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172|回复: 2

谈陈氏太极拳的“关节运动”--- 张志俊口述,魏昶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25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介绍一篇张志俊老师在杂志上的旧文章如下。非常精辟有用。


谈陈氏太极拳的“关节运动”---  张志俊口述,魏昶整理。


陈氏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拳术,不仅因为它在技术上保留了跌,打,摔,拿兼
施并用的手段,而且还在练习方法上对人体各大关节进行严格的训练,从而达到
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串,劲起脚跟,完整一气的要求。通过这种训练,
充分体现出太极拳刚柔相济的特点。


大家知道人的全身由二百多块骨骼组成,而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有十三大关节,
即上肢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身体躯干的脊椎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
,踝关节。只有让全身十三大关节同时协调运动起来,才能达谈到发劲干脆,化劲


乾净的效果。而达到这一效果,就必须对各大关节进行专门训练。


第一腕关节
腕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也是在技术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关节。其他各关节运
动须在腕关节引导下才能完成,因此它的灵活程度的大小,就直接影响我们技击
水平的高低。那么如何对它进行训练呢?陈鑫说太极拳唯“开合”二字,又说“
一处有一处开合,处处各有开合”,那么腕关节上同样存在开合。什么是腕关节
的开合呢?那就是顺逆缠。通过顺逆缠的一往一来,就形成开合。同时在顺逆缠
中,分清五个手指的作用。顺缠由小指领劲开始,逐步过度到大指。逆缠由大指
领劲开始逐步过度到小指。这就是我们在练拳中对于手腕上的动作必须分清顺逆
缠,必须分清五个指头的关系,并从拳式中抽出一二式,如懒扎衣等等,专门对
顺逆缠丝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推手中真正体现出□,捋,挤,按,采,列
,肘,靠八门劲别。


第二肘关节
肘关节在上肢关节中其灵活程度仅次于腕关节,但其打击力远比腕关节大。武谚
说“宁挨十手,不挨一肘”,因此只要加强其灵活程度的训练,就可以让肘关节
发挥出更大的打击作用。那么如何对肘关节进行训练呢?如何体现八门劲别中的
肘劲呢?陈氏太极拳术语中对肘有宽面窄面之说。窄面即肘尖,宽面即指除肘尖
之外的部份。窄面打击凶狠,如穿心肘。宽面打击柔和,如退步压肘。除宽窄面
外,又分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其动作路线与腕关节一样,分为顺逆缠,以达到肘
开合的目的,而最重要的是要坠肘沉肩,即在练拳时,时时刻刻注意肘的下坠,
保持肘不贴肋,肘不离怀。


陈氏太极拳又讲究五弓合一,五弓之一的手弓,即腕肘肩等关节组成,而肘为弓
把。只有在练拳与推手时腕肩对称,肘关节除了下坠之外,微向外澎涨。通过这
样的劲路,让发出来的劲力才能完整,而肘关节也就充份体现了轻沉兼备的特点
,因止拳式中的退步压肘,倒卷肱,肘底捶,六封四闭等动作,须专门抽出训练
,以帮助肘关节达到顺逆开合的目的,弥补手出隅后,肘作为第二度防线的功用。



第三肩关节
肩关节是上肢关节最不灵活,但同时也是打击力量很大的关节。陈氏太极拳术语
中“有俯肩一靠破铜墙”之说,至今仍然留有充分体现肩关节威力的迎门靠,与
通过迎门靠变化出来,用肩关节进行的拿法,跌法,因此要发挥肩关节的作用,
就必须对肩关节进行专门训练,使其能协调腕肘关节的运动,而发挥其功效。


肩关节的运动,首先强调沉肩坠肘。通过沉肩拉开肩关节,通过沉肩去掉自身拙
力,而产生太极劲,这就要求我们在练拳和推手时,随时注意沉肩。每式动作完
成之后,以手领劲肩微微地往下一松,以检查自己肩关节是否做到了松沉的要求
,同时在练拳中,肩部特别不能妄动,有些人在练拳中常常以肩的晃动,来表示
自己的拳法练得很柔和,其实这是一种病象,因为肩与胸存在开合,这种妄动,
恰恰打乱对肩的拉开的顺序,在肩需要开时无开,需要合时无合,因而是必须克
服的。


第四脊椎关节
脊椎关节是整个人体中,最重要关节,同时其骨节运动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
太极拳艺术的高低。陈氏太极拳术语中有“气贴脊背,力从脊发“之说,可见脊
椎关节的重要性。


脊椎关节就是我们所说的五弓之一的身弓,也是最重要的弓。它的弓梢以颈椎第
一节为准,下以尾闾骨最后一节为准,中间以丹田对应之命门为弓把,整个脊椎
运动是呈斜向圆弧运行。那么如何掌握脊椎关节的运动呢?这就要求我们练拳时
上以百会领劲,虚虚领起,下起尾闾,形成一个上下对拉之意,这样就可把脊椎
拉长。但仅仅拉长是不够的,因为没有脊椎关节为主宰的胸腰开合,那就失去了
太极拳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要求,因此在练习拳中,除了上下对拉之外
,还需令胸腰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加强胸腰的开合运动,这样日久就可以做到气
贴脊背,力由脊发。


第五胯关节
王中岳太极拳论中有双重之病未悟,于腰腿求之。这其中腰腿实则指胯而言。陈
氏太极拳术语说”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也仍是指胯而言,就是说在一
进一退,左顾右盼之中,需要通过胯来更换一次虚实,这样才可做到进退自如,
在散打实战中出奇制胜。


下肢的虚实是通过胯来转换的,上肢的轻重则也是通过胯来转换的,上下相随也
是以胯为中心,可见胯也是人体上下运动的总枢纽。陈鑫说“变换虚实需留意”
,充分说明胯在整个螺旋运动中的枢纽地位。陈氏太极拳对胯关节的训练。是在
练习中要求胯关节进行裆走下弧的运动,通过裆走下弧,逐渐拉开胯关节,同时
要求在每踢腿,每收脚,每出脚中做到曲膝松胯,身体下沉,而不导至身体上浮
。陈氏太极拳说“虚实开合,起落旋转”,可以包括整个太极拳,而其中精义又
实在是一个胯。


第六膝关节和踝关节
膝关节是全身最难予以拉开的关节,同是也是比较灵活,而且打击力量很大的关
节。如能灵活运用,往往能出奇制胜。陈氏太极拳中有撞膝,顶膝,扣膝,跪膝
等几种用法。膝关节与胯关节其实不可分,腰裆运动中的扣膝圆裆,就是说膝要
扣,而裆要开。膝关节除了要互相对照之外,向上还应虚虚对准自己的手肘,以
形成上下对称之意。


对膝关节的训练,并无特殊的方法,只有通过长期的,大量的练拳,并在练拳中
做到曲膝松胯,扣膝圆裆,才可能真正拉开膝关节。


踝关节是人体直接接触地面的关节,也是人体自身巨大力量的来源。陈氏太极拳
有“劲起脚根”。只有劲起脚根,通过腰裆的转换,以手领出,这才是完整一气
的太极功。其功夫纯者可以发人丈外,同时踝关节向上与手腕关节虚虚照应,达
到上下相随,足随手运的要求。我们这裹所说的踝关节,是包括足趾在内的大总
成,与手腕关节一样也需要分出顺逆缠。其由大指领劲逐步过渡到小指为逆缠,
由小指领劲逐步过渡到大指为顺缠,练拳中尤须分清。


以上所谈十三大关节,基本上包括人体的主要部份,而且也可视,可感,较易为
人所接受。但是如何把这十三个分开的关节连在一块,以达到一动无有不动,节
节贯串,周身完整一气的要求呢?


陈鑫说“一举动,周身要轻灵”。例如起势到金刚捣椎,这一势未起势时,身体
直立,头虚虚领起,含胸塌腰,沉肩坠肘,双膝微屈,待手领起后,身体螺旋下
沉,而劲起脚根,以手领之,脊椎微微斜向转动。这样每一势都参照练习,日久
就可以达到一动无有不动的感觉,但尤需注意的是,不能只是气沉丹田,因为贵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气以直养而无害,因此又说太极拳是一种意识拳,除
了掌握好十三大关节运动外,还需通过锻练,使自己的意识“活似车轮”,而身
法“立如平淮”,这样练拳就可事半功倍,而取得满意效果。



以上这篇文章,不但可作为检查自己拳架的的尺子,而且裹面还可找到很多重要
的概念,譬如,节节分家要注意的地方,胯在腿虚实转换时的重要性,(不是简单
的一腿蹬一腿曲的重心转移),等等,都值得我们参考。


在分析之余,还引发一些思考题目,譬如为什么肩与胸要协调开合?为什么要转
换虚实(南拳许多时是下盘扎实才出拳)?如何让全身十三大关节同时协调运动起
来?等等。都值得我们思考。


只有通过思考,分析,找答案,消化,为己所用,才能不断进步。共勉之。

发表于 2005-4-25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红枫叶是个有心人,以前的文章也能找到,真是辛苦你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8 13:15:03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6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让我有所悟。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