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288|回复: 3

[陈瑜太极网原创]追忆田秀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3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田秀臣(1917-1984),河北完县人; 幼年体弱,因以习武曾学少林拳及器械长于哪吒枪、锁扣枪、五虎断魂枪。十八岁在崇外火神庙“大兴第一武术社”从著名拳师唐凤亭学形意拳,并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中和戏院等处做过表演博得好评。 一九四一年,田秀臣在宣武区骡马市大街王文通笔墨庄当掌柜,此处正与被誉为“太极一人”陈发科前辈的居所中州会馆斜对。因以得识并倾慕陈发科老师雄浑沉厚刚柔并致的陈式太极拳。更为陈发科老师纵放屈伸擒拿跌打“挨着何处何处击”出神入化的推手功夫所折服。因以开始学习陈式太极拳其间同学还有雷慕尼、李经梧、孙凤秋等。为了学好陈式太极拳,他经常请陈老师到笔庄单独教习,陈式太极拳一路就学了三年,后又学了二路。陈式大杆、太极棒、大捋、推手、乱踩花,并学习了肩、背、跨打的基本功。且留有与陈发科老师推手的五张照片,并在“沈家桢、顾留馨”所著《陈式太极拳》一书中采用。由于学习刻苦,所以其拳形酷似乃师。深为乃师所赞许并为同门所称道。并曾受陈发科老师的委托到棉花胡同代师传艺。1946年正式递贴、磕头拜在陈发科老师门下,成为陈发科少有的几位入室弟子之一。  一九六一年,田秀臣老师秉承师志,开始在东单花园传授陈式太极拳,他保持了陈发科老师原有的风格特点,一招一式无不刻求陈发科老师原有风貌,唯恐变改,因此从学者甚众,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代陈式太极拳名家。  一九七七年应北京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的邀请在该院教授陈式太极拳。从学者有阚桂香、周佩芳等教练及许多干部职工。并拍摄了陈式太极拳第一部影视资料片,为保持陈式太极拳这一传统古老拳种的原有风貌留下了珍贵资料,使后辈学有所本、学有所规、学有所成。  一九八一年,日本太极拳协会三浦英夫知道委员长和副委员长中野村美、高谷宽顾问、武田幸子都先后慕名拜访他。观看他的表演与教学,还在日本八二年“太极”元旦号刊登了他的拳照。  为了教好陈式太极拳,1963年他戒掉了抽了几十年的烟,对于经济困难的同学他免收学费,并接济过生活拮据的同学,因此得到了后辈学者的一致赞誉。正如一九六三年同学们赠给他的横幅中写到的“…秀臣师乃陈氏亲传,且练修并重,能调济刚柔,拳形活泼,意中潇洒,意气融合,内外如一,乃德才兼备之良师。使吾辈学者易于深造,裨益大焉…。”  田秀臣老师因病于一九八四年仙逝,当时朋辈学生悼念者近千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3 16:42:2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2月4日,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传人田秀臣老师北京部分弟子首次聚会,这也是田老师去世二十多年来大家第一次团聚。这次团聚主题是师兄弟叙旧,共同追忆在和田老师学拳时的感受。在会上大家逐个进行发言。虽然二十几年没有见面,但大家都在坚持练习田老师的拳法和学习田老师做人的品质。这次聚会大家都非常高兴,希望以后要多加强联系,把田老师的拳法继承和发展下去。提前给大家拜年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前排左起:张亨  张永俭  王青云  李建伟  宫继宗  刘九芳
 
后排左起:李学华  彭代善  宫文亮  胡欣  张玉海  张常胜  马景林  陈志勇  康伟  赵守庆  邓根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 16:43: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2-14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敢问楼主师从哪里?

李新政我认识^_^

 楼主| 发表于 2007-2-16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负责转发,不从师于田秀臣前辈之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