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杨式老架四项基本功

2009-6-10 18:12|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4890| 评论: 0

摘要: 拳歌云:“练拳不运腰,终生艺不高”。“练拳不蹓腿,是个冒失鬼”。“手到脚不到,自去寻烦恼”。这四项基本功就是在学拳以前的基本训练。目的是使学者首先活动一下腰腿和大小关节,尽快收到活动四肢,气血畅流的效 ...

 拳歌云:“练拳不运腰,终生艺不高”。“练拳不蹓腿,是个冒失鬼”。“手到脚不到,自去寻烦恼”。这四项基本功就是在学拳以前的基本训练。目的是使学者首先活动一下腰腿和大小关节,尽快收到活动四肢,气血畅流的效果,以便适应于练拳时的需要。

凡是武术都离不开“技击”作用,如离开了使用方法,便不成为武术了。四项基本功,也有它的使用方法。

1、吐故纳新式

两手前举对掌心,吸气展臂似车轮,

推掌呼气排浊淤,坠肘撑掌身下蹲。

口令:

两手前举 反掌吸气 捧气拦腰 掌心朝天

转掌前推 蹲身呼气 坠肘含胸 如坠矮凳

要求:

面向南方站立,两脚分开,比肩略宽一拳,脚尖内扣,两膝遥遥相对。

两手前举与肩平,两掌内旋使手心朝内,中指相对。随即翻掌手心朝外,两手似开两扇大门,平圆转动,直到两臂两手展开。然后两臂弯曲,两肘内收落于两肋旁,两掌似捞物状从外朝内弧行转至手心朝上。然后中指朝前,从腰旁伸出,似端物状。推掌时,两腕旋转,使掌心朝前,虎口朝上,沉肩坠肘,身渐下蹲,好象坐在矮凳上,两手前推。旋腕使手心朝下,如水中按葫芦,身体慢慢直立,呈上下对拉状。

使用方法:

假设有人以双手向我胸部击来,我即用两手前举,分开他的两臂,蹲身蓄气,向他的腹部击去。
2、开合翻腹式

两手前举对掌心,反抱太极运我身,

正抱太极左右转,三落三起气下沉。

口令:

两手前举 反抱太极 正抱太极 腰向左转

右腿弯曲 腰向右转 左腿弯曲 腿向前转

双掌前撑 翻腹下蹲 三落三起 收式还原

要求:

站立方位与前同。两手前举与肩平,两腕蛹动旋转,使掌心朝外,中指相对,两臂向斜上撑圆。正抱太极是两腕旋转向两臂边展开边下沉,好象抱个大圆球,使两掌抱住丹田。屈右膝直左腿,腰向左转。然后屈左膝直右腿,腰向右转。腰再向前转,成中定式。此时小腹上翻,使腰间形成一条横线,屈膝下蹲,两手腕前撑,三落三起,一次比一次低,直到臀部似坐于矮凳上。两手前推,旋腕使手心朝下,如水中按葫芦,身体慢慢直立,呈上下对拉状。

使用方法:

假设有人用双峰贯耳向我头部打来,我即两手前举,以手掌拦他的两肘,同时翻掌抓住他的两腕向左右甩出;或者蹲身蓄气,向正前方用我两只手背将他弹走。

[page]

 

 


 3、旋臂运腰式

单掌斜托太极球,左旋右转莫停留,

托球旋臂随腰转,叉天支地气畅流。

口令

右手前插 单托太极 眼看掌心 左腿弯曲

腰向右转 两眼左顾 旋臂运腰 叉天叉地

要求:

此式是一种腰部训练。常言道:“练拳不运腰,终生艺不高”。腰是周身之主宰,只有练好腰部功夫,其它关节才能运用自如。

单掌斜托要略高于肩,掌内托的健身球不能让它掉下来,尤其是旋臂随腰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我们掌心虽是空的,但在意念中似有真球在握,这样才能气贯掌心。练时要注意两腿的虚实转换。身向左转则右膝弯曲,左腿放直;身向右转则左膝弯曲,右腿放直。

使用方法:

假设有人在右方以左拳向我面部打来,我即斜出右手,将他左腕背刁住,先向左方一带,再将他的左臂搭在我的右肩上,转腰将他甩倒,左掌刺喉。

 4、缠颈弹腿式

沉裆斜跨八字步,转腰将他手腕刁,

压肘缠颈示挒手,起步斜踢转胯腰。

口令:

左脚斜跨 左臂扬起 缠腕左带 弓步搓肘 缠颈弹腿

要求:

此式是一种腿部训练。常言说:“练拳不蹓腿,是个冒失鬼”。腿是一身之桩基,桩基不稳便会影响周身活动。因此,蹓腿是练拳的必修之课。

在沉裆跨步时,应先出左步,左手向前向右平面划一圆圈。旋腕使手心向上,右手斜出向对方左肘搓去,并将对方肘尖压紧,趁机将手掌缠向对方颈部。并以挒手向右方挒去,同时提起右脚,向左方斜踢对方左腿,使其在上挒下踢的袭击中而摇动倾倒。

使用方法:

此式使用起来比较利害。假设有人从右方出左伏拳向我胸部击来,我即跨左步闪开,同时以左手刁住他的左拳向左方牵引,并以我右肘搓压他的左肘,如其力图反抗,我即右掌缠住他的颈部,右脚斜踢他的左腿,使其立刻一蹶不振,向右侧倾倒。
 

 

 

 

1

点赞
1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 点赞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