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9024|回复: 14

关于对WMA赛事的一点个人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4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常子轩

自从今年中央电视台推出WMA这个栏目以来,受到了几十个国家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武术界的一大盛事。
WMA这个平台的构成是检验中国武术实战技能的一个课堂,也是展现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舞台,它能让多年压抑的国术放松下来,再重新的站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感谢WMA 的这个组织、这个平台、这个大胆的创举。WMA平台的出现即是中国武术现状的救星,它的出现能让繁杂的中国武术得以净化,它的出现使中国武术的精华得以提取,它的出现能使中国武学深入浅出,更能发扬光大。
真心感谢WMA全体成员。
WMA组织的构成是大胆的、是创新的,它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或许它今天的结果不令人满意。我想将来必会受世人的关注,WMA也势必会成为世界搏击领域中最璀璨的明珠。
WMA针对传统武术而构成,从表面上看很俗,其实很不易。因为它是一项新生事物。以前,人们神话了武术,看不到武术实战的真实情况,而现在,发达的信息和通信为人们能够面对面认识武术的庐山真面目,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自从开赛以来,或许我们自己也能感觉到第一轮的比赛不够成功,甚至在某些时候很尴尬,或者被人认为很丑陋。但在我这个普通的习武者看来,我仍然坚信WMA的做法是正确的。它的道路虽然是崎岖不平的,发展也是漫长的,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再思考,总结自身的不足,去找到问题的症结,使WMA这个传统武术的平台能够日臻完善。
本人认为,WMA这次不够成功不是规则的失败,也不是规定30招的失败,是运动员的失败。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武术的形成是在深厚的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特别是太极拳,被誉为东方武学明珠,它是中国易学的化身,是华夏文明的智慧,它是非常完美的,是科学的武术学说。它怎么会被某些规则束缚呢?它又怎么会被固定的招式束缚呢?规定的30招已经不少了,只要你能够掌握的好,功夫练到家,对中国武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要说30招了,3招之内亦可运乾坤。记得年少时期,我们学武术实战,师父为了让我们领悟拳中的内涵,就给我们约定3招,师兄弟之间便在这3招之内论高下,一样可以运用自如。
面对这次平台的检验,大伙觉得都很没面子,可最悲哀的是各自都没有去认清自己的不足,而是努力的给自己找很多客观的原因为自己辩白,埋怨对方,设法给自己找借口,然后自圆其说,这对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面对WMA武术职业联赛,我个人有几点粗浅看法,望同道斧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参赛队员专业素质不高
从影视的角度,从观众的角度,从武术爱好者的角度来欣赏WMA职业联赛,赛事非常职业,但队员不够专业,天南地北各路人马群聚WMA赛场,真有华山论剑、群雄会聚、一见高下的场面。当赛场开锣,一下子又让人觉得尴尬。做为观众都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按老百姓的话说,撂起来怕接不住,还有雷声大雨点小的说法,连身边的武术外行们都能看出来队员的技术太差,太不专业。可以说,非常缺乏中国传统武术的熏陶。在台上,他们没有相应的身法、步法、拳法和技术,心理素质也非常差,好像缺乏严格的武术训练,其实他们的上场根本不能代表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赛前有没有受到行家们的把关。所以,这个庞大的赛事让人有点不堪入目。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参赛队员在选拔标准上出现偏差
1、从赛场上运动员轮流的露面,好像个个都是超胖形的,如果超胖,可不是健康的表现,它意味着台上的已经是高手,高手都是超胖形。毫无疑问都是练太极练的,因为这个赛事与太极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以后还如何敢让群众习练太极拳呢?太极健身这个词语不可能不让人们砸舌。
2、为什么赛场上多是胖子呢?这个问题恐怕要追溯到各俱乐部老板身上和教练身上,也许一开始他们的脑海中对太极拳就有错误的认识。纵观赛事,有几个词语比吻合其结果,一是对对碰,二是合肥,三是大块头等等。不太良好的词语一涌而上,就是看不到技术的实力,根本就没有武术概念。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WMA庞大资金投入所换取的悲哀。这意味着WMA赛事的有关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把关上失策。这意味着这种做法长此以往是行不通的。
中国武术就是东方武术文化的智慧学、智能学,它不能以外在的强、高、大、重、猛来代表,这些都是阳性的字语。在《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有云:斯技旁门甚多,虽不外以壮欺弱,慢让外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那么,各俱乐部的教练们都把各地的大块头找过来了,如果把中国的都找完了,是不是还要找外国的。西方人皮燥肉厚,块大如牛者众多,他们如果也要参加这个WMA赛事,难道他们还能在中国武术史上代表什么吗?为此,单对这条我有个建议,在以后的WMA的赛场上要对选择大块头才能取胜的禁止参赛。这样武台的艺术效果会好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太极拳选手的竞赛能力太差
本人对这次WMA赛事的运动员们有这样的评语,一是勇士,二是勇敢,三是敢拼,四是可怜。就像是当年的红枪会对付洋鬼子一样,面对洋鬼子的洋枪,勇士们英勇有余,精神可嘉,一批批倒下,一批批上来,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另一说法就是愚蠢。他们不具备战略和战术的能力,这也有可能是策划战争的问题,这也可能是将军们的问题。
武术的武就是战争,就是搏斗,它是为和平而战,为正义而战。术就是方法,就是搏斗和战争的方法,它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而在场上的运动员们,他们缺少的不仅仅是太极拳实战搏击的技术,而是连最基本的武术实战能力都不具备。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再回眸一下过去,回眸一下我们走过的路,回眸一下中国武术的现状,我们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呢?
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究竟是超前了,还是落后了,难道武术真的失传了吗?难道当年的李小龙、霍元甲、杨露禅他们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吗?不是,是真实的。
中国武术的发展无论在哪一个时期,它都会有一个新的改观和变化,也因此,就在那一个时期,同时将代代相传的武术烙上一个深深的印。一个时期的武术就代表一个时期的文化,中国武术其实是发展了,它是随着社会的潮流而推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在的人都用文化素养武装自己,站在文化的角度,他们都会问一个为什么,由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意识不断的超前,而几百年沉淀下来的武术文化遗产也不断的释放着东方智慧的气息,令人神往。也因为这样,具有超前素养的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来鉴赏、来品味,但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它,不能静下来得到东方武术文化的真谛,所以在各种门派和大家之间也因此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创意与效果差强人意,解说员尴尬连连
WMA组织投入巨资创建展现中国传统武术这个平台,从感觉上,WMA付出的要远远在《武林大会》之上。但由于运动员的实战技巧差,给整个赛场带来了不太谐调的局面。当然,造成这些原因有可能是因为WMA的组织者首次将中国传统武术以自由搏击的形式纳入武台,也或许是在下面工作准备的不够,或者是运动员没有认真接受这次赛事的规则和要求。总之,30招之内的技术能够应用者不多。解说员非常专业,或许在下面对30招的特点、要求和用法的认识下了不少的功夫,可在实际情况下,连解说员也看到台上的局面与其准备的有天壤之别。所以,就出现了解说员的解说词与台上的场面文不符题,给人感觉特不舒服。
看后,才感觉到是一个大的问题造成的,中国的传统武术发展到今天存在的问题太大了。由于门派观念很强,大师们的垄断力也很强,国家对他们的大力宣传,再加上他们自己往往采取孤芳自赏的方式闭门造车。把自己美化的如空中楼阁一样。当在WMA平台展现的同时,也就是丑媳妇见公婆的时候,公婆的眼睛是雪亮的……也难怪,专业解说员的尴尬自在情理之中。
本来,太极拳散手搏击在当今的武界还是一个新名词,是一项新生事物,解说员连实战搏击场面上的专业术语都找不到。
据有关媒体调查,全世界有两亿五千万人在练太极拳,这不是一个小的数字,这是一个大的太极人脉网,这是一个大的太极拳习练市场,庞大的市场跨越了国界。世界的武术爱好者同时在关注着东方太极武学。可惜,今天的太极拳散手实战是一个空白。
本人用十余年的时间在市场调查,却找不到有关太极拳武学实战技能的资料,所见到的都是变了形的推手,根本就不是太极拳散手搏击。
难道是大师们想保守吗?我想不是,如果大师们想保守,怎么会到处来宣传自己,并且还广招门徒?如果不是想保守,两亿五千万个太极拳学子会看到你的惊人之举的。
其实不仅仅太极拳是这样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武术都是这样的,一个‘打’字挑大旗的不是中国传统武术,而是现在的散打。
今天的散打是现代武学,它简单易学,易掌握。从美观上、技击实效上都很容易被青少年们接受。其实,现今的散打不能代表中国武学,它只是在中国传统武学里提取的一部分。
中国武术包罗万象,它的实战技能极高,它是建立在具有深厚的东方传统文化底蕴之上、具有东方智慧凝聚的痕迹的,也可谓道。它有相对的、高层的思想和理念。它的影子总伴随着佛家的青灯孤影、晨钟暮鼓,道家的空谷虚灵、宁静致远,儒家的励志上进、发奋图强。或明心见性、或脱俗超尘,或积极入世。中国武学是高层次的内在涵养学,也是即宇宙自然理性学说的运动学,需要学子们用心去求、去探索、去品味,因人不同,得道不同。
有的人能从拳里品出绵里藏针,品出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的人能品出风声鹤唳,品出刀光剑影、金戈铁马。
中国武学真的是博大精深,它博大的让前辈们不敢用普通的手法去著述立文。只有高层次的经典论述让人去悟、去探索。学武的行里有这样一句话:习武者千人万人,成功者一人两人,有志者事竟成。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本人有几点建议:
一、校正理念,正视问题,完善方案
WMA的赛事是全世界武术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大的工程,它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个领域的形象,更是中国人的形象。因此,我们要总结前者的不足,竭尽全力将这个事业做好。我们的组织领导不妨效仿先人,微服私访,招贤纳才。重新建立新的武术策划机构,选出高水平的武术指导,认真完善太极拳实战搏击的训练方案、训练内容以及规则,并让参赛的运动员在短时期内按照新的计划方案实施训练。做到有备而战,真正的将中国太极拳实战搏击的内涵在武台上展现出来。并从艺术上、实用上将太极拳的精华展现给世人,使太极拳这个东方文化瑰宝更加灿烂。
二、与世界搏击接轨,采取现代散打搏击规则
中国武术是地地道道的实战武术,它延续了历代战争史上最有效、最实用的搏斗精华。它并不是温室里的鲜花,它是高超的实战技术。我想我们不能因为规则问题给它找很多自圆其说的理由吧。它应该按照大家的规则与世界接轨,是螺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经过大的场面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全世界的武术都向前发展了,我们不能够待到自己的家里自赏了。有句话说的好: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中国的拳师也应该打开自己的心扉去倾听世界武行们的心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24 18:57:5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太极拳选手的竞赛能力太差
本人对这次WMA赛事的运动员们有这样的评语,一是勇士,二是勇敢,三是敢拼,四是可怜。就像是当年的红枪会对付洋鬼子一样,面对洋鬼子的洋枪,勇士们英勇有余,精神可嘉,一批批倒下,一批批上来,这不是战争,这是屠 杀。另一说法就是愚蠢。他们不具备战略和战术的能力,这也有可能是策划战争的问题,这也可能是将军们的问题。
武术的武就是战争,就是搏斗,它是为和平而战,为正义而战。术就是方法,就是搏斗和战争的方法,它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而在场上的运动员们,他们缺少的不仅仅是太极拳实战搏击的技术,而是连最基本的武术实战能力都不具备。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再回眸一下过去,回眸一下我们走过的路,回眸一下中国武术的现状,我们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呢?
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究竟是超前了,还是落后了,难道武术真的失传了吗?难道当年的李小龙、霍元甲、杨露禅他们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吗?不是,是真实的。
中国武术的发展无论在哪一个时期,它都会有一个新的改观和变化,也因此,就在那一个时期,同时将代代相传的武术烙上一个深深的印。一个时期的武术就代表一个时期的文化,中国武术其实是发展了,它是随着社会的潮流而推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现在的人都用文化素养武装自己,站在文化的角度,他们都会问一个为什么,由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意识不断的超前,而几百年沉淀下来的武术文化遗产也不断的释放着东方智慧的气息,令人神往。也因为这样,具有超前素养的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来鉴赏、来品味,但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它,不能静下来得到东方武术文化的真谛,所以在各种门派和大家之间也因此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本人有几点建议:
一、校正理念,正视问题,完善方案
WMA的赛事是全世界武术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大的工程,它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个领域的形象,更是中国人的形象。因此,我们要总结前者的不足,竭尽全力将这个事业做好。我们的组织领导不妨效仿先人,微服私访,招贤纳才。重新建立新的武术策划机构,选出高水平的武术指导,认真完善太极拳实战搏击的训练方案、训练内容以及规则,并让参赛的运动员在短时期内按照新的计划方案实施训练。做到有备而战,真正的将中国太极拳实战搏击的内涵在武台上展现出来。并从艺术上、实用上将太极拳的精华展现给世人,使太极拳这个东方文化瑰宝更加灿烂。
二、与世界搏击接轨,采取现代散打搏击规则
中国武术是地地道道的实战武术,它延续了历代战争史上最有效、最实用的搏斗精华。它并不是温室里的鲜花,它是高超的实战技术。我想我们不能因为规则问题给它找很多自圆其说的理由吧。它应该按照大家的规则与世界接轨,是螺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经过大的场面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全世界的武术都向前发展了,我们不能够待到自己的家里自赏了。有句话说的好: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中国的拳师也应该打开自己的心扉去倾听世界武行们的心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本人有几点建议:
一、校正理念,正视问题,完善方案
WMA的赛事是全世界武术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大的工程,它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个领域的形象,更是中国人的形象。因此,我们要总结前者的不足,竭尽全力将这个事业做好。我们的组织领导不妨效仿先人,微服私访,招贤纳才。重新建立新的武术策划机构,选出高水平的武术指导,认真完善太极拳实战搏击的训练方案、训练内容以及规则,并让参赛的运动员在短时期内按照新的计划方案实施训练。做到有备而战,真正的将中国太极拳实战搏击的内涵在武台上展现出来。并从艺术上、实用上将太极拳的精华展现给世人,使太极拳这个东方文化瑰宝更加灿烂。
二、与世界搏击接轨,采取现代散打搏击规则
中国武术是地地道道的实战武术,它延续了历代战争史上最有效、最实用的搏斗精华。它并不是温室里的鲜花,它是高超的实战技术。我想我们不能因为规则问题给它找很多自圆其说的理由吧。它应该按照大家的规则与世界接轨,是螺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经过大的场面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全世界的武术都向前发展了,我们不能够待到自己的家里自赏了。有句话说的好: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中国的拳师也应该打开自己的心扉去倾听世界武行们的心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太极拳散手要体现太极精髓
所有习练太极拳的朋友们几乎都会领略前辈们的经典武学理论,理论的内容就博大。太极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既然太极拳讲的如此博大,为什么在台上的运动员们除下体格之外,却怎么也看不到他有什么博大之处呢?那些搏斗的动作远不及日本的相扑,更不如古典式的摔跤。从武台上分析,他们根本就没有实际苦练出来的功夫,没有明显的拳法、步法和身法,更没有明显的技术手段。参赛队员多数来自于竞技性推手和摔跤的行列。他们根本就没有受过太极散手搏击的训练,所以在台上就表现出习惯性的搂抱、撕拽,更不会运用太极拳散手的技术。
据我所知,竞技性推手和太极拳的散手搏击是两个概念,凡训练过竞技性推手的队员再进入太极拳散手的训练,难度很大。因为他们脱离不了那些习惯性的、不利于太极散手的呆板手法。另外,竞技性推手,它的劲多为肌肤之交的劲力,而太极散手的劲力是超越体能接触的劲力。两者境界截然不同。
陈式太极前辈陈鑫在《ka手拳论》中云:中气运于心,一发莫比毒,何况进如风,疾迅谁能敌,形骸与人同,用法只我独,不是别有方,只为中气足。
又云:此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浑颢流行,自然一气,轻如杨花,坚如金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
这些言语中很鲜明的突出了内外功夫的结合,突出了灵动和技巧,突出了丹田内劲的释放,突出了虚实的明显变化,而从台上的运动员身上看不到。
另外,太极拳的实战理论是具有概括性的,具有深层性的含义,它是以易学的理论变化原理为依据,逐步的构成了太极拳实战理论的思想。易学包罗万象,而太极拳本身的含义也博大精深。其实太极拳的拳法理论已经很明白的涵盖了现在散手实战搏击的理论。现在的散打技术无不与太极拳的理论有关,只是太极拳的产生是在几百年前的旧时代。它很明显的兼代着它当时的文化气息,但它的拳学构成和它深奥的思想理论是建立在中国武学核心之上的。它是完全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比如说《孙子兵法》,它不仅能够用于古代的刀枪长矛拳脚战争时期,也能够运用到现在高科技的战争时期。
事物贵在灵活运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