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使用道具 举报
哥哥和用功哦~
但是我觉得重心能不受阻碍的转换过去就OK了~形是其次~这不?我八字脚罗圈腿也在练吗?
嘿嘿~~别说小弟捣乱啊~~谢谢!!!
裆走后下弧是正确的,贵在不假思索的习惯.膝走平8时特别要注意幅度要小,从正面看大腿-膝-小腿几乎成直线(不跪膝,不撇膝),立木支千斤的道理.
一时高兴竟然忘记了,我看的是陈正雷老师的光盘,还有,我终于明白,所谓裆走下弧(按照自己理解做后发现,所谓裆走下弧实际确实为“后下弧”,看来“太极行者”说的有道理,因为左腿弯曲不动,右腿弯曲,裆径肯定是向后下方划弧)、还是膝盖的8字都只是为了步伐稳定,因为这样转换无论何时总会有一条腿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大概就是虚实中的实,这条起主要支撑的实腿保持弯曲角度不变,保证了身体的稳定。
如果再详细地观察,我们会发现从转换开始速度是想快也快不起来的,随着裆径下降开始不由自主地加速度(由于地心吸引力),而一旦虚实转换后,随着裆径上升是减速度的,与转换前相比,正好是一个对称的过程,所以决大多数的转换时间内,身体是稳定的,真正的转换是一闪而过的(在锅底时),几乎不会产生因转换出现的站立不稳的情况。
说了许多,想起刚开始照光盘练习时,真是可笑,照镜子找裆径,划弧,又摆膝盖,划8字,想来古人创造太极是为了打仗,你死我活呀!怎么会有时间摆这些花样,不过就是为了步伐稳定不摔倒罢了,这本是一个人的本能,试想,在一个漆黑,满地是乱砖的屋子里,一个人会怎样横向走路?他会很小心地将重心放到一条腿上,再伸出另一条腿,用脚后跟产地划出,几乎毫无疑问他不会立即将重心转过去,这样当发现前面无法站立时还能抽回来,如果感到可以,他会小心地将重心转移,这时它的裆径肯定是走后下弧,而膝盖也在难以察觉地划8字。
太极行者说的化劲太深,作为初学者,我无法体会,见性的话我有同感,绿岛说的“从正面看大腿-膝-小腿几乎成直线(不跪膝,不撇膝)”是什么意识,没懂,能否闻其祥?
看来自学确实很吃力,很想找个高手老师给我正一遍架子,哪怕只正一个金钢捣堆也行啊!
小生有一浅见,所谓意者,一念也,它是个虚虚灵灵的东西,你关照的太紧就成纂捏之雀,易窒.
关照太松,如脱掌之雀,易散.若即若离者,谓之时时关照,其实虚实的体会是在有和没有之间.
知道什么是圆裆松胯也就是了,不见得每招必须照做,
每个人的生理特征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生理上的盲区,不见得谁都能做到出拳可观.
科学的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在斧正了动作后还要讲究个意,到了,轻轻的领了过来,就有了.
如我在冯老的VCD中见过一个推手示范,对手是两次同一动作搭手,出的方位力量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呢?我觉得是意之所至,随感而发.小生以为,不可把太极拳打成了太极操.
恩~行者哥哥说的对
我其实也就是就事而论,是告诉楼主没必要非要对着镜子弄清楚动作是否“标准”
呵呵~可能就是博先生说的练习程度不同而已。(呵呵,容我解释一下)
阿瑞:
从正面看不如说是顺大腿--膝--小腿方向从上往下看,就好理解了.这样下盘更稳,更能将裆内的大筋拉长.两腿之间过劲就更容易.迫使松胯落胯,如此长时间的苦练,化劲,发劲的深度是可以想象的.祝成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
豫ICP备05002751号-1
豫公网安备 4108250241088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