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叶家太极十大要领

2009-11-29 08:18|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5172| 评论: 0

摘要:   1、虚领顶劲  领:提起,虚领则轻轻向上一提,是领其全身精神,令其全身不偏不倚,不领则气塌,领过则气皆在上,足底不稳,头重脚轻。  顶劲在头顶百会穴,要意识上顶百会穴,若有意若无意。打拳全是顶劲, ...

   1、虚领顶劲

  领:提起,虚领则轻轻向上一提,是领其全身精神,令其全身不偏不倚,不领则气塌,领过则气皆在上,足底不稳,头重脚轻。

  顶劲在头顶百会穴,要意识上顶百会穴,若有意若无意。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打拳关键自始自终顶劲决不可失,一失顶劲,且无精神,故必须领起顶劲,为周身纲领 

劲往上领,而气往下沉入腹部(丹田),两者综合起来,在意识上有着对拉的意识,使身体有放长的感觉。

 

  2、含胸拔背

  要求胸部既不腆出,也不凹进,使背脊保持最佳姿势,就象力学上的杠杆是不允许有弯曲的,拔--对拉开的意思。

  拔背--似脊椎一节一节对拉开之意,两肩要灵活,但不可低头。从武功说,脊椎拔长,则有促劲,易于发力。

注意:不可误认为驼背为拔背,使前胸失去支柱作用,同样失去背部拔长后产生的技击作用,同时也有害健康。

 

  3、身体中正(上下相随)

尾闾往里微微一收,使身体上下百会、会阴、涌泉三穴成一线,内气容易发动,在技击和养生方面均有很强的作用。同时提肛、敛胯,臀部前收,尾骨向前意想托起丹田(小腹)。谓之尾闾中正,即身体中正,这也是太极拳的练功要决之一。

 

  4、形松意紧(用意不用力)

在练拳时要求全身放松,从人体外部观看,全身肌肉并未用力。但事实上意念要紧随每一个动作,在体现形松意紧时,必须同时强调“松”和“紧”的重要性,但绝大部分人练太极者是松有余而紧不足,或者紧有余而松不足。

 

  5、沉肩垂肘

沉肩主要是意识将肩部下塌,意念要使肩与肘和腰三者接牢,才能使臂生根。同时,由于垂肘,使肘与肩部之间达到放长。当手臂进行螺旋式运动时,就是以垂肘作中心的。垂肘和坐腕又可以使肘与腕之间放长,因此,垂肘和坐腕是整个手臂的放长关键。坐腕有利于劲(气)送到手指,垂肘即是肘尖要有下垂之意。 

[page]

 

 

  6、松胯松腰

腰松以及胯松,体内内气才易畅通,胯不收不松,腹部和臀部自然会向外凸,影响身体中正。松胯松腰转换才能灵活。

 

  7、舌抵上颚

练拳时气沉丹田,呼吸深长细匀,头脑保持清醒,同时必须舌尖微微轻抵上颚,津液会逐渐增多,此称为“金津玉液”,津液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消化酶、溶菌酶,练功中舌抵上颚,产生大量津液,有助于身体健康,同时,不易产生口干。

 

  8、松、固、凝

  学练太极必须做到体要松、气要固、神要凝。

  (1)体要松:就是身体肌肉不用力,初学太极,肌肉非松不可,松是学习太极第一步功夫,身体血脉要流通,肌肉要放松,不可作勉强用力,因力是硬的,谓拙力,拙力虽大,是一部分力。不用力并要求松、柔,松、柔可产生沉劲。沉劲是劲下沉到足底,使身体整体力量集中。

  (2)气要固:固就是不散漫,体松而气不散漫,始能动作不松散,周身才能一体。固是学太极第二步功夫,如何能使气固,即把气沉在丹田(腹部),不浮在上面,但注意气沉与深呼吸有所不同。胸虚腹实则气固,身体便有重心在下感觉,无论手足如何动作,气固则身自稳。此太极第二步功夫。

  (3)神要凝: 凝就是内外相合。所谓内外相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谓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谓内三合。凝,定能体松气固,如内外不相合,决不能心之所到,即身之所到。唯内外相合,然心身一气,凝是太极拳第三步功夫。

做到以上三点,练拳时才能绵绵不断,周而复始。

 

  9、虚实分清

  虚:非全然无力,内中要有腾挪,即预动之势而未动,谓之腾挪。

实:非全然占煞,内中要贯注精神,即有上提之意。切记两足任何时候都不要全然占煞,也应该分清虚实。旋转轻灵。

 

  10、摺叠(运动要领)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意要向下,意要向下即寓意要向上,前后左右,皆是如此。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