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府古城西大街道南的老字号太和堂药店,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为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人陈步邻开设(永年县志、县卫生志均有记载)。门市原在西街路北,因地方窄小,住宿、仓储无法满足需求,后购置路南南关人焦老庆三套院落并予改建,占地面积1.1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整体建筑南北排列,分前、中、后三段院落,有楼房、平房40余间。 太和堂药店坐南面北,门面三间。整体为砖木结构式清代建筑。正门上方木质匾额“太和堂”三个大字,为肥乡一状元手笔,苍劲有力。门前有一方形广场,立有高3米、宽0.3米招牌一块,上书“选购川广云贵各地地道药材”,为翰林武延绪所书。屋内两根明柱分设在后门两侧。柱前为货架,摆满了选自全国各地的地道药材达800余种和店内自行生产的膏、丸、丹、散400余种成药。因广府古城为当时的直隶南首府,地处平原腹地,人口稠密,物产丰饶,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水路有滏阳河、牛尾河内外相通,陆路有官道和各府、州、县相连)。这里商贾云集,集市繁荣,百业兴盛。太和堂门前经常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四面八方来此批发、零购的药商络绎不绝,药店常年雇用40余人,规模宏大,生意兴隆,远近闻名。曾与当时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齐名,共称当时规模最大的祁州(今安国县)药市三大药主。门店的西南角为帐房,负责来往登记、出库进库等。中院是东家和店员居住生活之处。分楼上、楼下、厨房、卧室等,共有房屋16间。后院为仓库,有南屋7间,西屋5间,储有大量药材、药品、器械。为配制、生产药品和储放物品等,院落为练拳场,练拳场为早、晚休闲之时切磋拳术、强身健体之地。 太和堂药店历经明、清、民国等朝代。岁月悠悠,随着广府古城政治、经济、交通和区位优势的衰退,太和堂药店也随古城的兴衰而生意惨淡、门庭冷落。往日的繁荣今已难觅,大部分建筑被毁,门前广场已被民宅所占,现仅留原门店三间及中院西屋部分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