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523|回复: 6

[原创] 走架时思想老开小差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8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贴了这么多先辈高人的长篇大论,说点自己的小体会吧。

每日盘架,经常打着打着,发现自己又在浮想联翩金钱美女的。你是不是也这样?

不过最近有了很大的改善,一旦内心安宁神情专注,周身整体贯通的感觉更明显;气感更浓厚;行到定式之处,丹田小腹内忽悠一沉的感受愈强烈;外形鼓荡放长的意味更明显。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更安静专注呢?我的体会有三:

1、眼神。时刻留意自己的眼神,随着身手左右顾盼,发劲的时候怒目而视,收合的时候悠然自得。这样就不由你不专心;

2、呼吸。自从我留意呼吸的配合以后,走架时的专注安宁就有了质的飞跃;

3、默念拳势名称:假象你收了一个徒弟,他在旁边看你练拳,你一式即完一式欲始之时,心中默念下一招式的名字,非常有利于让你更加专注。


如果你觉得有道理,觉得受用,快顶一下啊,呵呵。

发表于 2003-11-18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点自己的感受,希望同道多多回复,共同提高。
关于收摄心神,防止思想开小差的问题,历来为广大爱好者所共同关心。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遇到的情况,认为应注意几点:
1、心里如果有特别挂念的事情,怎么也静不下来,建议首先解决问题,不要强自希望练拳可以使你忘记烦恼,那样的话,练拳没有收效,烦恼也不能解除;
2、经常心浮气躁,脑子喜欢乱想的人,建议起势以前静站一会(即使没学过无极桩之类的站桩功夫),默想全身之气走到涌泉下面,待觉得全身轻盈,精神团聚再开始练拳,不可急于动作;
3、练拳时关注架子每一式动作要领,回想老师讲授时所讲要点,或默想技击用法(即所谓练拳无人如有人),一式将完默念下一式,转关处注意连绵不断,尤须注意“劲断意连,意断神接”,细节处处交代清楚,不可马虎而过;
4、建议初学练不久的朋友注意自然呼吸,切不可将外呼吸与内呼吸混为一谈,否则久而会有气努、气滞之危。体势放松以后体会内部的悠然鼓荡相连,久而能发现其中乐趣;
5、练习陈式太极拳时一定注意,在初学练时不可强追求发劲,要仔细体会“内不动,外不发”的道理。练习发劲时要注意意念专注,方可引导全身而逐步在练习中获得“整劲”。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望同好不吝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8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初练者的发劲,我的体会是----“发幔劲”

如掩手红锤:左右缠丝充分蓄劲后,丹田一沉,全身忽悠一松,发力之足一登,腰部一拧,神情贯注前方及拳头,全身一片松沉,任拳头在意气的催动下缓缓飘出。到位后心意再度一松,收合转承进入下一式。

不知道我这么练对不对,也不知道以后会变得怎么样?

发表于 2003-11-18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海潮声说得很对!老楼可能还未到发劲时侯,要先练好放松!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8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是看了冯志强老师书中的部分内容后,去掉了勉强努力的发劲。
为了维护不丢不顶的整体感受,现在基本上有点陈式杨打了,呵呵
发表于 2003-11-18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问题的,时候到了自然能发劲!你还要注意把底盘功夫练扎实!
发表于 2003-11-18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楼的练法有杨式的味道,只要方法得当也是可以出来功夫的。我个人不反对这种练法。鉴于没有看见您的实际操作,仅就文字叙述提一点我的建议:气到丹田,全身一松,若掌握不好可能会有身躯随之下沉的动作,若从劲路上看,即为断续处,应注意气向下松,身不可以下坐;出拳时足一蹬,腰一转,易使重心前倾。太极拳每一处步法,皆不可以向长拳一样蹬腿而成弓步,要注意开胯与松沉,久而方可以得中定。这里说的都是针对意念而言,若意念引导得当,这样的做法也与拳论不悖。请胸惠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