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2-20 14:45:00
吴氏推手十三法 (无内容)
转换出现异常!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2-20 21:14:00
请斑竹关税
hwl369
发表于 2003-2-21 08:09:00
打字太慢,详见吴式太极推手简介.(近期推出).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2-24 20:14:00
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1/27 10:24pm<br> <br>吴氏推手十三法? <p> <br>龙36 发表于: 2003/01/28 08:39am<br> <br>是叫 十三式 <br> <p>hwl369 发表于: 2003/01/28 09:08am<br> <br>吴式13手(法、式)招式接龙游戏,里粘肘接外粘肘,请接。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1/28 09:34am<br> <br>横、直肘。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1/28 10:01am<br> <br>吴氏推手十三法由四正四隅演化而成的一类程式化推手法。 <p> <br>hwl369 发表于: 2003/01/28 10:16am<br> <br>犯规了。你都说完了别人怎么办?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1/28 10:43am<br> <br>才只走了四法。 <p> <br>龙36 发表于: 2003/01/28 11:02am<br> <br>十三式:棚 履 挤 按 采 列 肘 靠 进 退 顾 盼 定<br>你们说的 不止十三招 为什么叫十三法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1/28 11:10am<br> <br>遭,遭,遭!找不到。 <p> <br>龙36 发表于: 2003/01/28 10:12pm<br> <br>???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1/28 10:24pm<br> <br>吴家独有的由四正四隅演化而成的一套程式化推手法。 <p> <br>hwl369 发表于: 2003/01/30 02:51pm<br> <br>是吴氏太极拳将行之有效的13种手法提炼出来练习,由招熟渐悟懂劲。也叫推手13法或13手。有趣又适用。上海鉴拳拳社有传授。过去只传入室弟子,现在好像外传了。whw会叫他讲。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1/30 06:32pm<br> <br>只能教,不好讲。 <p> <br>cnhrbzgz 发表于: 2003/01/30 08:26pm<br> <br>手谈八法五步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1/30 08:36pm<br> <br>两码事当一回事。 <p> <br>龙36 发表于: 2003/01/30 09:15pm<br> <br>你师父是谁?w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1/30 10:08pm<br> <br>谢谢伊妹儿联系。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2/17 10:11am<br> <br>缠头式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2/23 00:18am<br> <br>请接龙! <p> <br>hwl369 发表于: 2003/02/23 10:41am<br> <br>等一等同道朋友。你我接完了就没意思了。 <p><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2/23 03:50pm<br> <br>我只见过三五人会。 <p> <br>林 发表于: 2003/02/23 03:55pm<br> <br>美国洛杉玑的严缘华老师也会.并有录像出售.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2/23 04:01pm<br> <br>谢谢介绍其传承!<br>同道难得! <br> <br> <br>源易 发表于: 2003/02/23 06:38pm<br> <br>马岳粱的弟子钱超群的学生----严缘华 <p><br>rabby 发表于: 2003/02/23 11:18pm<br> <br>哈哈哈~~~~~吴家推手13盘练法,我很熟啊!<br>初来咋到,多多关照。<br>源易先生:你好!以后有伴了,呵呵。 <br>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2/23 11:32pm<br> <br>缠头式,...<br>请接龙! <br>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2-24 20:58:00
rabby 发表于: 2003/02/24 08:49pm<br> <br>吴家推手13盘练法从外在理解是“手法”,进一步理解是“走劲”,(包括走意行气等),如果只以手法来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其目的是练着熟!很多朋友在讲松,而吴家推手13盘练法恰恰对周身大要及各处骨节有很好松活作用……<br>以后有机会给大家讲其中的出处和诸多衍生变体的练法。谢谢各位。<p>附:<br>吴家推手13盘练法<br>一.上盘----缠头式 <br>二.上盘----裹头式 <br>三.中盘----中平肘 <br>四.中盘----立肘 <br>五.下盘----十字手 <br>六.下盘----搂膝式 <br>七.短手----里粘肘 <br>八.短手----外粘肘 <br>九.短手----倒提壶 <br>十.长手----小缠腕 <br>十一.长手----大缠腕 <br>十二.长手----穿手靠 <br>十三.长手----通天手 <p> <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2/24 09:12pm<br> <br>一.上盘----缠头式 <br>二.上盘----裹头式(裹脑式) <br>三.中盘----中平肘(横肘)<br>四.中盘----立肘(直肘) <br>五.下盘----十字手(琵琶手) <br>六.下盘----搂膝式 <br>七.短手----里粘肘 <br>八.短手----外粘肘 <br>九.短手----倒提壶 <br>十.长手----小缠腕 <br>十一.长手----大缠腕 <br>十二.长手----穿手靠(缠腕靠)<br>十三.长手----通天手(冲天炮)<br>1.()内非学名。<br>2.伊妹儿:whwtjq@msn.com。<br>3.愿听先生介绍其祥! <br> <br>
rabby
发表于 2003-2-24 21:29:00
[这个贴子最后由rabby在 2003/02/24 10:03pm 编辑]<br><br>先生搞错了。<br>试举一例,十字手不是拳式中的琵琶手,而是四角交错的挤靠(下盘)与采捋盘练,拳式中十字手是左右锁合(也可不锁)用肘与两侧擒拿手法,先说些外在的意思。<br>外粘肘与立肘是手挥琵琶的局部用法。主要是“刮挫劲”,而且含旋体列劲……<p>外粘肘是四正盘手的变体,其中将四正盘手中的捋改为外饶的斜的刮劲(向里、向后、向下),其他不变;立肘则向里、向后,我们是四角活步盘法。刮劲是用肘来化解的,如果刮劲后加前挫劲,就是放人了,在拳式中叫手挥琵琶。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2-24 22:29:00
1.甲掏蛋或撩阴,乙以十字手(低位琵琶手)应对之。<br>2.外粘肘与手挥琵琶类似。<p>3.立肘却与大履类似。<p>4.一刮一挫就有“过”了。千万别停在那个阶段!<p><br>谢谢先生!!!!! <br>
rabby
发表于 2003-2-24 22:58:00
[这个贴子最后由rabby在 2003/02/24 11:29pm 编辑]<br><br>3.立肘却与大履类似。<br>————千万不要这样理解,大履的步法很关键,一正一斜,而且有进裆的意思,所以也叫四角大捋,而立肘一方进步,另一方同侧推步,全然不同,其他的理解倒没有什么大问题。<p>另外,你师傅当年来学的时候,就有刮挫劲的内容,老先生如果在我一定会与他联系,呵呵,既然讲招,先说些外在的意思了。<p>顺便说一下:在我们这里,琵琶手和十字手各有妙法,琵琶手又名琵琶势、小七星势和抱七星,意思是关门,是散手中端得最多的姿势(是不是很俗啊?没有什么高境界吧?),而且琵琶手是诸多变化之本,他能化成很多势子,如搂膝拗步、揽雀尾、手挥琵琶、提手上势等等,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与剑法中的当门剑的意义差不多。
rabby
发表于 2003-2-24 23:02:00
明天我要去外地,等回来后慢慢聊。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2-25 15:45:00
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2/25 00:01am<br> <br>谢谢指教!上海毕竟是根据地喔。我们走了样是少不了的,所以很想听先生详细介绍了!<br>所谓立肘与大履类似的地方是说上身,步伐肯定是不一样的。<p>听“一方进步,另一方同侧推步”的口气,先生那里十三法都是活步盘法吗?我练的是定步。<p>欢迎伊妹儿指教:whwtjq@msn.com。<p>源先生可乘此良机向rabby先生请教,你们还是有缘分的。<p>有机会一定来进修!<p> <p>源易 发表于: 2003/02/25 01:58am<br> <br>whw请相信自己的----太极拳鉴赏力!我的看法和.... <br> <p>david 发表于: 2003/02/25 09:34am<br> <br>这是真东西,身上劲路的通法. <br> <p>hwl369 发表于: 2003/02/25 11:23am<br> <br>属于术,上手快,活泼好用,有意思。同等功力,有术者胜。功力差得多的时候,对功力高者,术无用。 <p><br>源易 发表于: 2003/02/25 02:36pm<br> <br>教学方法而已! <p><br>二笑 发表于: 2003/02/25 03:19pm<br> <br>下面引用由hwl369在 2003/02/25 11:23am 发表的内容: <br>“属于术,上手快,活泼好用,有意思。同等功力,有术者胜。功力差得多的时候,对功力高者,术无用。” <br> <br> 大家好,我临时客串一下。 <br>上面是我看到的比较中肯的见解,心态也不错,所谓拳不抵法,法不抵功,是理也。 <br>13式是程式化的东西,rabby兄是从形切入的,他希望吴派同门能看懂,有所获益,不搞云里雾里虚的。 <br>我以前与rabby兄同门学艺,对此深有体会,任何武术都是要从形开始的,千里之堤,起于一土,然后再讲劲、气、意、神等诸多境界。这就是着熟——懂劲——神明的过程,不能空中楼阁的谈空啊、意啊、气啊所谓的高境界。 <br>吴家太极拳由于从皮肉劳苦中解放了出来,也最容易流于空谈高境界,个别的见到任何好的东西都自恃高境界,或者是儿子打老子云云,从而丢失了许多根本性的东西,这既是认识上的问题,也是心态暗淡的体现。 <p>另外我也说以下,whw先生练的定步也很好,我就很喜欢练,当然活步也有另一番味道,可谓各尽其美,各尽其妙。 <br>谢谢各位! <p><br>源易 发表于: 2003/02/25 03:23pm<br> <br>说得中肯,好! <p><br>whwtaijifun 发表于: 2003/02/25 03:59pm<br> <br>在程式化的推手练习中,单推、双推都有顺步、拗步的定步与活步推法;四正有进三退三、进三退二、九宫步的活步与定步推法;有活步大捋。十三法都是作定步练习的,活步可是开了眼界,一定体会下!<br>上述练法,习练之人是第次锐减。<p>没想到在版上却如滚雪球般,同道不少!<p>散推的体会:大缠腕很方便。<p>有请二笑先生唱主角!!!!! <br> <br>