练松?





发表于 2005-9-17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陈式无处不缠,无时不缠,以上只为说明某一部位在某一情况下应怎样缠,但并不限于何时缠,如何缠,应做到周身皆有缠,缠可以用来攻,也可以用来守,这需要在练的时候推敲,琢磨,慢慢寻找规律,至于练意,练松,在整套拳里,已经有这要求了


2.关于练与用的问题其实并不难说明,"练"是为了形成习惯,在"用"的时候不自觉地走化,反擒拿,而"用"是在验证"练"的正确性,为以后的练习提供更加正确,明朗的路线


3.关于左右攻防的问题,圆有上下左右之分吗?试想把一个圆反过来,难道它就不圆了吗?无论是自己控制对方,还是对方控制自己,其实都无所谓,关键是:A.要保持有自己的空间,不能瘪了,有空间才可以活动走化;B.要沉稳,在上身随敌而动的时候,要保持好自己的重心;C.千万不能作茧自缚,缠到了尽头,使自己转动不灵

 楼主| 发表于 2005-9-23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的指点. 是无处不缠, 无时不缠.


缠丝是有自动之意思; 抽丝有被抽拉之意. 请问两者可有分别?


"不能瘪了"是否每每看到陈式太极的所谓"扌朋"劲要有?这劲是不是因缠丝螺旋劲(意的不停作用)产生的?或是否是因身法的准确性(摆对后停下)而有的呢?


先生所指的圆是否也跟这缠劲有关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