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功夫与实战
<P> 众所周知,文武同理。要能学以致用,总要有一个学习、消化、吸收、积累,这样一个过程。<br /> 那么太极的积累过程又是怎样的呢?<br /> 它就是从太极的基本功(长劲)拉韧带(柔韧性)站桩(长功)拳架(协调性)推手(摸感觉)散手(对练)应用(实战)的全过程。<br /> 这整个过程就象读书的过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其中即需要有教材又需要有讲的清教材的老师。<br /> 由于太极拳不同于一般的外家拳,它的内涵博大精深!有其独特性,往往存在着一些让学者有一种似懂非懂,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br /> 这就是:<br /> (一)教材的不系统性,包括有人为的保守,关键的地方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等等。<br /> (二)能开讲教材的老师难覔,(犹如凤毛麟角),难怪当初令师祖(田兆麟)感慨的说:“要讲资料、教材,有关部门有,但要找象我这样能系统开讲的人很难。”<br /> 所以,希望广大网(拳)友,千万不要以为:“太极拳的东西书上都有,自己学历高,悟性高,没有老师也能学好”。</P><br /><P> 而应该在就近(学习容易)设法找到有较好师承、有真才实学的明师。</P><br /><P> 也只有在明师的指导下,才能事半功倍,加快成功进度。<br /></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5 12:09:20编辑过]</font></div> <P>有道理,太极拳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当中更不能缺少明师的指点.网友中不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找师父而去自学,虽有对太极拳的热爱,确苦无门路.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明师,能不为名,不为利多去一些"白区"走走,为传播中华文化尽自己一份责任,让太极之花开满中华大地.<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1.gif" /></P><P>本人有意担此重任,不过吾修行还浅,怕误人子弟,<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1.gif" />还请各位高手前辈出手一圆太极爱好者的太极梦<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10.gif" /></P> <P>可惜条件所限,地处偏远,工作所迫,无法找到明师</P> 连着练与拆单练,目的与方法是不同的,不应混为一谈。 <P>就是就是,象我等师父的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几年也学不好,学不透,包括到现在一个起势还未周全,怎么能自学呢。</P> 老杨家大、中、小三种架子,其中大架、小架的起式比较容易掌握,最难的就是中架的起式,要把里面的八法淋漓精致的表现好实在是有难度,难怪师父说:中架的起式具备了半套拳的手法。虽然不一定十分准确,难度也是可想而知了。<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1 18:17:56编辑过]</font></div> <P>架子固然好,但动作太多而杂,要练好还是折开单练来得好,这样能体会到各个动作的要领和实战的作用,不过功夫到一定的程度就不管什么动作不动作,信手拈来就可打人于三丈开外了,呵呵!</P><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7.gif" /> 呵呵,那倒是,不然平时没事可做了。<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5.gif" /> 太极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尽量学的全面系统才好。 {:soso_e1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