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查看: 5228|回复: 0

太极拳,是我一往情深的坚持——专访李体育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2 18: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太极名师李体育以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作为写照,说尽作为习武之人的刚烈与柔情。三十三年的太极生涯娓娓道来,尽是他情深不悔的痴迷爱恋。
   李体育作为惠州市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是陈式太极拳大架第十二代传人、陈式太极拳小架第十三代传人、中华太极拳杰出传承人。
千锤百炼 终成大器
   当初为了前往太极之乡温县陈家沟学拳,年仅12岁的李体育离乡背井,委身破败茅棚;饥寒交迫,手挖野菜充饥;生病感冒,单凭日晒疗愈。那时候就算只剩下一块钱,剩下一口气,我都要学太极!脏活累活我都愿意干,白天打工,晚上学武。我练拳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为了保持清醒,直接往眼睛抹清凉油提神!
   在孤身打拼的日子里,他甘之如饴的付出一切。幸好天道酬勤,不负少年过往,不负来者初心。李体育凭着过人的毅力,先后师承陈梦松、陈立清、陈永福及陈小旺,在逐梦太极的路上凌厉前行。
立足惠州 弘扬太极
   2001年,李体育在机缘巧合之下,应邀来到惠州传播传统陈式太极拳。他形容惠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他在这里建立了一生的事业,也收获了一世的爱情。
   因为不善经营,李体育的太极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更多的是跌跌碰碰的成长,东拼西凑的维持太极拳馆的日常运作。作为李体育的太极学员,钟利涓爱他,怜他,更被他的真诚感动,最终结为连理。在这段彼此鼓励的岁月里,两人双剑合璧,一文一武地传扬太极文化。
   十几年来,李体育春风化雨,让许多惠州人了解太极的博大精深。2018年,他将大力推动《太极文化传承校园》活动,通过在学校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性,修身养性,还能够领悟中华武术的深厚底蕴,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重义轻利 因材施教
   不得不说的是,李体育虽然作为太极名师, 却一直舍己为人,替清贫的学员送生活用品,甚至在自己捉襟见肘的日子里资助学生参加比赛。对于钱财我没有什么概念,有钱就缴学费,没钱也不强求。我就是喜欢太极,即使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愿意帮忙。但后来年迈的父亲来看我的时候,我才幡然醒悟,我不是一个人,我还要供养父母,照顾妻子。回忆过往,他的语气流露出不少感伤。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问富贵,不问功名,李体育只望独善其身时能潜心修行,达兼天下时能予世人带来平安健康。 无论条件多差,生活多困难,他都按照自己认定的人生观和道德标准处世为人。
结缘天下 桃李满门
   在教授学生方面,李体育也是匠心独运,终日倾囊相授。他的学生,小的有五岁,老的有七八十岁,上万名的门生遍及惠州的各行各业,还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为惠州人民赢得的荣誉。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太极拳对李体育而言,是一辈子无法磨灭的追求;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只是一种健康养生的运动方式。他不禁感叹,在传承的路上的确任重而道远。他说,未来的日子,我希望有一部以自己为原型的影片,记录我与太极拳之间不得不说的因缘际会,让更多的人爱上太极拳!
人物档案
   李体育,男,汉族,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现落户于广东惠州。国家武术七段,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陕西省武术协会委员,温县太极拳研究院副院长,惠州市惠城区武协副主席,惠州市惠城区拔尖人才, 惠城区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0610月创办惠州市中威太极馆,20126月发起成立惠州市太极拳研究会,为继承及弘扬太极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