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920|回复: 22

一位前辈的感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7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坛上很多拳友一直在争论所谓新架83(或86)式与所谓老架71(或74)式的关系问题,我就我从一位前辈那儿听到的一段话,就教各位方家。


  89年秋季的一天晚上,我们师兄弟在师傅家里练完拳后,坐在一起聊天,师兄问师傅:一路那个式子怎么有两个名称啊?师傅回答:前半个式子是一个名称,后半个式子又是一个名称,这个拳有人叫86式,有人又叫83式,无所谓,反正照奎老师教的时候就是这样。


  当时,在师傅家里串门的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先生气呼呼地说:啥老架新架,新架是老架,老架才是新架,你们的师傅有福气啊!这趟拳他是学全了,我老家是陈沟的,反倒没有学全。唉!过去,我们陈家老祖宗太保守了,在自己屋里教自己的孩子学86式,在本家族里教拳时就变成了只画圈的71式,村里不是本家族的,连71式也学不到。等到陈发科到北京教拳的时候,才正式公开教71式,北京那地方高手多,后来,徒弟在外面吃了几次亏,陈发科的思想也慢慢开化了,就一步一步把原来藏起来不传的好东西加了进去。等到照奎那时候,才公开传86式,可是早年从陈沟出来的在外地早就传开了,村里反倒是没有几个会练的了。说真的,老祖宗在这事上误人啊!老先生说着,把茶杯一放气哼哼地走了。


  师傅说:他学拳没少受苦,他的劲儿非常好,就是不带徒弟。


  后来听那位老先生又聊过一次:陈小旺跟着陈照奎办的班学会了86式,可也和别的徒弟一样是交了学费的,就因为这事,陈沟的本家族的很生气,说,自己的亲侄子的钱也收!不过,话说回来,都是因为穷啊!人家就是靠这本事养家糊口的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7 9:47: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5-8-7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有这种可能!可是没办法证实
发表于 2005-8-7 1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一天天过去,新老架之争越来越厉害。过去编故事充满矛盾,漏洞百出,难以让人信服,接受了一次次编故事失败的教训,现在故事越编越好,编的越来越圆,编的水平越来越高,佩服,佩服。。。


      你认为哪个好就练哪个,何必要说自己学得练得才是最好的?不管是新架是老架,都是陈拳,别人喜欢哪个就学练哪个,很多人是新架老架都练,这些人恰恰不参与新老架之争。天下没有最好,要想证明自己练的是最好的就去摆擂台,河南卫视目前就有现成的擂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7 13:08:0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8-7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楼上的观点.
发表于 2005-8-8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些偏激了,
发表于 2005-8-8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套用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只是人死不能复活,怎么证实呢?

我主张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不管新架还是老架或是什么×架,能出功夫就是好架!

只是现在没有理想的太极擂台,怎么办?所以骗子们还是有市场滴。直到散手比赛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话又说回来,对于一般人健身,什么架应该都可以了,广播体操也不赖啊

发表于 2005-8-8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以为:功夫最关键的是靠练,而练哪种拳谱要根据具体情况看是否合适自己,功夫是靠练出来的,就算会打新架,不能坚持功夫也上不了身。

不刻苦煅练,再好的架也出不了功夫。有人总担心师傅不教真功夫给自己,其实功夫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千百遍的练习才能提高的,当然明师的指点能使学生少走弯路!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那种仅靠一本密笈或套路就能成为高手的只能是武侠小说里胡编的虚构故事而矣!

发表于 2005-8-9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1963年出版的沈家桢,顾留馨编著的《陈氏太极拳》一书中的介绍


所谓老架一路是据陈长兴所传的一路套路(71or75))


新架一路是据陈发科所传的一路套路(83or86)


为了区别,长兴公所传为老架一路,发科公所传为新架一路.


我只是看书中介绍,以书上介绍以实而言。


说句题外话,其实无论老架还是新架,套路的安排是一样的,只是多几个动作少几个动作罢了


楼上的师友门说的好,只要真的下功夫,其实无论老架还是新架都是精华,只要我们务实的去下功夫练时一样出功夫的,我是这样想的,总归是老架新架都是陈氏拳不是。妄言了,说得不对的地方望师友们勿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9 9:50:13编辑过]
发表于 2005-8-9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上两位老师的意见。

发表于 2005-8-9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过分执着于"正宗",名也;有人过分执着于"套路名字",名也;有人过分执着于"师承",还是名也.由名所得为何?利也!

真东西不在"名利",而在乎"实效",对身体有利而传于世者,方为"真利"也,以其能益于身心,而后方有"真名",以其能流芳于世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