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359|回复: 8

新架好象不大受欢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12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师们表演一般都打老架,表演新架的极少。为什么?
年轻的有表演新架的,但感觉都不太好,要么一蹿3尺高,蹦蹦跳跳的;
要么打不出陈拳的味儿。
陈发科早年也是教老架吗?新架是他晚年定的,还是在他之前就有?按说
新架应该更普及,但现在演老架比演新架多得多,让我很困惑?给我一种
感觉:新架好象是个不太成功的尝试。
有谁明白新架和老架到底怎么回事?指点一下。
发表于 2004-2-12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4-2-12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nilinfeng2004/02/12 06:43pm 发表的内容:
http://www.taiji.net.cn/cgi-bin/bbs/topic.cgi?forum=21&topic=218&show=0

陈家沟人都说:老架不老,新架不新!
发表于 2004-2-12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4-2-12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架、新架有什么区别?
     ----马虹


关于所谓新架、老架之分
  老架、新架有什么区别?
  答:陈氏太极拳传至第十四世时,同期的传人陈长兴、陈有本,本来所传拳架,都是陈王庭所刨编的套路.陈有本为了适应一些人的需要,对拳架做了一些改动,创造了所谓“新架”,又称小架,以区别陈长兴为代表的老架,大架.
  陈氏太极拳发展到十七世,大家公认陈长兴所传老架的代表人物是陈发科(1887—1957).在1928年陈发科走出陈家沟到北京传拳之前,当时其侄陈照丕(绩甫)、其子陈照旭等人都跟陈发科学拳.“陈照丕自幼从师于叔父陈发科学习太极拳”(王西安《陈式老架太极拳》).陈照丕自己也说过,“曾受季叔福生(发科)的指导.”(见《陈氏太极拳汇宗》自序)也就是说后来陈照丕、陈照旭、陈照奎诸兄弟所传的拳架,都是发科公所传.1928年之后到1957年发科公去世前,发科公一直住在北京传拳,到晚年他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所传一路、二路(炮捶)拳架的某些拳式和动作,做了某些修订和充实,使两套家传拳架更臻完美.发科公之幼子陈照奎先生,由于一直在北京跟在父亲身边,在其父严格教导下,认真地继承了发科公晚年所修定的拳架,成为继承发科公晚年所传挚架的代表人物。
  陈照丕先生(1893—1972),1928年陪同其叔父陈发科赴京之后,不久即到南京传拳,后来又到洛阳、开封等地传拳,1958年退休回到故乡陈家沟,培养了一批传人,如人称“四大金刚’的陈小旺、王西安,朱天才、陈正雷等新一代传人,都是陈照丕先生一手培养起来的.陈照丕先生可谓为陈家沟太极拳事业的中兴奋斗一生,鞠躬尽瘁.
  但由于陈照丕同其三叔陈发科公前后近三十年长期分住在北京南京等地,一南一北,又很少往来,故其拳架演练上便有了某些差别,加上原来陈长兴所传套路在陈发科前长期没有文字拳谱,不象当年陈有本所传新架,由于十六世传人陈鑫有《陈氏太极拳图说》出版,而有了文字拳谱。所以,1972年陈照丕先生去世后,1973年春节陈照奎先生应邀回家教拳时,沟里的人们感到照奎先生同照丕先生传的拳架有区别。为了表述这种区别.由于某些人想标榜村里练的、自己练的拳架更正宗一些,遂将照丕先生晚年在沟里传的拳架叫做“老架”,而将陈发科、陈照奎父子传的拳架称作“新架”.陈照奎先生不赞成这种分法,他在世时曾云:“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五哥陈照丕当年也是跟我父亲学的拳嘛.都是陈长兴公一脉相传的拳架嘛!”在陈家沟照丕先生所传的拳架与发科公和照奎先生在北京所传的拳架,其套路编排风格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略有繁简,精粗之分而已.“四大金刚”之一的朱天才讲了一句比较客观的话;他说:“陈照奎先生传的拳架,动作更细腻,手法更多,发劲更猛,技击方法更加明显,技术更加全面.”(《武魂'1990年第5期)正是因此,195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委托唐豪、顾留馨、李剑华、陈照奎等人编写《陈氏太极拳》一书时,就决定了以陈发科、陈照奎父子所传的套路为标准,谱写此书,以弘扬此拳。到1963年最后由沈家桢、顾留馨二人编著,陈照奎演练,并审订的《陈式太极拳》出版,陈长兴所传套路(一、二路)才有了第一本文字拳谱.陈照奎先生所传的函授讲《陈氏太极拳体用全书》可谓陈长兴老架的第二部拳谱。
  据此,对这个新架老架问题,我们只能说陈发科、陈照奎父子在北京传的拳架,同陈照丕在本村传的拳架,都是与陈长兴老架大架一脉相承的拳架.只有某些拳式动作上的繁简之分,而没有什么新老之别.如果为了区别其差异,只能说:陈照丕所传与陈照奎所传拳架略有繁筒、精粗之别.对于其中某些差别应该进行具体研究,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争取取得合理的统一.

发表于 2004-2-12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引用由pan03262004/02/12 12:03pm 发表的内容:
大师们表演一般都打老架,表演新架的极少。为什么?
年轻的有表演新架的,但感觉都不太好,要么一蹿3尺高,蹦蹦跳跳的;
要么打不出陈拳的味儿。
陈发科早年也是教老架吗?新架是他晚年定的,还是在他之前就有? ...

吃不了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
这是因为一些现在的大师们初学时是跟陈照丕学的,再学陈照奎教的。这样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了。于是,就有了技能干扰,有了技能干扰,学陈发科公的架子时,就力不从心,自然便学得几不象了。学不好后,就说陈绩甫教架子比陈照奎教的架子好。并以此标榜自己学的陈照丕的是正宗,陈发科的是旁门……。这样便可以进行所谓“正宗”的垄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2-13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发科就没教过老架吗?或者根本不知道有老架这种练法?
田秀臣学于陈发科,怎么他演练时也打老架?
发表于 2004-2-13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架老架存乎一心
发表于 2004-2-13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架老架存乎一心 ,陈式杨式请问老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