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035|回复: 8

8字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6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字 圈 太极拳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杰出贡献,非习练者不能体悟个中三味,可以说人生一太极,太极伴一生。太极拳流派分支众多,每一派每一代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对太极拳进行了新的诠释,赋予了新的内涵,使太极拳不断发扬广大,百世流传。太极拳是哲学,是艺术,是科学,而我们认为她更应该是一种实践。恩师张志俊先生聪颖过人,卓尔不凡,总结先人经验,运用科学手段,经长期实践,精辟地总结出了“稍节领劲,两头卷曲”的纲领性指导思想,已为大部分太极拳爱好者所接受。使太极拳清晰明了,有章可循。其中“8字圈”与“雀地龙”是本门最基本的功夫,是每日必修的功课,两者既可单练,也可合练。今试着写出,以助红枫叶先生、aa先生及各位拳友雅兴。 8字圈练法:基本要求,同太极拳一样,强调双脚五指抓地 ,双膝内扣。基本动作(以右手为例):动作1:右脚前跨一步,左手卡腰或背在身后,右手从胯前开始启动,打开,顺缠向右后,划弧线经胸前中线缠至右前上方拇指与鼻尖齐,肘找膝。顺缠完成。这个大S圈我们叫“挖”。动作2:五指打开,变逆缠,经胸前向下后划弧,走S回到起点,这个大S圈我们称为“盖”。逆缠完成。两条S线在胸前交叉,形成拱形的8字圈。要点: 1、顺逆缠要以手指领劲,劲走到指上,不要走到腕上,在走劲过程中,手指递个渐进,S线走完,缠丝完成,不是一下走完。 2、顺逆缠转换时注意,一定要五指打开,进行转关,完成时,大指要和其余四指说上话,能见面,要合上。 3、要内撑外抱,8字圈走的要膨胀、饱满、圆润,支撑八面,密不透风。 4、重心转换符合老师“轻重虚实解”一文,但转换时档一定要走下弧线。 5、肘一定要乍(向下、向外、向前,不能夹,不能内收),在螺旋渐进过程中形成对拉。 6、整个走劲过程是以肘为圆心,小臂为半径,指尖领劲的过程,切记,切记。训练层次:先右手,再左手,然后两手,最后和“雀地龙”一块练习。也可以几个动作练习,两头同时作胸前练习也好,随己方便。右手走时,右上身护全,左手走时,左上身护全,两手同时时走上身就是一个太极球了,自己置身其中,可立不败之地,和“雀地龙”同时走,整个人就在球中,细品之,其乐无穷。纯熟后可加上行步,猫步,任意旋转,左右逢圆,其用妙不可言。若能得到老师指点,则更是画龙点睛,终身收益。训练过程宜先慢后快,然后快慢相间,慢是找劲,快是练劲,快慢相间是(应)用劲。个人认为“8字圈”几乎涵盖了太极拳的所有技法,无论打、拿、摔,“8字圈”基本通用,但是不管用什么部位做打击点,通通要用手打。 赞“8“字圈顺挖逆盖8字圈,环环相扣8相连,每个8字遥相见,自身浑然太极圆。
发表于 2006-3-17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发个简单的图形吗?光看文字看不懂。

发表于 2006-3-26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字圈,即挖盖,也可用起转落翻来形容。

起转是顺缠,尾指领劲,余指次第跟上,最后小指与大指相合。

落翻是逆缠,大指领劲,余指次第跟上,最后大指与小指相合。

其顺逆缠的路线合成一个立体8 字,故名8 字圈。

起转是顺缠,尾指领劲,余指次第跟上,最后小指与大指相合。

落翻是逆缠,大指领劲,余指次第跟上,最后大指与小指相合。

其顺逆缠的路线合成一个立体8 字,故名8 字圈。

挖盖时指腕肘要旋转,肘要定位,旋转是由指而腕而肘,

关键是尺桡二骨的扭力。

还有肩觉拉开,是根节力来支持中梢节。

思考题

如果肘不动做圆心,指腕走弧线,肩胸腰等没动,

这样只有前臂之力,没有做到一动全动。

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

发表于 2006-3-26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杏花雨8字圈写得好,红风叶8字圈解得妙。

如果肘不动做圆心,指腕走弧线,胸腰也在梢节自转带动下作小于自转轨迹的公转运动,即胸含胯松,胸含贴背,胯松借地力反弹。这一含一松,不但化去了对方的大力,而且借力反弹,刚好合上对方力,牵引对方动。高手作8字圈时,你去摸他的胸腹,是在作内在的转动的。

看一些人盘架,挺胸挺胯,姿势好看,其实是不知太极的妙处了。

发表于 2006-3-27 0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aa说得很仔细,是少见肯用心钻研而有见地的拳友。

“这一含一松,不但化去了对方的大力,而且借力反

弹,刚好合上对方力,牵引对方动。”

这刚好是一蓄一发走了一个圈。盖的时候是重手,下

腿为虚,是蓄是化。挖的时候是轻手,后腿蹬,借力

反弹,下腿为实,是发是打。若圈走得小,对方好像

自己跌出去,这正是发人不见形的表现。

本著深入讨论的精神,再提二个思考的题目。

假若胸腰转动而肘不动,那么身体与肘的距离就会改变,

肩与肘的夹角就没有定下来,有夹肘或懈肘的情况出现。

如此,肘不动应如何定义呢?

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走的是公转,地球自有的转动是自转。

因此,公转轨迹应常大于自转。我们身体上各个关节与自

转公转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什么要走自转公转呢?

发表于 2006-3-27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aa个人认为:肘部定位,主要是肘部得劲,使肘部为一坚实的支撑点,而供前面梢节圆滑的运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为与后面身体的传到提供稳固桥梁的作用。

   比如把肘抵住墙壁,练8字手。你会感到:肘会随着梢节的运动而沿着墙壁的斜上,斜左,斜下,斜右用力。此时肘部位置固定,但肘部劲力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作相应的支撑梢节的不同方向的运动。所以说叫乍肘,这个“乍”就是四面八方膨胀的意思。所以肘部并不是呆着不动,而是在向四面八方膨胀,以保持其前后枢纽之关键作用。其实梢节领劲虽是第一意识在梢节,但随之第二意识在肘部,其间两意识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也就是说梢节在作横园时,肘可能同时作竖园,配合身法平园,合起来不就是浑圆吗。肘劲把握得好,一动自然是具有前后左右上下的浑圆运动。这又有何难的呢?

     那么,假若胸腰转动而肘不动,有夹肘或懈肘当然不好,但只要肘部保持相应的膨胀,照样效果好,比如洪派太极把肘靠近身上,永春拳把肘靠近前面中脉,都取得好的效果。

二.车轮外轮与内轮为同心园,车轮转时,外轮弧线大于内轮弧线,即外轮与内轮角速度相同,但外轮线速度大于内轮线速度。此时我们把外轮转动定为自转,内轮转动定为公转。与地球绕太阳有一定的区别。一般在梢节运动化力时,是自转掩盖了公转,即好像看不到身在动;而在发力时,是公转掩盖了自转,即好像看不到手在动,只见身一抖对方就飞出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3-30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人高论,期盼与二位促膝把酒,稍节领劲两头卷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不论用哪个部位化打,都有用手启动,只要稍节能卷,什么问题都可解决。

发表于 2006-3-31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杏花雨好意,三五拳友,饮酒谈拳,实在是赏心乐事。

不过现在家在万里外,恐怕只能在网上与君等共饮一杯。

浊酒一杯家万里,

醉看红叶,梦回江南。

发表于 2006-4-16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肘的意思不是肘完全不能动,应是相对于身而言是不动。

关键是肘与身要维持一个固定的角度,才可常保持肘向下向

前向外的朋肘。

当肘向后时若身不动,夹角变小成夹肘而失朋劲。若身随著

向后动而保持夹角不变,肘仍保持向外朋。

若要肘完全不动而又保持外朋,身就不能动,因为要维持一

个固定的角度而保持朋肘。如此一来,打拳时就会显得身体

僵硬。

太极拳不止有外圈内圈,或上中下三个圈。我们常说人身十

三大关节,若节节分家,每节都在公转自转走弧,就最少有

十三组圈。而节节贯串,就把这些弧线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由

复习弧线组成的立体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