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役 发表于 2008-7-1 21:10:00

祝大彤先生没有点透一个天大的秘密

<p><font face="Verdana">[转帖] 祝大彤先生没有点透一个天大的秘密[转帖] <br/>"他没有点透一个天大的秘密。 <br/>这个秘密就是:放松其实只是一种通向高功夫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非最终目的。 <br/>祝大彤先生在其 238 页的一本内功专著里,通篇只讲放松,只讲为放松而放松,结果大家都晕菜了,我辛苦练拳,要的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这可好练来练去只学会了个放松。 <br/>可能有些网友听到这里也要拍桌子了,这老农今个儿是不是老糊涂了,伸了个大拇指出来,信誓旦旦的说要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秘密,结果憋了半天就憋出一句:"放松其实只是一种通向高功夫高境界的方法和途径,并非最终目的。" <br/>嘿! <br/>打住! <br/>从来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高层次和市井功夫的距离,常常也只是薄薄的一层窗户纸罢了。"<br/></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lhd 发表于 2008-7-5 18:14:00

<p>&nbsp;&nbsp;&nbsp; 该主题并非是“秘密”,而是原来文中对太极中“松”的概念描述不清,因此误导了不少习拳者。其实“松”是针对“顶”而言的。“松”是习练听劲,内气下沉,内力积聚,引进落空“合”既出中“合”的前提。并非是一味的为“松"而“松”。</p><br /><p>&nbsp;&nbsp;&nbsp;&nbsp; 鄙人曾在“关于吴式太极拳“松、轻、灵”的问题”一文中谈及此意,摘录片段,参与探讨。<br/>&nbsp; &nbsp;&nbsp; &nbsp;应该讲“松、轻、灵”不是仅仅外表的轻柔所能体现的,在与人交手或行拳中,“不丢不顶”简单的四个字几乎形象的概括了“松、轻、灵”的全部内涵。“不丢不顶”没有体会可能有些难以理解,用通俗的“不即不离”来说可能容易理解些。就是指在练拳或练习推手的整个过程中,要做到外形轻柔、上松下沉、虚实分明的同时,做到意贯指尖,在所有的过程中要做到这种感觉绵绵不断,就似乎在你与对方的接触点上一直在领着对方作旋转而行,与对方不即不离(就是指与对方的劲不能有直接对抗的任何力,但又不能让他有能随意逃脱而被控的感觉,也可称为“黏连相随”),但此时指梢上的任何细小的变化,都必须形成内气直贯脚底,随时可有无穷尽的爆发力的感觉状况。待对方出力时,便可随时借力而发,形成”四两拨千斤“。这一切要在轻柔的拳架或推手控制对方时意识中的体现,是需有有高度的意念的集中,良好的“听劲、懂劲和化劲”,慢慢的自然感觉而形成,“气”自然贯串其中,方能形成太极中的“松、轻、灵”。</p><br /><p>&nbsp;</p><b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LHD</p><br /><p>&nbsp;</p><br /><p>&nbsp;</p><br /><p><br/>&nbsp;</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5 18:17:08编辑过]</font></div>

竹心 发表于 2008-7-13 14:32:00

受教了,原来如此啊

yunzhou 发表于 2008-10-11 16:12:00

松的目的是求灵活!

风中之柳 发表于 2008-11-7 09:58:00

<p>楼主并没有新意!到了山顶自然会看到那边的风景。</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祝大彤先生没有点透一个天大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