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五字劲诀”真义辨
此文摘自拙著《龙涎集续一》书稿中。 吾去外地传艺,有位先生问:心意六合拳的“踩、扑、裹、束、决”五劲真义为何?吾当时未能知此“ 五劲”内涵真义以及其出处为何,只能以“内劲、外形”之匹配运用解之:踩为足踏,内劲升也;扑为手之如猫虎之扑也,鹰爪之抓拿也;束乃外形之收束,内劲之敛也;裹乃外形之拧裹,内劲之裹抱也,即胸腹内劲之裹合也;决乃内劲发放之劲势,犹如堤坝决口迸发之劲势也。并以太极拳之理解之:劲起于足,乃言踩之势;传于腿至肘,乃拧裹之势;主宰于腰,束肋之势;胸腹微微合住,劲由脊发,过肩肘而达于手,手扑之势,其中亦含内劲、外形的裹束之势。踩、裹、束、扑的“劲力”之势,一气呵成,犹如“决”堤洪水之势,无坚不摧。此“劲整”之用,乃“五字劲诀”之真义解。此乃粗解其义尔,不外“一阴一阳谓之拳”的精义尔,即“ 内气、外形匹配如一,劲形逆从”之法式的内容。 而这位先生所言乃“决”字,而以往我观拳谱有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五字劲诀”。其言“决” 字,皆用“绝、撅”二字。是以存疑告之,待回京后,细致辨解,再将正确解释以告知。因为我虽阐释古拳论,但是未将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五字劲诀”中的“ 踩、扑、束、裹”及“决、绝、撅”的异同含义进行过分辨比较。故问先生为何有此一问?先生回答曰:“曾去河南请教某拳师“决”字真义,其未予以解答,故有此问!知道老师于传统拳术之理法颇通,是以请教!”这位先生诚心求教,我自愧拳术理法颇为贫穷,自然欲要精心思索,体认有知,将对“五字劲诀”之真义辨解清楚,以成专论之文,以表我对拳术酷爱之诚心。谨以此文答谢这位先生深信不疑之情,并愿以此文为广交天下拳术界的朋友之请柬,以公证之。 我自回京后,遍寻心意六合拳谱、形意拳谱,确实见到各家所论“五字劲诀”中之五字不尽相同。而“决、绝、撅”的论述,字虽不同,但意却接近。将各家对“五字劲诀”的解释相互比较,差异不小,确实值得一辨,皆为求其真谛为何!使习拳者明理知法以能求得功艺!这便是我着此文之宗旨。辨之如下: 心意六合拳经云:“三节明后,五劲相佐,踩扑裹束,惟决勿错,一决无不决,非决而不灵。踩,如踩毒物,踩而非踏;扑,如饿虎扑食,迅猛疾快;裹,裹物而不露,如猴头裹脑;束,如盘龙缩骨,蓄而后发;决,如洪水决坝,势不可档。”此乃“五字劲诀”之“踩、扑、裹、束、决”之出处、本来之字,是心意六合拳之“五字劲真诀”吧! 张友林着《山西心意六合拳?第八章》说:“五字诀:踩、扑、裹、舒、绝。足踩、手扑、身裹、气舒、发劲抖绝。”观此文有“舒”而无”束”,是以“舒”代“束”,“决”字已换为“绝”字。 曹继植着《戴氏心意拳?第四章》说:“拳势母形内涵拳法趋向,它就是‘舒、钻、抖、撒、刹。’束是束身,束为起势之源,无束而无进,无展而无击,束是进法之母,束为起势之源。”“而拳法之走向又对应着母形动力,这就是‘踩、扑、裹、舒、绝。’踩者如踩毒物也,扑者如虎猫扑物也,舒者舒展其力也,裹者裹抱而不露也,绝者无所不绝也。”并说:“踩要毒,扑要勇,裹要滚,绝要短。这就是拳经所云‘踩扑舒裹绝,毒勇猛滚短’。”此文两说,而含“束、踩、扑、裹、舒、绝”六字。前文言“舒”时是“气要舒”,而此文说“束”是“舒展其力也”。而拳法中,言“内劲”时以“气”说,如“内气、中气、真气”,言“外形”时以“筋劲、骨力”说,如“劲力”乃言“内劲、外形之力”的合说之义。由此可知:前文言内气之舒畅,此文说外形之劲力要舒展。同一“舒”字,一家言内,一家言外,但皆言“形顺气畅”之机势。于此可见言异而实同。 曹志请着《形意拳理论研究?第六章》云:“踏、扑、裹、舒、绝五劲,在形意拳中称为五绝。下肢踏劲要钻,上肢裹劲要合,全体扑劲要猛,经筋舒劲要拔,劲气之绝要毒。踏要绝,扑要绝,裹要绝,舒要绝,绝要绝,一绝才能无所不绝。”此文将踩易为“踏”字,可知前文“踩而非踏”,此文“踏”乃“踩”矣!又根据前文“绝要短”之说,来看此文之“踏要绝,扑要绝,裹要绝,舒要绝,绝要绝,一绝才能无所不绝”之义,则为“踏要短,扑要短,裹要短,舒要短,绝要短,一短才能无所不短。”是说“踏、扑、裹、舒、绝”都要做到瞬间完成,即“蓄发”过程的时间要短,才能见效。又此段文中说:“经筋舒筋要拔。”何为经筋?此乃中医经络学说中自身关节处的筋,分为“十二经筋”。拳法作势之“足要踩,手要扑,身舒经筋而要拨,上肢裹抱之劲要合。”即是拳经所讲“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之意,也是前文所讲的“舒展其力”之意尔。 吴殿科等着《形意拳术大全》中之“第二节拳理拳法?四诸法摘要”中说:五劲:踩、扑、裹、束、撅也。五劲歌云:“三节即明,五劲相助,踩扑裹束,惟撅勿错”。诀法:踩,脚去如踩毒物;扑,手出如虎之扑食;裹,两肘包裹严密;束,束身上下如一;撅,撅劲也,即抖撅之劲,每劲都有一撅字,即一撅无不撅也。此文唯“撅”字与前文之“决、绝” 字不同矣!而“撅”字,乃折断之势也,即手折断小木杆可名为“撅”,亦取时间短,而自存“绝为短”之意;又有“决堤坝之不可挡之势”。 由上述所引之文,知所云五字诀中之“踩、扑、裹”三字基本统一而无异议。而“束”字,有的以“舒”字替代“束”字,其意相反,而实乃同。前文中己论明,故本文所论,以“束”字解之。“决、绝、撅”三字,字义不同,相互不可替代。而在拳术中对“决、绝、撅”之解释,确是能够统一的。如“决”,决劲是一种刚中之急、急中之刚的抖绝劲;“绝”,绝劲抖绝;“撅”,撅劲也,即抖撅之动。由此看到“决、绝、撅”三字,皆言“抖之劲”确是一样的。故此三字可通解。而“决”字又出自心意六合拳经之语,故可取“决”字以代“绝、撅”二字用之,即可顺理成章了。因为心意六合拳较形意拳产生得早,这又是常识。 这样认识,“五字劲诀”就成为“踩、扑、裹、束、决”五个字了。而以拳经云:“三节明后,五劲相佐,踩扑裹束,惟决勿错,一决无不决,非决而不灵。”而《形意拳大全》之诀法,阐发最明白,换字而用之,则为“踩,脚去如踩毒物;扑,手出如虎之扑食;裹,两肘抱裹严密;束,束身上下如一;决,抖绝之劲。”此决法之解释,最具有代表性。其中“决、绝、撅”三字,皆称为“抖绝之劲”。而有将“抖绝之劲”称为“颤劲”的,而“颤劲”之论述,首出于《六合十要?十曰内劲》一文中,摘文如下,以明“抖绝之劲”和“颤动”之微妙的异同。如“颤劲”之法即明,则“决、绝、撅”之意就会自明了。 “十曰,内劲:夫内劲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而难以言传,然其理亦可参焉。盖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心动而气即随之,气动而力即赴之,此必然之理也。今以功于艺者言之,以为撞劲者非也,功劲者非也,乃谓崩劲,抖劲者皆非也,殆颤劲是也。撞劲太直而难起落,功劲太直而难变化,抖劲、崩劲太促而难展招,惟颤劲出没,其捷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劲发,天地交合而不费其力。总之,运于三性之中,发于一战之顷,如虎伸爪不见爪而物不能逃、龙之用力不见力而山不能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