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陈式太极真架武术馆馆长李霖先生回忆 《武魂》2003年第10期刊登
1978年夏天,我借西安市总工会组织人员到北京参观全国美术展览之际,在北京看望了陈照奎先生。在北京呆了一个多星期,几乎每天都要到陈照奎老师家里。 陈发科宗师之子陈照奎老师住在北京果子巷南大吉巷,头一次见面时,他的儿子陈瑜也在家。我向陈老师说了我父亲名字叫李鹤年,他一听非常高兴,并回忆起当年一块学拳的情景。 在陈老师家里,他让我打了遍一路、二路(炮捶),看完后,陈照奎老师肯定的说:“这是我父亲的早年拳架”,我惊讶地问:“您现在练的不是这个拳架?”他说:“我练的是我父亲晚年改过的架子,现在叫新架”。接着,陈老师很爽快地练了一遍,我一看很多地方果然不同。 陈老师答应教我这套新架,这样,几乎每天都到他那里去,学了新架一路。在这一星期里,他带我到他的传拳点去。在路上他说,在北京有三个这样的教拳点陈老师的一个教拳点设在北京儿童医院旁的一个不收费的公园里。那天这里已经聚集约三四十人。陈照奎老师让我给大家练一练,我非常认真地走了遍一路、二路。大家问陈老师“怎么和我们练的不一样?”。陈照奎老师回答:“他是西安来的,叫李霖,他父亲李鹤年早年和我父亲学的,那时我父亲刚从河南陈家沟到北京时传的就是这个拳架。”并赞扬我演练传真,架子稳正,说:“父亲‘陈发科’就是这样的风格、气势。” 我在陈老师家每天还和老师推手,他推手时非常轻灵,和我父亲的手劲一样感觉。他那里天天都有来学拳的外地人。在陈老师家有学员来,陈老师就让我和他们推手。那时年轻气盛,又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所以没有思想负担,很放得开,陈照奎老师对我很欣赏。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陈照奎老师,谁知也竟是最后一面。1981年我听到陈老师去世的消息,心中很难过。我在陈照奎家的情景又浮现在我脑海里,他的音容相貌深刻地留在了我记忆中,在此表示深深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