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3-2 20:21:00

听劲犹于听音   (转贴)

whw: &nbsp;<br> <br>听劲犹于听音,一个“听”字,说的是大实话----全凭耳朵。 <p>耳内的听骨,是人体中的平衡感受器。 <p>因其健康无疾,而能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感受声波的振动; <p>因其训练有素,而能在形体的相互接触中知道劲力的动静; <p>因其精微之至,而能在形体的不接触状态下明了心思的有无。 <p><br>dhc18: &nbsp;<br> <br>我认为此“听”并非用耳,而是比喻用肌肤来感知对方的劲力,并作出判断,象用耳朵听声音一样,体会轻重远近疾缓等。 <br>不知大家的理解是怎样的?-----------------------------------------<p>若谷 : <br> <br>声音的传导过程是:声波振动鼓膜,进而引起听小骨的振动,将信号放大,再通过耳蜗的作用,转化成神经冲动,有听神经传入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br>中耳内的前庭感受器,感受的是头部的位置的改变,如旋转加速或减速运动。与搭手时的感觉没有任何相关。-----------------------------------------<p><br>whw: &nbsp;<br> <br>不搭手哪能感觉? <p>不搭手能感觉吗? <p><br>QQ39076972: &nbsp;<br> <br>耳朵是身體平衡感吧. 皮膚的壓覺,痛覺,冷,熱,力道的來向,去向... 還是腦袋控制的. <br>[審敵]... 視覺審敵法. 簡單例子, 拳擊賽.靠的是眼睛. <br>眼神能做假,身形能用假動作虛晃. 威嚇... <br>專注神情聽什麼勁? 提起自己的精神而已. <br>視覺審敵是一種方法. 但如何 後發先至 , 我順人背?? <br>就得靠在[不頂]的前提下, 肢體碰觸來聽勁了.而後再做出動作應對.<p> <br>若谷 : <br> <br>不搭手哪能感觉? <p>不搭手能感觉吗? <p>感觉分好几种呢,每种感觉都有自己的感受器,手上的感觉是触觉,与耳朵风马牛不相及也!-----------------------------------------<p><br>whw: &nbsp;<br> <br>没练过的搭手亦不能感觉; <p>练过的搭手既能感觉; <p>再练下去不搭手也能感觉! <p>所谓拳者权也,无外乎对外界平衡状态的感知能力,听也。 <p>放松了,清零了,也就能闻所未闻了。 <p><br>二水居士: &nbsp;<br> <br>二水居士理解的太极拳里,“耳朵”的妙用,与“听劲”是两个概念。对听劲的认识,我同意dhc18 若谷两兄的意见。耳朵的功用,QQ39076972 兄谈了一些。 <br>俗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道理十分深奥。这对太极拳同样适合。 <br>耳朵的作用,我理解主要与“敛神”有关。所以,有些老师便说,耳朵也可以打人。这大概就是指神的作用。-----------------------------------------<p>QQ39076972 : <br> <br>耳朵 怎麼個 四兩撥千金 後發先制... <br>倒是說說. <br>知道來向去向, 說是外家拳, 說是洋人拳擊, 到也無妨. <br>太極拳, 少了引化, 少了肢體碰觸下的 聽勁取勢, 我順人背. <br>只剩些故弄玄虛, 捨本逐末的吹噓.<br>--------------------------------------------------------------------------------<br> <br>whw &nbsp;<br> <br>能闻所未闻了就好了。-----------------------------------------<p><br>林: &nbsp;<br> <br>whw讲的很好,听劲犹听音也,劲是波的形式的表现,&quot;力是方的,劲是圆的.&quot;劲只有用波的理论才能解释的通,&quot;听&quot;是全方位的,不能同用触或摸来替代太极的&quot;听&quot;.对方的用意随着劲的振波渗透而来,若还用触摸去感受,就不易接收到这些信息了. <br>听劲的训练是为了分别感觉信息的含义,如要听懂音乐,必须要有一付懂音乐的耳朵,否则,大量的声响信息将无法解读. <br>通过训练,不搭手也能感觉.完全是能做得到的<p><br>智如 : <br> <br>“均”字的解读,自然而然产生空间的概念,劲波的概念,空灵的概念。近多日自身虽未觉有增长,但与师兄们接触真是感到他们日异夜新;一种神秘的质的变化正在开展。<br>--------------------------------------------------------------------------------<br> <br> <br>

hwl369 发表于 2003-3-3 12:32:00

whw: &nbsp; <p>听劲犹于听音,一个“听”字,说的是大实话----全凭耳朵。 <p>耳内的听骨,是人体中的平衡感受器。 <p>因其健康无疾,而能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感受声波的振动; <p>因其训练有素,而能在形体的相互接触中知道劲力的动静; <p>因其精微之至,而能在形体的不接触状态下明了心思的有无。 <p>没练过的搭手亦不能感觉; <p>练过的搭手既能感觉; <p>再练下去不搭手也能感觉! <p>所谓拳者权也,无外乎对外界平衡状态的感知能力,听也。 <p>放松了,清零了,也就能闻所未闻了。 <br>就是这样.

何足道 发表于 2003-6-4 17:50: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_62_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未完待续)王先生:您能听出这是谁的声音吗?

何足道 发表于 2003-6-4 17:54: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_62_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全文完)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6-4 18:08:00

恩师之音,铭刻在心!!!!!!!!<p>万分感谢!!!!!!

何足道 发表于 2003-6-5 08:57:00

王先生:五月二十八日收到二次你五月十二日的相同内容的信息,可惜我发出的又失败了,说是由于“外部的原因”使我送不出去,发短消息好象也没成功,慢慢再试试吧。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6-5 09:42:00

lpzmk@sina.com可以用吗?

何足道 发表于 2003-6-5 13:35:00

是的,可以用。又试发,又是同一原因不成功。你的短消息,我能收到。

hwl369 发表于 2003-6-6 16:43:00

听 <br>温承振 <br> &nbsp; &nbsp;初闻「听劲」,觉得很有意思,到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劲要用「听」的?难道它是一 种声音?传闻观世音名号之由来,系因为菩萨悲心大愿,不舍众生,只要有苦难的地 方、只要众生有所求,他必循声救苦而来;另观世音勤修观音法门,静听一切音声、 梵音、海潮音,渐至入流亡所,到达无我之境。我常想,从主体来看现象界,此处所 谓的「声音」不单指由耳内神经所知觉的空气振动,这种物理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这 种物理现象所唤起的心理反应,才会对人产生作用,尤其是赋有意义的语言,带着许多 的知觉、情感、判断,时常在人的脑海里兴波;观音法门所观的音声应该回归到这内 在的声音上面,逐渐的把所赋的意义解消,才会听到没有声音的声音,终至于心灵风 平浪静,寂灭无为。 <br> &nbsp; &nbsp; 对听劲最直接的认识,就是透过触觉去感知、传递、掌控外来相对的力量。若从整个 太极拳体系来看,可能包含的概念、意义范围将更广泛,所以用一个专有名词──「 听劲」来代表,就会使人在认识上有一个跳脱:听...,你做好所有的条件和准备 没?是否依照舍己从人的原则,专注的去感知、反应?<br> &nbsp; &nbsp; 从开始学拳,就已经是在做听劲的准备了;身姿形体有没有「正」,可以影响传力的架 构,各部关节及其附属肌肉群的放松,会使传力的介质更适合,减少阻泥,增加反应 的活力。这种内观的动作,是时时刻刻的在进行着,包括静态和动态的过程,也因为 这种内观的修炼,把动静串联一气,也把内感觉、外感觉以及空间定位统合成一个整 体。在此基础上,动态的过程里又加入了肌肉压缩、伸张的势能变化,重力位能和动 能的转换,以及重心的位移、身体各部的协调配合等。在外来力量刺激下的运作,加深 内在知觉的灵活与协调,透过触觉的桥梁,对待双方的力学体系已结合为一了。 不管是皮肤的摩擦、肌肉的压缩伸张或空间的位置感,都是一堆堆的感觉束,没有任 何的意义,所以必须加上心理的认知和判断、统合,以及太极拳的拳理,才构成完整 的听劲体系,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在重力场中绵密细致的运动变化。 <br> &nbsp; &nbsp; 在修习太极拳的过程里,初步的形体模仿是最容易的,一般人常把这种招式的熟悉误 作学习的完成,也常不明究理的传播起来;众口铄金的结果,式子多寡也成为分类的 标准,一时令人眼花了乱。真正的进路,从以心行气,一式式的串拳才开始。 <br> &nbsp; &nbsp; 听劲的目标之一,是能舍己从人,不致在推手对待的过程中,有丢顶抗离的毛病,进 一步以粘黏连随予以转化、发放。初看以心行气和舍己从人是有些矛盾的,一个是主 观的执意过程,一个强调放开主观的意念;进一步深入,二者却是相关的。以心行气 细密的控制从命意到执行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无数的知觉回馈、判断,没有舍己从 人,就是没有依据客观环境、尤其显现在知觉上的内容,作出随顺,而依自我主观的 想像反应,虽然情势未合,仍执意以既定的招式因应。 <br> &nbsp; &nbsp; 虽然串拳时并无对象存在,仍需有舍己的修炼。因为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是一招一 式的练习,所以容易用其为知觉的单位,从开始到完成,中间缺乏知觉,并且没有保 留因敌变化示神奇的机制。另外在心理上,不是急切想着要将式子完成,就是只注意 到开始及结尾,中间神思飞驰、心猿意马,无法内观知觉,时常一个坐掌的时间,学 者就已经把今天、昨天的事,左思右想了好几回。要求有知觉,就必须放掉心里的急 切、杂想;包括该有的肢体感觉、拳理变化,往往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在以心行气中 才生出的知觉。<br> &nbsp; &nbsp; 听劲除了对力有所知觉外,还能明白对方的心意企图,太极拳论谓:「人不知我,我 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让对方意欲的着力点落空,便能「任他巨力 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心灵上虚静无为的镜照,统合了对待双方的意识变化, 听劲听的就是变化消息了;太极拳最终的目的在于益寿延年,如果心灵境界也能相对 提升,虚静而无为,人生才会更加充实圆满,否则天长地久终有时尽,不足和悔恨却绵 绵永无绝期。 <br>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6-6 18:45:00

少有的好文章!!!!!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听劲犹于听音 &nbsp; (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