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239|回复: 0

[转帖]田秋茂:掩手红捶及其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9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掩手红捶及其他

  田秋茂  
                           
                       
掩手红捶是传统陈式太极拳中最具特色的拳式。它在一、
二路中反复出现了10次,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拳式。它的动
作要求是先掩手下沉蓄势,然后脚蹬地由腿而腰而脊而臂
而捶,拳放弹抖而击,节节贯穿,力发一点,同时,左肘
后击三分,所谓前进之中必有后撑。这一拳式还作为二路
中的联结动作存在。

                           
1963年陈式太极拳一书出版,将掩手红捶作掩手肱捶。肱、
读工,即胳膊的由肩到肘的部位,并非多音字。

                           
拳者曾因此问及田秀臣、雷慕尼等前辈,都说当初陈发科先生
只说红捶,从未说过肱(工)捶。
                       
据陈式太极五路拳式所载,掩手红捶与肱捶均出现多次,另
具陈长兴太极拳总歌所载“打一窝里炮,掩手红拳”。拳即捶。
陈王廷拳经总歌中也有“迎风接步红炮捶”却都用红,而不用肱。
陈鑫在其图说中却多做“演手捶”或演手肱捶。由此可见,红与
肱在过去是混用的。
                         
                           
                       
但就字意而言:肱是指肩到肘的部位,是名词不能说明动作。而
红在陈鑫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就解释说:“红者不留情面,而尽力击之”。
纠其字意,肱是指肩到肘的部位,捶即拳,都不能说明动作,而红的意
思就很清楚的说有了动作。这也符合陈发科前辈的教法。

                           
另外,陈式太极拳第十式前蹚(tang)拗步,田秀臣、雷慕尼等前辈读堂。
而不读蹚,
                       
蹚是指在有水、草的地方走过称为蹚,而堂是指方位,是正面。是针对上式
斜行拗步而言的,这在图说一书中说的十分清楚,“前堂者,足向堂之前面去,
上势斜行步位不正,兹则转向正面也。”并有七言俚语一则可证。“二次收来
不须长,提回两足在一方,上从下行开三步,下接演手在前堂,前堂拗步类斜行,
转向西北立中央,右下合上精神注,足平踏地似铜墙。”可见蹚者堂之误也,
前蹚拗步应作前堂拗步。

                           
                       
再者第三十一式运手,应为云手,前辈田、雷等师皆称云手未有见说运手者。
因为运手,不能说明这一式的特点,每一式都可说是在运手。而云手则不然它
是象形,图说第五十六式解释说:云手者,手之来回旋转,如云之绕螺鬃,象
形也。螺鬃者形似螺壳的发鬃,也用来比喻峰峦的形状,辛弃疾有水龙吟,
“登追康赏心亭”词“遥岑远自,献愁供恨,玉簪螺鬃”。所以云手更为贴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