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534|回复: 7

武术的功用是保家卫国和强身健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9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哥言:“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又言:“气虽存在,但不应去想,本门武学不研究气。”

草娃娃有几个疑问想请几位大哥哥给予指教。

1、草娃娃不知道贵门武学玄机,所以因切入点不同,故引发出此论坛之效应。

2、草娃娃知道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的道理。故人初世亦是气在人中,人在气中。这样才符合阴阳循环之理。娃娃又知气聚则神足、气散则神消。如肾气不足,两眼发黑,肯定无神;若不用粥饭,则全身无力;若不呼吸,生命休亦,所以一呼一吸即为道。

娃娃上举三气之例,实为天、地、人三才之标志,且不可混为一谈。若三气细细的分析,即可推出事物运动的哲学辨证关系。它具有纵深立体感,它就是宇宙,它就是太极,它就是一年四季万物衰荣之理法。丹田之气也为气,秋高气爽也为气,所以气象万千。万事万物即符合宇宙运动轨迹之法则。

3、所谓精神皆因气而生,气为因,精神为果。草娃娃知道,太平间里躺的一个个死人都没精神,是因为他们气绝身亡。如果说气绝身不亡只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僵尸,另一个就是……出鬼了。

4、大哥哥的以上两句,草娃娃才疏学浅,苦心拜读,未解其中奥秘。如果说气绝了精神依然,也只有雷锋叔叔、黄继光、董存瑞等等,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们的精神永远不死。

草娃娃以上回帖,莫怪草娃娃愚昧无知,如有得罪之处,还请大哥哥赐教。

另注:希望大哥哥以后发贴内容要朴实易懂,千万别误导娃娃。再此拜谢!


娃娃呀娃娃,兄怎说你才能懂呢?你这样研究,不觉离太极越来越远吗?你应向茶老师请教多年啊,因为你说的不是太极的东西。技击是气吗?你问一下柳海龙,泰森吧。我说的是老前辈经过千年实践得出的经验,你太小了,无法理解,吾不怪你。兄再奉劝你一句,武术是实战,否则怎么保家卫国。孙先生不是说尚武精神吗,不是尚气精神。不要误入歧途。

发表于 2006-4-29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ai4896在2006-4-29 21:15:00的发言:

娃娃呀娃娃,兄怎说你才能懂呢?你这样研究,不觉离太极越来越远吗?你应向茶老师请教多年啊,因为你说的不是太极的东西。技击是气吗?你问一下柳海龙,泰森吧。我说的是老前辈经过千年实践得出的经验,你太小了,无法理解,吾不怪你。兄再奉劝你一句,武术是实战,否则怎么保家卫国。孙先生不是说尚武精神吗,不是尚气精神。不要误入歧途。

哦,谢谢大哥哥的指教,但还有几点不是太明白。

1、怎么才能够离太极越来越近呢?

2、那太极拳的结构是什么?它有多少种因素组成?

3、不是说太极包罗万象嘛,不是说武术生活化,生活武术化吗?

4、如果内气不畅,能用于技击吗?

5、你让我见柳海龙和泰森,说实在的,真不容易见到啊!

6、太极拳有千年历史了吗?你不妨给我讲一下,千万不要不耐烦我哦,不是说一切从零开始,从小做起嘛,我这也是一种精神哦。

7、谢谢大哥哥不怪我,并且还给我讲一些保家卫国与武术的关系。

8、不错,孙文先生曾说过尚武精神,我认为不仅尚武“精神”,而且更应该尚武,你说对吗?

9、同学们都说你只有宏观,而缺少微观,你说是吗?

再次谢谢大哥哥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6-4-29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娃娃,气虽存,但不应去刻意研究,武术应求其本质,不要歪曲。

娃娃,武术是用来实战的,不是什么活人和死人。

娃娃,你应去读一下太极拳论。王宗岳,武禹襄的。

娃娃,兄劝你也重读一下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不会消失。

娃娃,回到武学本质上来吧。

发表于 2006-4-29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ai4896在2006-4-29 21:26:00的发言:

娃娃,气虽存,但不应去刻意研究,武术应求其本质,不要歪曲。

娃娃,武术是用来实战的,不是什么活人和死人。

娃娃,你应去读一下太极拳论。王宗岳,武禹襄的。

娃娃,兄劝你也重读一下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不会消失。

娃娃,回到武学本质上来吧。

1、武术的本质是什么,怎么才可以不歪曲呢?

2、你能给我解释一下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吗?

草娃娃先谢谢了,期盼!

 楼主| 发表于 2006-4-29 2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从南北朝就开始了,从程灵洗就开始了。当然,这是目前所能研究最早的。有人说从三星堆出土的器上,就有杨式的揽雀尾。南北朝就有太极十三式的名称了。这就是历史。

娃娃,五一去四川玩玩吧,吾跟你讲微观,什么是真太极,杨澄甫是谁?李雅轩是谁?或者来武汉,吾跟你讲什么是武当功夫?

发表于 2006-4-29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无言
发表于 2006-4-29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dai4896在2006-4-29 21:47:00的发言:

太极从南北朝就开始了,从程灵洗就开始了。当然,这是目前所能研究最早的。有人说从三星堆出土的器上,就有杨式的揽雀尾。南北朝就有太极十三式的名称了。这就是历史。

娃娃,五一去四川玩玩吧,吾跟你讲微观,什么是真太极,杨澄甫是谁?李雅轩是谁?或者来武汉,吾跟你讲什么是武当功夫?

哦!新的感觉。

发表于 2006-4-30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它有好多个名字,如:绵拳、绵掌、化拳……

它也有双人推手,它属少林上乘武学。据我所知,现在很少人练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