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847|回复: 3

张志俊先生妙论太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6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叫公转,什么叫自转。大家知道,公转和自转在太阳系、宇宙,大家都明白的规律。如果没有公转,假设地球绕太阳转,地球如果没有自转,有的地方热的热死,有的地方冷的冷死,有的地方白天永远见不到黑夜,有的地方黑夜永远见不到白天。那么,地球如果没有自转,就不会有24小时,如果只有公转,就没有四季,所以说:公转和自转才产生地球,非常美妙的。那么,太极拳也仍然一样,只有把公转、自转非常好的结合、非常美妙的时候,它才可以产生无限的妙机。这么美、这么好、这么轻盈、这么圆和、这么潇洒、这么自如,如果你真正的找到公转、自转的这种方法了,练到身上了,当你和人推手的时候,那才是浓妆淡抹总相宜,非常潇洒。练太极拳的核心是搏击,我提倡你要有大武将的风度,纸上谈兵,不要噔着眼睛、横着脖子,我打你、你打谁呀,你谁也打不了,对不对。因此,来去要自然,挥洒自如,待会我举个例子给大家说,下面我们先说公转、自转的基本原理:前关节对后关节而言,前关节是公转,后关节是自转,比方说:手指对手掌而言,手指运动是公转,手腕的运动是自转,手腕对肘而言,手腕的运动是公转,肘的运动是自转,肘对肩而言,肘在运动中是公转,肩在运动中是自转,肩对腰而言,肩是公转,腰是自转,到腰再也没有了,是最后一道防线,下肢以此类推。前关节对后关节,上关节对下关节,在前面我们叫做前关节,在面,我们叫做后关节,在上边我们叫做上关节,在下边我们叫做下关节,下关节对上关节而言,下关节为公转,上关节为自转,这是第一个自转和公转;第二个原则是自转不可以大于公转;第三个原则是在自转解决不了的时候,才能够用公转完成。在太极拳搏击当中,有一个原则,能动手时不动肘,能动肘时不动肩,能动肩时不动腰,能动腰时不动步,意思就是你不可以浪费。比如用一个班可以解决的,我不会去用一个排,一个排可以解决的,我不会用一个连,所以在搏击当中,一定不可以自转大于公转。第三个则是在自转解决不了的时候,才可以用公转。手可以解决的不用腕子,腕子解决不了的用肘,肘解决不了的用肩,肩解决不了的用腰,腰解决不了的时候用步。这样你才会一个步伐解决不了时用第二个步伐,二个步伐解决不了时用三个步伐。周而复始,总能解决,所以呢?希望大家认真的去体会,下面我跟大家讲一讲什么叫公转和自转(示范),开懒扎衣,这个时候要拿到这个部位,大概有几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平时最常见的一种,大家看大臂夹角缩小,向内合、运动、上升,最后大臂的夹角缩的很小,这种在我的学生中,在大家练习的时候,是不允许的。第二种方法是:开,以小臂为圆心,开、合、转、放、腋下空、走手、小臂为圆心,这种呢?我们把它(叫做)视为正确,待会儿大家可以试试。在你和别人,当你抓住对方的时候,你要先走手,要通过这个路线走(示范),你大臂夹角没有缩小,对方就顶住了,你自己可以达到100%。下面我们结合实践当中举个例子,讲一个懒扎衣,一开、一合,我们在推手当中,懒扎衣的一开一合,你在推手转动的时候,我们的人那儿去了,你在转到这个方向时,手翻手举起,上、没有效果啊,为什么?因为我的夹角变了,因为违背了原则,那么,如果夹角不变,我的夹角恢复正常,大家看,行不行,人受不了啦!如果在对方没有顶我,对方现在如果顶我,你都顶不动,你夹角一变,你出去,你举的时候,你一定要一合,他下去了,他下去你也不可以变形,这是第一。第二是当对方推你时注意看,整个夹角收缩,圆心运动,以大臂为圆心,你必须遭到对方的打击,你出去了,所以当对方推过来时,要翻小臂,翻小臂的时候,你才能够完成。当对方正面攻击你时,推你的时候,大家看,以大臂为圆心,无论你怎样你都变为了。因此,在你,对方推你的时候,你只要稍节领劲,就可以,否则不行,若对方也是稍节领劲,只有稍节领劲的时候,你才可以体现出这种风格,体现这种你碰、碰不得,挨,挨不得的非常奇妙的效果,你不是稍节领劲,你要有这种奇妙的效果,原则上是不可以的,所以呢?我在训练学生当中,这些年搞实验的时候,就时刻实验稍节领劲,后来通过论证、实验,感到这种稍节领劲还真灵。用了一段时候,好使,无论在散手、搏击、推手的练习,都会起到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公转和自转才能达到两手相吸、相系,下面的问题,在公转和自转的过程中,两手相吸相系的关系,我们现在很多,我的学生当中很多练拳的,他两手象箭一样,车走车路,马走马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他两手不结合好象和箭一样,一手运动、一手不动,他一手动一手不动那不行,整个太极拳美就美在两手协调,美就美在两手相吸相系,美就美在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所以呢,你在练拳当中,两只手一定要相吸相系。昨天,我们给大家夸张的练了一段太极拳,我把它叫做节节分家、节节贯穿、两手相吸相系。下面,我简单的练给大家看看,正常的练习,提、迈、棚、撩、接、上、捣坠这是正常练习,这个练习没(结果)错误,但是,这种练习你看不出节节分家,你也看不出节节贯穿,现在我可以把它夸张一点,当它转动的时候,它是节节分家、节节贯穿节节的在运动。例如:你的很多地方都没有在动,没有分家,没有贯穿,即是你大体在转动的时候,你局部也没有转,比方说:金钢捣坠变懒扎衣,把它夸张一下,大家看(示范),插、上、开、合,大家看节节、上下、左右、前后的九大关节,就象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一样,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轨道路线,不可以碰撞。你肩关节跑到你腰椎关节上,不行,你肘关节跑到你肩关节的轨道上,也不行,你手关节跑到肘关节上,那也不行。对不对,试想,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它不可以跑到人家的轨道上,跑到人家的轨道上,撞了,那不行啊!对不对。所以你在练习中,你的运行路线就是这样的运动,而且你要体现出我今天说的三个问题:节节分家、节节贯穿、公转、自转、以腰为轴,否则这个拳就会出现毛病,无论你是健身,无论你是搏击,这个起到的效果,都没有通过正确的方法练习达到的效果好,只有你用正确的方法去练习,你在健身上,你在搏击上,甚至在美感上都会有好的作用。有人说:谁谁练拳不好看,怎么样才知道不好看呢?因为他说的好看不好看,是自己心目中的标准。中国人看欧洲人,可能会觉得欧洲不好看,不知道欧洲人看中国是什么概念,是不是?所以说,那是你的习惯,亚洲人看非洲人也觉得不好看,他美,就是以一个综合的标准,不可以以你的眼光,首先,美就是要协调、要对称、要顺畅、要顺达、要自然,如果这些条件你没有,那么,就不行。你说的美和丑都不对,因此第二个问题就是太极拳的美和丑,应该建立在技击的基础上,有了技击这个基础,这个原则,才可以去谈其美和丑。因我昨天讲了太极拳的发明者,现在有人说是张三丰,有人说是陈王庭,是谁我不知道,我没有考察过,我不是历史学家,不管是谁发明的这套拳,原本的意思就是搏击,就是打人,就是保护自己,没有想到健康,也没有想到修身养性,也没有想到开发你的智力,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打人,打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那么它的招招式式都是为了搏击而来,因此,过去拳的美和丑它有一个标准,我和你伸手,你趴下了,我站起来了,那么我肯定比你美;无论你长的多漂亮,你只要趴下了,你就没有我站起来好看;无论你多少高大,你只要趴下了,你一定没我高大,那怕我只有1.6M,你身高2M,你趴下了,那么你就没我高,趴下才能会有多高?肯定没有我高。所以过去的目标就是趴下和站起来,失败和胜利。今天,太极拳的标准不同了,那么你没有技击这个标准的时候,太极拳的副产品就会产生很多,比方说,八十年代的气功,最早是以武行气,以武行功向大家传播的很好、很健康,结果有个鹤翔桩出现以后,什么香功等等,一直到现在的法轮功,发展到千里之外,可以救火,千里之外可以发气,比方说:你说“你在那里”,我说“我在泰国”,明天早上7点帮你发气,准备接收。对不对,当张功保来郑州时,他的学生就跟我说:“我们老师跟我们大师哥的父亲能较远的发气”,我听了以后就非常纳闷,我就很认真的给他讲,我说:“你们老师在发气的时候,是通过邮电局,还是通过电信局”,他想了想说:“不通过啊”,我说:“不会的”,你说卫星上天,一个电话发一个信号,都能有接收,他是通过那个频道接收呢?通过那个渠道走过来的呢?中国和泰国相隔那么远,从西藏边缘过去,海拔都几千米,能过来,你总不能拐弯呀!所以说,他这把正规的气功,最后把它变成不像个样子啦!那么,太极拳,你如果遇到搏击,它的副产品,一定不会和气功一样,它虽然跑出一点轨道,仍然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因为,太极拳现在的副产品也很多,像现在出现太极扇、太极棒、太极球、太极操都出来了,香港最近要搞个万人太极操。当然这些还在健康的为基本,是一种正常和健康,但他已经脱离了搏击,技击的核心,脱离了这个核心,只要有健康,那都属于正常的发展,但是你一定要叫太极拳,那你就不能脱离这个轨道,你要不搏击、不技击,那就不叫拳了,你说你叫太极扇,可以叫太极操也可以,对不对,太极舞都可以,只要它健康,只要它正确,但是你太极舞不能搏击。


在前一段,我碰到一个小孩,湖南的一个小孩,8岁,曾经拿过全国书法冠军,我感到非常的纳闷,小孩8岁,我58岁,我7岁就会开始写字了,写了50多年的字,他说,我写的字一概不叫书法,他非常天真的说:“你写的不叫书法”,我说:“你写几个字”,他后来就写了几个字,我说:“你写的都是书法”。回头,我就非常纳闷,我说,我50多年的功夫,他才8岁,然而,这个小孩,循规蹈矩,按照道理去学习,他学的不仅是书法,而且拿了全国少儿书法冠军,我写了50多年,他却给我做了个很好的评价,说你一个字都不是书法,这就说明问题,你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你没有练习技击的时候,你练的都是太极拳,看起来健康,但你那不是技击,如果你练了三年的技击,你从中可以得到健康,也可以得到技击,你练了59多年的太极拳,你没有练技击是,你还是不懂技击,你不能说你的一招一式都懂,不能算技击,可人家练了三年技击,有可能拿全国冠军,也有可能拿世界冠军,都可以拿,因为他学的是技击,你学了技击,你就可以得到健康,你得到健康,你不一定能得到技击。


去年,我做报告的时候,有人和我讲,他是为了健康,我说,你的方法错了,因为你不从技击这个动力来算,你就没有争胜心。当时,有人说,我们就是为了锻炼,我说:“你们以后在街上跟人打架,愿意挨打的人举手,''一个都没有举手,这说明了你还是希望胜呀!对不对,如果你这么点进取心都没有,你比赛什么呢?为什么呢?你还是想争胜啊!争胜就是动力,争胜是好事,你只要敢争、敢讲、敢努力、敢拚,台湾人说:爱拚才会赢,你不拚,你就不会赢,所以说,我觉得大家在练拳时,要认认真真地从太极拳的规律练起。从太极拳的技法练起,在练技法当中,你能够得到健康,不要在健康中得到技击,这是很难的,倒过来是不行的,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应该西瓜、芝麻都要,全都不可以丢掉。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来,创造了太极拳的文化,我在其它地方转了一大圈,这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啊!我在三年前对外国人谈话的时候,说起太极拳是中国第五大发明,前四大发明,中国曾蒙受耻辱,第五大发明,中国人应该深深地感到自豪。你在美国,一些人只要见打太极拳,只要一看那里有中国人,只要一说“china”,他:“ok”管你是不是真的,但是,你只要沾到正宗太极拳的仙气,太极拳独特的东方螺旋、缠丝运动式。全世界,目前没有一个运动可以跟它相比美的,我敢大言不惭地说:“不仅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以后,再也不会有个运动比太极拳好,我们在位都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么妙、这么美的太极拳,你们应该说,都是从佛家说的先知先觉者,先知先觉,方能大成。所以,大家既然走到太极拳里面来了,就不妨去努力地按照太极拳的法则,按照太极拳的游戏规则,按照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去练习,使你掌握了太极拳的技术。使我们的太极拳能够发扬、能够扩大,试想,假如以后真的一百年以后太极拳,全是健康的,没有技击的,我想恐怕真的太极拳交谊舞都会出来了,甚至于小品演出都能把太极拳搬上去,因为只要你在健康的基础上,如果第一的核心变成健康了,我只要符合健康的原则,没有违背太极拳,然而,你东方这种独特的、缠丝运动就会慢慢演变了,所以说,我希望大家在练习太极拳当中,要挖掘挖掘太极拳,因为,现在的中国,练太极拳的人非常多,研究太极拳的人非常非常少,少之又少。大家不防对一、两个小小的课题进行研究,要么咱研究坠肘沉肩,要么你研究虚实轻重,对不对,腰为主宰,你研究腰和轴的关系,轴和轮的关系,最后一个问题,我讲一讲发轻,发轻是太极拳梦寐以求的事,那么,很多人发劲都是刚才我说了,以腰去发,行于腿主宰于腰,这种方法不能说不对,这种方法最起码可以说不高明、不先进。1840年的时候,英国人的大军把我们的关口打开了,在鸦片中赔了很多钱,甚至还烧了我们的园明园,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它就先进,今天它就未必先进,那个时候它的大军非常利害。那么,也就是说,什么都在前进,太极拳也仍然在前进。如果不前进、不先进就容易变老,就会衰退、就会消瘦。所以说,发劲的问题,就是要稍节领劲、两头卷曲,以腰分配,四六分配的比例发出,这样发它就会有很大的好处。第一速度快,第二劲整,第三不需要蓄劲,不需要准备,不需要预备,第四速度快、方向多。下面我讲一下发劲,发出来的劲主要是肩上断劲,在胯上蹬直,下面我举一个例子:(示范)看,我现在给你讲陈式太极拳。例如:做个掩手捶,掩手捶的发劲不外乎几种,一种是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开、合、发,这是一种;第二种呢?比这个还假了开、合、发、晃;第三种呢,就是不晃了,开、合、卷。那么我们现在要演习的是第三种,第一是你不要晃,第二是你不要颤,因为在你打人时,“嘣”一拳打上去,打上就是打上,它晃不了,在我的学生当中,很多人练拳空发的劲很大。发劲就要像射箭一样,箭射到外边,稳丝不动,千万不要连弓带箭都扔出去了,就坏了,赔本的生意不能做。太极拳就是不能做赔本生意,对方要多少给多少。下面,我讲的发劲,它是通过脚抓地,膝盖定位,松胯、腰塌、胸含,它不需要预备。打肘的时候,你看(示范):这个路线多么笨,那怎么打呢?打肘,这么打!不管怎么打,你的肩,不可以杠起来,不能架肩、卸肩、耸肩。要打,就这么打,要想打的好,加强指导手,这样打!踩也一样,向下踩,走小臂。走小臂、趟稍节,这样你的劲才会有灵活多变,发肩劲这不行,你要想把你的肩靠发好,那就要靠手领劲,这样发!要多少、有多少,手一领就出来了,要想把劲发好,要想劲发好,必须手指导,手必须领劲,否则,你的劲就很难发,今天我跟大家大概讲了节节贯穿、公转、自转、两手相吸相系和发劲的问题,这四个题目是我从1984年到2000年,十六年来研究的成果,也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不知道是对是错,昨天我说了这十年在我的小实验里的实验是成功的,拿到社会上,在各位武学家面前,各位同志面前,是否是正确的,有待大家去评足,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能够改正这个稍节领劲、两头卷曲,也希望你们能够提意见,推翻我的稍节领劲、两头卷曲。谢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5-8-16 1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老师英姿!
发表于 2005-8-17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读此文,更知太极拳之理法,能将太极拳剖析的如此明白的恐当今世上难找几人。

           张志俊老师的文章常读常新,学拳明理,才是真正的学拳者。

发表于 2005-12-30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老师了不起!绝顶聪明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