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随风 发表于 2015-11-17 15:06:11

中国清新书画院院长张凡凡走进北京静平太极拳馆交流指导

      摘要:张凡凡,原名张凡,庐山白鹿洞书院国学院理事,全国科管委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清新文化协会执行会长,北京写作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新闻网副主编,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秘书长,创业中国大讲堂秘书长,中国文艺家俱乐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凡凡清新文化发展中心主编,清派网(清新文化网)总编,创业中国大讲堂秘书长,中国清新书画院 院长。
       2015年11月16日,中国清新书画院院长 清新文化创始人 张凡凡,受邀来到北京静平太极拳馆和白安有馆长畅谈清新文化,探讨太极理念,同时关于进一步加强清新文化和太极文化的有机结合达成了一致共识。
   “清新”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张凡凡倡导的清派文学以中国传统优秀道德为道德规范,是古典文学的现代形式,是纯粹的文学。立本道义,文字清秀,意境高雅,古典惟美是清派文学的特点,也是衡量清派文学的标准。她认为诗是为情感而作,不是为形式而作,这是清派诗歌的特点。评判诗歌的标准是意境和神韵。在这个基础上,张凡凡又提出了清派文化的概念。她指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时常体现出“清”字。尤其是道学,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传统观念的主要源头。清静无为是道家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三清为道家哲学学说的象征。在儒家、佛家的学说里也常出现“清”字。
       文化艺术是以哲学为基础的。因此,清的风格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是艺术之魂,是意境之魂。“清”是诗美学的重要范畴,在古典诗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清”是中国文艺中的一个独特概念,在文艺的历史语境中,它既是构成性概念,又是审美性概念。凡成为名家大家者,格调必清。清的风格在文艺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理论在历史上是有根据的。“清”的概念首先是作为生理学意义而出现在魏文帝曹丕的文气论里,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人禀气而生,气有清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一直是尊清贬浊。 白安有老师认为:对中国艺术而言,由周易而衍生的阴阳观及太极思维几千年来已深嵌在中国艺术创作之中,中国画及山水画是其典型事例。如果不从本原上找到解释“气”“韵”的方法论依据,那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句空话。“气”表达一种无形的空间概念,在中国人眼里已上升为文化哲学概念,对这个问题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民族艺术形式中潜结构的探索,并且找出这种潜结构在当今具有的现代涵义。
       太极是中华文化的思想之根,也是人类文明的起始源头,中国的易经、八卦、道家、儒学等都是建立在对太极思想的认识和领会之上的,或说都是以太极思想为基础才相应产生和建立起来的,没有太极,也可能就不会有中国哲学和中华思想的产生。最后双方表示:愿意以清新文化发展传媒和太极为载体,在倡导清新文化理念的同时,双方共同推广传承优秀的太极传统文化,并且将静平太极拳馆作为中国清新书画院对外交流和展示的一个窗口。

白安有和张凡凡交流探讨清新文化和太极理念

   白安有老师指导张凡凡练习太极剑

张凡凡老师自小就是一个武侠迷,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特别痴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清新书画院院长张凡凡走进北京静平太极拳馆交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