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壮大上,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太极拳并没有表现出比印度瑜伽有更明冠的优势。恰冶相反,瑜伽目前的气势咄咄逼人。因此,棋有必要将太极拳和瑜伽进行比较研究,全面地审视自身的成败得失.从而更好地发展太极拳及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目传统体育养生文化。 l瑜伽简述 印度瑜伽足20纪80年代初经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才被我国人民渐渐了解和认识,但近年来正迅速流行,甚至在全世界掀起一股瑜伽健身热潮.

瑜伽的概念与起源 瑜伽(Yoga),印度一种古老的健身养生方法。公元二世纪,印度占圣贤口自斯坦珈利所著的《墒伽经》中就有对瑜伽的准确定义:对心作用的控制。瑜伽是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现代瑜伽一般指练功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拉、伸、挤、拧并结合呼吸,帮助人们调理内脏,伸展筋骨,加强人体机能。瑜伽也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宗教修行通常用瑜伽来帮助静,圳此瑜伽也可以帮助修心莽性.喻伽历史悠久,具体起源于何时尚无定沦,口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可以知道至少有3000年咀上历史,甚至比佛教还早一千多年。在印度,人们相信通过瑜伽可以摆脱思想的烦恼和疾病的痛苦,清除自我思想杂念,获得与真我的结合瑜伽的最高境界,是身体内在的一种无比平静和快乐。心里能向内在寻找平静和快乐,消除各种不好习惯。 一、瑜伽功法 如今的健身房里,瑜伽不管被冠以什么样的名常,都尤其注重外形、生理上的特效。但这也的确是让人了解并进入瑜伽的最直接的方法。瑜伽与中国武术一样有着众多风格迥异的功法体系,主要有王瑜伽、喻塔瑜伽、智瑜伽、爱心瑜伽、葵想瑜伽等。就修炼的方式和目的言,瑜伽主要分为健身瑜伽和灵性瑜伽两大类。比较注重生单效果的哈塔瑜伽成为世界流行的主流。其基本原则可分为五个部分:适宜的放松、适宜的运动、适宜的呼吸、适宜的素食以及积极的思考与冥想。,瑜伽的锻炼形式包括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体位法是古代瑜伽修炼者观察大自然中各种植物以及动物活动、休息和生病历程时,如何运用自然方法治疗疾病,进而模仿其中刘人有益的动作。如树式、鸟式、猫式、孔雀式、蛇式等。他们相信,人会产生疾病.但可“通过某种修炼可以自我治愈。体位法练习的口的在于通过保持一定的姿势,促使肢体肌肉及肌腱、韧带产生张力与紧张放松的自我感觉,再配合呼吸调节以适崖刺激脑、脏器、神经与腺体等生理组织,进而促进个体心理、生{罩健康。瑜伽基本的呼吸法包括胸式、腹式与完全呼吸法三种,强调以鼻腔平和缓慢地深呼吸以松弛紧张的身心,通过练习逐步减轻、减少呼吸,呼吸法是瑜伽的特色和奥妙所在。瑜伽冥想就是削除杂念,把注意力集巾在某一特定的对象之上的深思方法=具体的做法就是:控制呼吸,通过腹式呼吸将细微的注意力集中到各个语句、语葺,人物、画面、场景、身体的某一点,双眼可以半开半闭,俯视鼻尖,在保持觉醒状态的同时,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瑜伽冥想的姿势也很多.常见的柏简易坐冥想功、半莲花串想功、莲花举其想功、仰卧式冥想功等。体位法和呼吸法是通过身体来调节心灵,而瑜珈冥想又通过心灵来调节身体,三种方法相得益彰。练习瑜伽旨先要注意=三点:呼吸与动作紧密配合、尽自己能力做、完成动作后控制一段时问:这些要求都是练习瑜伽的精髓所存,基本上概括了瑜伽练法的主要特点。,印度足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国家,瑜伽在过去主要是一种修性事神、修习宗教的功术,但它的更大特点却在于调整心身、协调内在机能、强体祛病方面。正是这种“副产品”,使它享誉世界,广为流布。 二、瑜伽与太极拳的比较 中国与印度在文化上均属东方范畴,有相当多的共性.诸如重精神而轻物质,再集体而轻个人,重和谐而轻竞争,重义而轻利,重农而轻商(在这些方面洽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正如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一样,瑜伽也是印度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二者同为东方传统体育养生艾化自然不乏共通之处,但二者仍然存在质的区别。
1、走极拳是明显区剐于健身术的武术运动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流派,“武”足太极拳最重要的特征。太极拳据考于明末清初由武术家陈王廷l-刨编而成。其来源有三个方面: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南此看山,太极拳尤其重视对人体的保健、养生作用。但它首先吸收了备家拳法,养生的“外延”功能基本上是对其武的功能的拓展,都脱离不了其武的根奉特性。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具体的攻防技击涵义,同时因为技击动作暗台多种科学健身的原理而义具有健身、养生的作用,这正是巾国武术的伟丈之处。太极拳作为武术运动是占老中华民族的象征,武术这个名词也早已和中国紧紧联系了起来,在国外,一提起武术,人们都会想起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瑜伽却完全没有武术技击含义,只是精神与肉体结合起来并类似于宗教性质的修炼,希望籍助控制身心,在静定状态下追求心灵的超脱:瑜伽在印度属于身体保健范畴,是研究人体科学的组成部分,并不列人体育竞赛之内:显然,“武”是太极拳区别于瑜伽最为显著的特征。 2、运动方法形似实异,健身原理不同 太极拳和瑜伽都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中重和谐、自然思想的实践写照。人们通常都容易被二者的外象相似性所迷惑。事实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静”法:太极拳讲究“外示安逸、内宜鼓荡”,应敌刚给对手“安逸”的假象,实则精神振奋,蓄势待发。实战技击时还要求“后发先至”,既要“后发”还要“先至”,此“慢”也是为更快。太极拳的“后发”也只是“以静制动”的方法。静亦不是小动,足“蓄势以凝神,静势以待发”的沉着玲静而非慢。而瑜伽却是静态的,用“静”来统领整个运动过程。动作缓慢、身、心都处于一种超自然状态,只有从内至外的静才邮臻至灵性止界。印度民族有静默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又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这样一个民族也自然不能允许类似于武术“攻击胜”心理和行为的出现和发展:印度国家一直没有出现活跃的武术气氛也是明证。太板拳和瑜伽作为一种健身运动住原理亦有区别。太极拳运用的是“三调——调形、调心、调息”的保健原理调形也称为调身,就是稠节身体的阴阳,使身体处十最有利于健康义合乎运动规律的状态下进行活动,进而淌除紧张并建立完全自动化的紧张——放松机制。调心就是存心绪静、心情松的基础上自主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建立起新的兴奋、抑制转化过程。同时还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境界的意思,时刻保持一种放松、和谐而且健康的心态。调息就是呼吸的调节,在养生意义上,太极拳也是一种与叶纳有机结合的导弓术。通过呼吸让心脏更加洁净,同时也锻炼五脏六腑。太极拳“动以养精,静以养神”。动静有度、刚柔相济,从而达到凋神和全形的统一。这种方式符合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因此有益于健康长寿。瑜伽健身的原理是通过调整和控制呼吸并配合体位来刺激脑、脏器、神经与腺体等生理组织,进而促进个体生理及心理健康。肢体动作以及锻炼目的的不同决定了锻炼的部位不同,同时锻炼的效果亦有差异。例如太极拳对锻炼下肢力量及稳定性有很强的功效,而瑜伽则在锻炼上下肢协调发展上有独到之处;太极拳基本上都是两腿来同转换重心支撑以求稳,瑜伽则多单腿独立以练平衡等等。当然,对纯粹的体育运动所作的解释也许只是枝节性的,皆非本质,二者文化土壤的差异才是关键。 3、文化背号的比较 印度与中国都是典型的大陆大河型地理环境,农耕为民族立命之本。先天以农耕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和相对封翻的地理条件就形成了相对内向的民族性格.而在后天人文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圈。中到是以伦理关系为主导的儒家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准则来指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中国儒家文化的特点基本是俗世儒学与佛教文化相结合。西、北游牧民族频繁迁徙和靠侵略生存的个性以及东、南航海事、№的大发展等以素同作用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淡薄的宗教意识,因此宗教成分不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统领了中国儿千年的历史,并且将继续影响中华民旅未来的思维方式及社会行为。印度文化基本是一种宗教文化。其特点是宗教学说与理念贯穿在印度人的心灵与行动之中追求灵魂的净化(梵我合一),维护天经地义的种姓制度,倡导非暴力、困果轮回说等。瑜伽和太极拳就分别生长在这样两种不同的文化。太极拳还受到中国道家、医学、养生等的深远影响,尤其是道家的阴阳学说一阴阳平衡的理论是太极拳的主要理论基础。在“反者道之动”的人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太极拳秉承了道家“无为”思想的精髓,并且重视“现世”;瑜伽注重“世”观与印度宗教一脉相承,二者显然不同。另外,太极拳成长的文化土壤——儒家思想讲究“人世”㈦.与瑜伽亦有不同。总之,瑜伽属于印度宗教文化圈,瑜伽功法中渗透着浓烈的宗教意识,而太极拳一招一式皆彰显着东亚儒家及道家文化特色,蕴含着明显区别于宗教的东方哲学思想。显然,瑜伽与太极拳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4、养生理念的比较 太极拳首先是武术运动,然后才是养生方法,这一事实说明了养生是太极拳的一种功能与价值体现。而瑜伽本身即是一种健身术,它自始至终都非常强调一种养生理念——祛病延年意识。我们先来看看瑜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外功(体位法)练功原则——尽力而为。这一点.可以说与中国道家的“顺其自然”观有异曲同工之妙,然二者又是截然不同的。原则在于,道家的“顺其自然”是一种对生命认识的高度抽象.已经上升为一种哲学思辨。而瑜伽的“尽力而为”则表现为一种防止疾病和衰老的预防保护意识,是养生思想的体现.看看瑜伽的饮食。从真正的瑜伽修行士到普通的瑜伽健身者,都特别强调对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的培养,瑜伽从一开始就向接受瑜伽的人逐渐灌输这种理念=而对于饮食的特殊要求删尤其说明瑜伽与太极拳的不同,瑜伽者奉行自然饮食法,而会所修炼一律要求素食。他们认为,肉食对身体有害,并影响练功进展和效果,人吃了动物的肉,“人就成了动物的坟墓”,破坏了人的肉体和心灵的洁净.它们倡导对任何人以及活的生物都要充满爱心,在食物上体现为索食注,不吃鱼肉荤腥,也尽量少吃葱姜蒜和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尽量少用涮味品等,对饮什么、食什么、怎样饮、怎样食都有他的观点和要求:众所周知,这样的饮食对于人体健康非常有利,对练功进展和效果有极大帮助,而维护健康电同样需要这样的饮食观念。同时,自律和规律的生活方式也是瑜伽修炼者的必修课。相比之下,练习太极拳是从来没有明确强调饮食的,它教人如何练,却没有直接和明确地告诉人们怎么去养.有的人练拳达到一定的水平境界,但饮食不注意也将所修功力抵消掉了,俗话讲就是“打个平手”,甚至有的人练了数十年太极拳,没有健康反而浑身是疾病。瑜伽这种东方占老的健身运动,在养生方面似乎还要优于太极拳,这无疑是太极拳应该思考和借鉴的。 三、关于瑜伽和太极拳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对太极拳运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运作,太极拳得到空前的发展。这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50年代24式简化太极拳的创编。据估计,24式太极拳推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的10多亿人习练过,这对太极拳在同内和同际的发展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后,太极拳发展更是高潮迭起。特别是国际化推广取得了飞跃性进步。200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5月为世界太极拳。如今,太极拳已经成为有着广泛影响和广泛参与的世界性健身运动。就其参与人数之多和影响之大来说,有国际义化专家称之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瑜伽是印人民智慧的结晶。不管在印度迁是同外.到处都有瑜伽会馆和专门研究瑜伽的机构、组织,各大健身房也基本都有瑜伽辅导。瑜伽已在国际上广泛传播:据美国《时代》时刊2003年统计,存美同,经常练习瑜珈的人数为1000万。这意味着每8个美国成年人就有一人定期练习瑜珈。目前,练习瑜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朝造优美形体、诟甘心理状态、舒缓精神压力的时尚方式。瑜伽正引领全球养生新风潮。瑜伽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刀愠,气势逼人。究其原因,主要是瑜伽在健身上确有独到之处。如今人们对健身方式的选择上的基本要求是:费时少,健身效果好,安全性高和广泛的适应性。瑜伽,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动作重复练习就可眦治病强身,这是以复杂套路和推手为主要练习形式的太极拳所无法比拟的。另外.太极拳的很多要领都要靠身体去感知.练习者如没有一定的传统史化积淀就很难把握,甚至还需要较强的“悟性”。因此在这些意义上,瑜伽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我们随便观察和了解一下就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瑜伽的参与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女性,中老年人则占据丁太极拳健身的绝大部分市场。瑜伽的一招一式都把女性的阴柔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消除多余脂肪等,极大地迎合了当代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无论是在卧室里、厅堂里,还是在风景秀丽的麓、海滨等等生活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有瑜伽的影子。在西方很多国家中,瑜伽都有高级会所,集练功、旅游、饮食、休养为一体,其中甚至不乏个行业名人、明星及领导层人物的经常光顾。而太极拳在国外似乎活跃在舞台上二的时问较多一些,看似可以大受群众欢迎,但想跻身为西方大众健身运动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瑜伽与太极拳健身的参与群体的差异问题,这里再次提起太极拳“武”的成分。现代社会处处充斥着竞争,一方面大多数人都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复杂冗长的太极拳套路,另一方面现代女性更加关注自我、关注形象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也是太极拳这类充满搏斗意识的武术运动所不能满足的。武术素来“难登大雅之堂”,这不是武术本身的缺陷,而是由社会的主体审美价值取向决定的。随着冷兵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类社会在即将迈出工业社会的同时已经迎来了全新的知识信息时代,“武”的地位日渐衰落。舞枪弄棒、打斗搏击已经与靠知识和信息打天下的现代人的身份极不相称。因此,武术太多数时候是被当成一种供人消遣娱乐的表演偶尔观之。冷静沉思.这似乎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古时儿个外乡人街头献艺以博得一片掌声和为数不多的赏钱的历史宿命。我们的武术大多时候是在“街边”徘徊,没有真正进入到上层人士的生活之中。“武”是太极拳的特色。全世界的所有健身运动项目中恐怕也只此一家。但是这种独特性,在处理不好的情况反而阻碍了太极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太极拳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科学的养生体系,而仅仅停留在健身方法的层次上。太极拳养生应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关乎国民健康的事业,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作支撑是发挥不了全部作用的。通过纵横的比较我们发现,太极拳走出去或者说叫国际化,实际上就是将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国际化。因而,症结就在于我们要国际化的不单单是体育运动本身,还包括体育运动连带的文化血液。相比而言,瑜伽是一种简洁高效的保健养生术,借此很快就走进了国际视野。而太极拳则需要外加一些养生理念才构成一项完整的养生术。因此,太极拳的发展很有必要向瑜伽寻求一些有益的借鉴。 四、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太极拳国际化进程的毙键是要找到恰当的切人点,而这个点就是健康。发展还必须抓住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质,做适应新时代的全新释艾和取台创新.重点在于其保健养生功能的高度科学化和系统化,建立整套完善的太极拳养生体系。健身瑜伽进入国际和日本柔道的人奥模式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但采取简化项目或者借助奥运会的平台将太极拳养生推向国际都并非唯一良策。发展要把握的原则之一就是:我们的武术和养生的完美结合这一特色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传统和现代性并不冲突,是叫以兼容并蓄的,关键在于找到传统的现代定位。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丢弃传统,现代化恰恰是要更好的保持传统。没有传统的现代性只能走向虚无,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根。同日寸保持传统并非是对历史的翻版,而应是一种创建性的回应,应该吸收包括两方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的长处。因此,太极拳养生与传统文化需并肩而行,发展决不能以抛弃传统文化为代价。简化项目是可行的,24式太极拳的广传遍布就足以证明之。而“简”并非只简化套路动作,套路的精髓不能简,太极拳作为武术之一种其技击价值不容埋没,要始终保持其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奥运会是竞技体育的大本营,竞技不是太极拳借以发腱的唯一路径,我们的优势也并非竞技,竞技更不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体性格,“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将继续是非竞技化的”拿自己的软肋跟两方体育的强势竞技特点碰撞,免不了是要吃亏的。几十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走竞技体育之路上可谓“屡战屡败,屋败屡战”。其实,我们早就应该好好地挖掘和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竞技与健身一样是多元化传统体育的组成部分,只是不必把目光牢牢盯住竞技不放,对竞技领航的路子孥持到底最终会得不偿失。因此,要全面审视自己,在紧紧抓住太极拳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质的前提下,重点研究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作用,找出其确切的科学依据,找到传统文化新的立足点;整合其传统文化特质和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以及生理、心理需求,构建完整的太极拳健康文化体系;尽快完善太极拳国际化的运行机制。太极拳要国际化,民族传统文化亦需国际化.我们要为自身的发展做出努力.更要为全人类的长远发展贡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