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浪子 发表于 2003-3-6 16:40:00

转贴一下。

转贴cnzgz先生的文字 <br> <br>宋书铭先生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私人政治顾问。 <br>他学识渊博、功力深厚,智慧和抱负都极出类拔萃。 <br>可惜生不逢时,难成孔明伯温之功,只能寄雄心壮志于轻慢圆匀之中,搞一点江湖世故。 <br>吴氏乃鉴泉先生自取汉姓,并非满族老姓。 <br>全佑先生的拳学体系是杨氏的。 <br>鉴泉先生的拳学体系是杨氏与宋(书铭)氏的合理嫁接, <br>相比全佑先生的杨氏拳学体系,更加松柔、更加虚静。 <p>鉴泉先生的师兄弟的拳学体系千差万别。 <br>他们中有追随鉴泉先生的拳学体系而与时俱进的, <br>也有坚持全佑先生的拳学体系而循规蹈矩的。 <p>宋(书铭)氏太极拳理论创作是武禹襄先生之后又一次重大太极拳学革命。 <br>鉴泉先生的拳学体系的关键就是宋(书铭)氏太极拳理论。 <p><br>但是必须知道,宋(书铭)氏太极拳是伪托前人的。 <br>宋书铭先生太极拳理论著述功不可没,编造历史贻害无穷。 <p><br>宋书铭先生的当代间接传人有于志钧先生。 <br>于志钧先生介绍吴图南甚为卖力,只可惜远道近术矣。 <br>宋(书铭)氏一派近仙道,武(禹襄)氏一派近儒学,皆大手笔。 <p>可惜宋书铭先生的太极拳理论著述少有珍惜,而编造历史之风却愈演愈烈。 <br>宋书铭先生不过为了自高拳学而戏说了一个神话故事。 <p>后来者如杜育万之流则各显神通,照方抓药。 <p><br>时至今日,奇谈怪论,甚嚣尘上。 <p><br>可鄙、可怜、可悲、可叹。 <p>正所谓 <br>名缰利锁无奥妙 <br>小说大戏有文章 <p><br>一、宋书铭官居袁世凯机要秘书不假,自言是宋远桥后人,编造家谱及张三丰光大太极拳的文学故事,则纯属高人戏说、雅士笑谈。 <br>   <br>二、宋书铭曾写《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等理论文章,我见过这些文章的手抄足本。理论水平极高,对学习深造太极拳有指导意义。 但是,文章的核心理念是道家的。宋氏太极拳既别开天地,又离经叛道。道者,人生之道也。 <br>   <br>三、吴鉴泉和王茂斋二人都曾向宋书铭学过推手和太极功,对吴式太极拳的形成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这是现代吴氏区别于现代杨氏的根本原因。 <p><p>杨氏密传的老六路源于武禹襄编定的套路,是崇尚中和的儒家行为哲学。 <p>吴家珍爱的三世七得自宋书铭创造的体系,乃追求虚无的道家形神思辩。 <p><br>祖国传统文化历来是儒道互补。 <p>儒者之道,在正诚格致修齐治平,在阴阳调和,在天理人心。 <p>道家之道,在无义、无名、无法,在自然、在自在、在自如。 <p>儒者,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完善人生、服务社会。 <p>道家,无所用心、无欲无求,热爱健康、享受生活。 <p><br>宋书铭与武禹襄应该比较研究。<p>儒有为, <br>道无名。 <p>儒,诗书礼易演春秋; <br>道,五千玄言说虚无。 <p>武禹襄,太极拳论知阴阳; <br>宋书铭,归原授秘无形象。<p>宋书铭的太极拳系天才自创。 <br>宋书铭的拳学理论与武禹襄的拳学理论是拳学名字相同的不同体系。 <br>宋书铭离开武禹襄儒学立场,另辟蹊径,引入仙学。 <br>宋书铭认可太极拳的品牌,看好北京城的太极拳教学产业。 <br>宋书铭的拳架与当时杨家的拳架大同小异,非常接近。 <p>名缰利锁无奥妙 <br>小说大戏有文章 <br>学术历史本清白 <br>人际关系难处理 <p>双木先生有志学问,愿望极佳。 <br>研究源流,可参考二、三十年代的出版物。 <p>1921年《太极拳势图解》,作者许禹生,师从杨健侯,交厚宋书铭。 <br>1927年《太极拳法阐宗》(1959年《太极拳法实践》有所修订),作者王新午,师从许禹生。 <p>陈微明、于化行、徐致一、马岳梁、吴图南、李先五等人的同期著作可比较研究。 <br>研究应考虑师传与交往。 <p>口述史学,有参考价值不假,但是其背后的利益格局也应一并考虑。 <p>深入探讨,有待机缘。 <p>门牌不去 <br>源流难讲 <p>子子孙孙 <br>君君臣臣 <br>事事非非 <br>恩恩怨怨 <p>哀其不醒 <br>观其不觉 <br>承其不绝 <br>任其不息 <p>————————————————————————————————————————<p>转贴廖白先生的文字 <p><p> <br>cnzgz 兄此文可參<br>唯<br>以天才看 宋書銘 疑其太極拳視為自創<br>不如看 宋本得有古內功心法 <br>卻看太極流行有勢<br>轉形托以太極拳名<br>並編個故事<br>如左家太極 左蓬萊傳張欽霖傳鄭曼青<br>此又一系 稱太極功法<p>故廖白常言<br>中華道門內家之術 淵遠流長<br>自黃帝有跡 西周玉盤銘可證 流布神州四方<br>假名啥 都可<br>說儒說道 都是一系 中華古道<br>故 拳是假名 功法萬種 得純者入道<br>喜五行 喜八卦 喜太極 都是托名變形爾<br>aa3廖白2003.2.26<br>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